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守得住落寞,更要守得住繁华

作者: 程实 2021-08-08 18:04:33
少数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和成功长期共处。

世间万事皆难,投资尤是。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加持的当下,全球金融市场更显魔幻,黑天鹅事件前赴后继,超预期政策横贯中西,史诗级行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做好投资既需要好眼光,又需要大心脏。知易行难,如何直面困难又保持风轻云淡?我总是建议我的客户和朋友,去跑步,去听歌。运动的作用不仅在于给我们一个强健的体魄,更在于给我们一股源自内心的正能量;音乐的功效则是涤荡灵魂,让我们有机会屏蔽一切功利去找寻更加纯粹的方向。

我爱跑步,也爱听歌,跑步的时候我总是在听歌,听歌的时候我就会想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众所周知,新冠疫情之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全球经济的深度萎靡,另一边是股票投资的风景旖旎,这种矛盾尚且还可以用流动性泛滥、长期政策激励和经济结构升级来解释。但再细看一下,真正有意思的是,在这一轮美股周期性牛市和A股结构性牛市中,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获得了可观收益。事实上,拉长历史,绝大多数散户和一部分不那么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都没有在牛市中赚到什么钱。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在一些家喻户晓的大牛股身上,有的投资者还亏了钱。投资了苹果、亚马逊、特斯拉、比亚迪、茅台或宁德时代,也会亏钱?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这就是不断出现的一些事实。特别是在过去两年里,中美股市诞生了一系列速成的5倍股和10倍股,但很多朋友即便曾经买过也都没有获得超额收益,甚至亏损出局。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因为绝大多数人,守得住落寞,却守不住繁华。在很多个人投资者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止损时悠然佛系,止盈时慌不择路。面对一只持续下跌的股票,很多人选择眼不见心不烦,可以为回本而等到天荒地老;而面对一只持续上涨的股票,很多人却有如热锅上的蚂蚁,每一天都过得心惊肉跳。所以,真正的Ten bagger(十年十倍股),即便广而告之,也很少有人能拿得住。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有趣之处,多数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失败;少数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和成功长期共处。

那么,接下来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拿不住大牛股?任何和灵魂有关的问题,我总是能在音乐中找到答案。跑步的时候,我听到一首歌,名字叫《把孤独当做晚餐》,这首歌有一种令人绝望的美感,就像做金融、做研究一样。听听这歌词:“把孤独当做晚餐却难以下咽,把幸福当做幻想却难以入眠”,每一个白天看港股和A股、晚上看美股的焦灼日子,无论涨跌,不都是这样让人魂牵梦绕、患得患失吗?更绝的是,这首歌唱出了这一切背后的心态:“想要放弃心又不甘,想要爱你却又不敢。”我想,这就是绝大多数人与时代擦肩而过却一无所得的真正原因。为什么守不住繁华?是因为想爱但又不敢。

股市里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在你我身边不断重演。有人买了牛股,赚得蝇头小利就卖了,等过些日子再看,曾经的拥有就变成了高攀不起的样子。其实,在投资上,赢过的人很多,能够一直赢的人,却极少极少。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是因为赢得偶然,赢得侥幸,可以凭运气而赢、凭时势而赢、凭权力而赢、凭垄断而赢、凭平台而赢、凭贵人而赢,却无法凭自己而赢、凭敢爱而赢。

敢爱,说的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敢爱的前提是充分的了解、全然的信任和发自内心的欣赏。然而,病毒是无情的,世界是内卷的,人心是善变的,市场是残酷的,信息是嘈杂的,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要么在乱花渐欲间迷失了理性,要么在冷热无常中扰乱了心境,要么在惑众谣言间失去了信心,进而变得不敢爱、不懂爱、不会爱。没有爱,投资就没有光,哪怕身处牛市也只会觉得恍若隔世。

毫无疑问,我们正身处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繁荣的大时代,而与时代同行,首先需要找到真正值得去爱的东西。大道至简,值得去爱的东西,永远在我们身边。当神舟十二号载着三个中国人飞向无人深空,我们心驰神往,值得去爱的是那一整片的星辰大海;当热心网友将只知道憨憨捐款的鸿星尔克送上热搜,我们内心温暖,值得去爱的是专业低调、大爱无疆的国货潮牌;当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们花样比心,我们心潮澎湃,值得去爱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未来。屏蔽一切虚荣的幻象,真正让我们敢爱的,永远是正确的事,永远是国家所需、人民所想、阳光投射的那些方向。

实际上,这些方向,也是中国这个巨人“守得住繁华”的初心所在。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朝着更加宏伟的长期目标迈进,中国在意的,不再是GDP的面子,而是民富国强、公平正义的里子。当今中国,想要守住繁华,势必需要突破利益藩篱、阶级固化、两极分化和资本垄断的约束,将政策重心从宏观向微观下移,谋求硬核科技、民生福祉和人类大同的持续推进。而这些,恰是值得去爱、也让人敢爱的资本市场大方向。

受得住落寞,更要守得住繁华,投资如是,人生亦然。

本文来源于“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作者程实博士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本文为他为《中国外汇》撰写的随笔专栏;智通财经编辑:文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