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黄少明:A股、港股市场相互优化,港股与港元价因息差价值背离

作者: 智通财经 华琛 2017-11-20 10:50:17
近期港股与港币缘何出现价值背离现象?未来港股市场投资方向在哪里?针对上述问题,智通财经APP日前专访了海通国际宏观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黄少明。

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跨境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确立、恒指创下10年新高的大背景下,香港这块1104平方公里土地,将以其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国际自由贸易港、东西方文化与贸易联系桥梁的角色,在内地与外界的合作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

在此背景之下,香港市场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港股与A股市场将发生哪些转变?近期港股与港币缘何出现价值背离现象?未来港股市场投资方向在哪里?针对上述问题,智通财经APP日前专访了海通国际(00665)宏观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黄少明。

黄少明.jpg

海通国际宏观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黄少明

一带一路+大湾区背景下,基建、能源、金融板块受益

智通财经APP: “一带一路”和大湾区这样的战略背景下,香港市场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

黄少明:“一带一路”和大湾区都是长期的战略。因为“一带一路”是全球战略,为此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整体策略完成时间估计需要二三十年。大湾区有11个城市的互联互通,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两个战略必然对珠三角、对香港带来巨大的影响,但这个影响短期内还不会立马反映出来,从长期来看,对港股和A顾都会慢慢产生一些影响,具体来说有三类大变化。

其变一,股市的内涵变得丰富。随着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很多的项目会慢慢地有成果,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有实质的内容,能够上市的资源就更加丰富。

其变二,投资者结构变得多元。两大战略的实施要求两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互通将持续深化,两地市场必然将更加开放,市场的开放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投资者结构多元化。比如,外资通过互联互通投资A股,那么对A股的投资机构可以形成良好的补充和优化作用;内地资金南下,大量的内地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涌入港股,也会对香港市场带来巨大影响。

其变三,投资理念变得成熟长远。过去内地的投资者可能以短期炒作为主,随着互联互通的落地,以及“一带一路”、大湾区战略的引导,可以肯定的说,两地投资者特别是内地投资者的眼光将逐步看得更长远,选股更加理性成熟。港股的机遇概括来说,大基建、大资源、大金融是受益的主要领域。

从长远来看,“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的春风,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吹”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领域。从长远来看,城市基建类、港口航运类、交通运输类等大基建板块相对受益。

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资源类产业的协同才能发挥城市群效应,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二个受益的就是能源矿产行业。“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也是长远着眼于能源、矿产,以及重要经济资源的建设和供应,就是公共性大资源的建设,所以能源装备类和油气产业类企业也会有所受益。

第三个受益板块是金融业。香港是金融中心, “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为香港金融业长期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实力雄厚的的大型金融集团、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将受益于大规模的借贷融资活动。试想一下,国家战略所需的资金应该有成万亿或者几十万亿的规模,金融行业业务机会大幅增加是可想而知的。 

银行板块仍在价值修复过程

智通财经APP:您刚刚提到金融业在当中会获得一定的机会,银行股在港股市场前段时间也走了一小波的行情,您觉得它未来还有没有什么投资机会?

黄少明:银行股强势其实从年初就开始了,下半年走得更快。银行股在过去几年,特别是内银股受压比较严重,或者说价值受到扭曲,一直给人不温不火的印象,这一次银行股为什么能够有好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经济基本面有比较大的改观。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很明显,今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是6.9%,超出了预期,第三季度也是6.8%,前三个季度是平均6.9%,这样的增幅数据是在改革阵痛之后取得的良好效果。银行是百业之母,经济基本面变化必然导致银行业变化,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为银行股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银行坏账损失减少。在经济基本没好转的情况下,很多周期性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不少行业实现扭亏为盈。如此一来,银行坏账将会大幅减少,不良贷款也将降低,银行可能发生的资金损失也将减少。

第三,银行贷款的规模和效益在逐步增加。今年上半年虽然货币供应量是有所减缓的,但是银行的贷款并没有减少,反而是慢慢在增加。众所周知,银行盈利来源主要依赖资产业务。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增长也就意味着盈利的增长。

