修正版资管新规,竟让投资者嗅到了房地产行情的味道

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投资者和投资标的之间存在很多不信任的信息关系,选择的机会成本非常大,因此有了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投资者的资产管理人,甄选优质标的,降低决策的机会成本。国内的资管行业相对于国外起步晚,但不断地在完善着。

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投资者和投资标的之间存在很多不信任的信息关系,选择的机会成本非常大,因此有了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投资者的资产管理人,甄选优质标的,降低决策的机会成本。国内的资管行业相对于国外起步晚,但不断地在完善着。

2018年7月2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实际上,该通知延续了4月份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文件,完善了相关内容。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过渡期内相关产品的估值方法,及过渡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安排。

其中明确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公募资产管理产品除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还可以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实际上,新规给了公募公司更多的投资选择权利,那么这对公募自身及资管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了解国内资管历史

从资管的历史脉络讲,公募基金公司是国内最早的一批资管公司,见证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成长,1991年,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第一只公募基金也在这个时候成立。1997年政府出台证券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接着证监会开始批准成立国内首批公募基金,规范及发展机构投资者,包括著名华夏基金、华安基金、南方基金、国泰基金以及富国基金等相继成立。

1997-2008年是公募基金公司最火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后,股价暴跌,公募基金褪去了往日的辉煌,而信托在2007年实施新政后,角色脱颖而出,担当了消化4万亿元的国内刺激计划,房地产信托成了信托最盛行的品种。

2013年资管的投资风向转向非标准化资产,私募公司及互联网投资平台迅速崛起,紧接着,第三方理财,银行理财产品也疯狂成长,2015年,资管的大繁荣造就了一些行业乱像,房地产信托、私募及互联网投资平台风险集中爆发,跑路多频发,行业洗牌形成新的格局。

资管发展到现在,格局已经定型,以公募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公司、期货及券商的资管作为行业的头部,是大资管时代下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以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理财平台及互联网投资平台,作为腰部,在资金上对接了头部的投资资源。

从数据上看,截至2018年3月份,全国68家信托公司资管规模为25.61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16家,资管管理规模12.37万亿元,私募公司登记的有23400家,资产管理规模12.04万亿元。私募公司好公募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相当,但如果平均到每家,就不一样了,每家公募管理1066.4亿元,每家私募管理5.14亿元,每家信托管理3766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非标:现实或可能和理论相悖

公募公司无论是资管管理规模还是历史地位上,和信托一样,均在资管行业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是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过,公募基金投资品种主要局限于资本市场,根据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官网数据,截至2018年3月份,公募发行的基金产品合计有5085只,其中封闭式基金554只,开放式基金4531只,开放式基金中,主要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以及QDII基金,合计净值为12.37万亿元。

1.jpg

图片来源: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此次新规修正,拓宽了公募的投资范围,公募基金产品也可以投资非标资产,意味着公募公司可能会跟私募和信托等抢饭碗,因为一直以来公募发行的公募产品仅限于投资债券及股票等标准化资产。从理论上讲,由于非标资产的投资者增加了,一方面引起非标资产价格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导致部分投资者退出。

但实际上,现实或可能和理论相悖。

公募基金管理者的决策疑虑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标准化和非标资产的概念。所谓的标准化资产为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及流动性强的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常规的包括股票和债券,衍生的包括期货及期权等。非标准化资产是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以外的资产,品种包括信贷资产、信托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收益权及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股权质押)等。

若我们从实施者的角度考虑,公募资管者为何要实施这个投资权利,对基金管理者以及公司有何好处?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公募基金管理者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一般收取资产规模的1-2%,与基金的盈利亏损无关,也就是说公募资产的规模越大,管理费越多,基金管理者只需募集的资产规模足够大,就能获取更多的收入。

实际上,公募基金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募集的资产规模,而且还要考虑业绩考核以及排名,排名靠前的代表的是一种荣誉,就像英雄排行榜一样,排的越前的,以后产品募集资金就非常方便,比如当年的王亚伟。

2.jpg

公募公司平均每家掌握着1000多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如果10%的资产投入到非标,那么就有100多亿元投出去,但是非标风险比标准化的债权大,风险系数要加大,这样一来增加的风险资产可能会削弱基金管理者的业绩。且非标债权资产很多信息不透明,基金管理者没有过往业绩,可能令募集效果不及预期。

站在公募基金管理者的角度,投资非标资产可能未能给其带来更多的好处,包括业绩和报酬,反而因为风险资产的增加,导致业绩下滑以及排名掉落,声名狼藉,最后丢掉饭碗。因此,基金管理者不太可能使用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非标资产领域。

若政策落实,房地产或引发繁荣

实际上,非标业务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比较直接的途径,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银行票据融资,委托贷款等。我们知道2008年国家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其实主要通过信托形式投放的,但信托基金基于安全性考虑,一般将资金投放进入基建、房地产等行业。央行此举像是将资金放水的权利也安排到了公募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盘活信贷资源1000亿元以上。

以前,除了信托资产,银行理财产品也是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主力之一,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54 万亿元,其中有16.22%的份额投资于非标债权,约为4.79万亿元,2015-2017年份额均较为平均。

3.jpg

如果公募基金也以银行理财(2017年)同样的非标资产投资比例投放资金,实体市场将增加2万亿元。相比2008年的4万亿计划确实少了一半,但如果这部分资金能够流入中小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是蛮大的。不过就像上文所讲,基于基金管理者考虑,政策效果可能不会很大。

假设公募基金响应政策意见,将资金适当投放于非标债权,基于安全考虑,资产管理者也会甄选大型的、国企的以及房地产行业,如此一来和信托是形成竞争的,或可能推动房地产及基建的繁荣,而中小企业或可能分不到一杯羹。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最近互联网金融P2P平台频繁跑路,行业乱像太多,名声狼藉,政府对网络小贷和互联网金融整顿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缩量非常明显。

综上看来,此次进一步修正的资管新规中,公募资产管理产品可投资非标债权,政策效果可能要和理论相悖,不过资金投出去了,作用还是有的,即使集中投放于房地产行业,对GDP的增长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2018年以来,港股内房股跌了很多,跌去了20%,PE仅为7倍,估值已进入黄金坑,或许投资者已经潜伏等待新一轮的反弹周期了。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