关于银行股未来的增长潜力,过去银行股应该说是价值被扭曲、被低估了,随着价值重估因素的导入,我相信,银行股未来仍然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目标。大体来说,看好银行股的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银行股的估值洼地有了持续修复的预期。之前为什么价值扭曲?主要是因为外资普遍对中国银行业的看法持悲观的态度,尽管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业务做得很大,但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在增速下降过程中,不良贷款或将持续增加。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各大银行尤其是五大国有银行的指标都在向好发展,不良贷款在逐步下降,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在逐步增强的。如此,外界对于银行本身的估值也变得乐观积极,估值修复的预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银行本身坏账率、不良率在下降。由于整个经济基本面发生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从银行的业绩数据来看,不良贷款率事实上也是在下降之中的。过去人们对于银行的估值偏低,主要是担心坏账,现在看坏账不升反降,一方面是借贷的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在改善,另一方面也是银行业本身在主动管理经营成本,主动降低坏账率。

第三,银行净息差的改变。净息差是衡量银行估值很重要的因素,过去两三年,中央银行曾经改变利率,降息降了五次。贷款利率降低对银行的盈利影响是很大的,毕竟银行主要靠利差盈利。目前银行在报表上反映的净息差都已经逐步企稳,并且有所上升。所以未来利率上升有利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

第四,银行流动性的改变。中央银行在前一段时间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释放了一定的流动性。从明年开始,随着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央行对各大银行也将逐步降低准备金率,这无疑对银行业形成利好。

当然,也要注意到银行业面临的风险。

一方面,风险来自于房地产。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持续趋紧,房屋贷款的增长率在去年非常高,今年明显下降。明年房地产销售量大概率同比仍会有所降低,房屋贷款就会有所降低,而房屋贷款是个贷很大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就会对银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金融监管的力度。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强化金融监管的要求,要求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要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力度加大,对银行的业绩增长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总体来说,未来银行还是有增长潜力的,银行仍在价值修复过程之中。        

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相互优化

智通财经APP:在“一带一路”、大湾区的背景之下,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之间会不会越来越贴近?

黄少明:两个市场是逐渐趋同的。表面上看A股是港股化了,或者港股是A股化了,其实双向都有,那就看资金的流动量主要在哪一边。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我觉得A股港股化有一定的好处,现在A股主要是以散户为主,如果说A股能够港股化,在定价、投资理念,和其他的方面能够和国际看齐,我觉得这是好事情。

我们6月份曾推出过一个量化分析研究,虽然大家表面上看到的是港股A股化,但是综合整体趋势来判断,反而是A股港股化更多一些。随着两地的市场融合,A股市场的定价方式、投资风格在慢慢趋近港股,随着“一带一路”和大湾区战略的落地,二者之间的联系将更紧密。现在只有深港通、沪港通的渠道,以后渠道会更加开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实际上就是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不过这种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港股其实也有它的缺点,比如估值偏低,因为外资在这占了绝大部分,外资很大程度决定了港股的价值走向,而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是偏颇的,比如各大投资银行去年对中国的看法是非常低迷的。而港股主要是H股和中资股为主,整个市值百分之六七十的组成来自H股和中资股份。

港股市盈率现在有所上升了,是因为现在南下资金变多,现在资金加起来有接近1万亿了,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流进来的大概是5000多亿,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流进来的也有近4000亿,这个量越累计越大,内地投资者的份量就不一样。所以我认为A股和港股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优化跟升级的过程。

智通财经APP:过去美元跟港元的挂钩联动性是非常高的,但受到人民币国际化因素影响,港元走势就比较难看懂,请问未来影响港元走势的因素跟过去是不是有所变化?恒指会跟港元有哪些相关性?

黄少明:实际上这是港元的价值与股市本身的上行走向出现了差异。今年港股到10月底反复上升,在最高点的时候上涨了32%。但是港币本身的价值却是下跌了,从7.76左右跌到最低的时候是7.83左右,这说明港币在港股上升的时候反而是贬值的,这个的确打破了人们对港元汇率的一些看法。

一般而言,港元贬值的时候是经济不好的时候,是股市下跌的时候,也是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而现在香港经济非常好,我估计今香港经济增长3.5%-3.8%都没问题,远远超出美国百分之二左右的速度;香港股市也从22000点到了29000点,也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变成3万点。股市这么好,为什么港元的价值反而在下跌呢?主要是因港元和美元之间的息差。

美联储已经加息4次了,其实金管局也加息了三次,就是它的base rate(基准利率)加息了三次,这是指导性的利率。为什么美元和港元的息差会拉大呢?我们主要还是看市场利率, 即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和H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美元一个月Libor大约是1.4厘,但是港元在前一段时间,大概在八九月份在0.4,1.4和0.4差了一厘,息差很大,美元的回报率远远高于港币的回报率。所以出现卖港元买美元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股市好币值也会高,但这次港元(币值)没有上去,关键就是现在货币供应量太大。从2008年到现在,全球都是超低息,以及超宽松政策。从香港的基础货币量来看,从2007年初的3000多亿,到了2017年的16654亿,基础货币就增加了5倍;银行体系总结余从2007年的12.7亿增长到前一段时间的2595亿,扩大了100倍余。可以看出,目前香港的流动性是非常庞大的,所以股市上行所带来的资金流入对它基本上没太大影响,主要还是看港元和美元之间的息差。

这种情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指导性利率方面,因为美元在加息的过程中,今年年底可能还会加息一次,按照美联储的说法,明年可能还会加息三次。那么美元的加息,可能其他市场的利率都会加上去,但是香港不一定跟足,香港金管局的基本利率会跟上去,但不一定会跟足,比如美联储加四次,香港可能只加两三次就够了,同向不一定同步,这是指导性利率。

市场利率方面,刚才提到香港市场货币充斥、流动性泛滥,市场利率就难以上升,市场利率的基础是Hibor。前一段时间大家在申购阅文(06060),一下子冻结了6000个亿,6000个亿才把拆息稍微拉上了一点,从0.4拉到0.6~0.7,但是申购结束,钱又回来了。问题是什么?就是香港货币太多,供应量很充足,所以香港的市场利率在短期内不一定会跟着美元利率走。香港没有自己的货币政策,是联系汇率制,所以香港金管局是一定跟着美联储走的,市场利率是同向,但不一定同步。港美息差这种情况会延续到什么时候很难说,但我想如果美元继续加息,美元的吸引力就更大,可能这时候很多资金就留在美元了,港元货币量就会流出了,这就是利率套等,利率套戥导致了汇率套戥,主要是这个原因。  

深挖优质中小盘股,关注金融、消费、TMT板块

智通财经APP:在港股领域,您觉得未来哪个板块可以适当地关注,背后支撑的理由是什么?

黄少明:今年的港股市场,大盘股比中小盘股涨幅大得多,如果未来资金仍然继续流入,在大盘股已经不便宜的情况下,投资者会挖掘基本面好的、有价值的中小盘股。

其次,金融类仍然有机会,一个是保险板块,还有一个是银行板块。保险板块过去也是被低估的,中国的保险行业现在渗透率很低,而这几年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增强,未来保险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银行,经济基本面向好,银行板块仍有上升空间。

再次,消费板块,现在大家的消费观念都在转变,消费在升级,消费升级对于整个板块会带来促进作用。

另外,TMT板块,在人工智能主题的发展之下,我觉得未来与通讯相关的产业、TMT行业也是有机会的。

最后回归到大蓝筹,虽然它们今年已经上涨得很快了,比如腾讯(00700)今年年初才200块多一点点,现在已经快到400块了,腾讯的市值已经是35000亿左右了,的确是很大体量,但是如果它能够继续地保持快速增长,盈利率非常高的话,它还是有机会把PE再降下去的。

总体上看,港股今年大蓝筹上涨得较多,未来可以挖掘基本面比较好的中小企业,刚刚提到的保险、银行、消费、TMT板块,可能会是大家比较关注的。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