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海绵城市进入建设推广期,建议关注设计施工、材料、运营三条主线

作者: 国泰君安证券 2021-12-31 10:09:57
国泰君安建议重点把握园林、污水治理、地下管廊三大领域,关注设计施工、材料、运营三条主线。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现城市内涝频发,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现在已进入建设推广期,2021~2030年投资规模预计为7万亿,市场空间大。并且新型城镇化重心转变,地方推进海绵城市意愿强化,确定性强。 联合体模式成为趋势,地方建设海绵城市能力提升,建议重点把握园林、污水治理、地下管廊三大领域,关注设计施工、材料、运营三条主线。施工领域关注建筑央企,中国中冶(601618.SH)、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建筑(601668.SH)等均有布局;材料领域关注管材和高端防水材料;运营环节,水环境治理系统解决方案龙头以及智慧环境监测龙头公司最受益于海绵城市建设推进。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稳增长信号,隐性债务管控、城镇化进程放缓使得过去两年基建投资低于预期,但2022年经济形势更为严峻,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财政托底的意愿和能力会更强。目前市场“认可基建稳增长的总量逻辑,但对投资发力的方向认知模糊”。为此该行推出“稳增长、兴基建”系列,从地方意愿、资金来源、项目储备角度,梳理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基建建设方向。系列开篇以新时期城镇建设为立足点,剖析海绵城市投资机会。

1.城市内涝频发,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1.1.城市内涝频发,海绵城市建设再度引发关注

城市内涝频发,海绵城市建设再度引发广泛关注。2021年河南郑州、山西西安、江西鄱阳湖流域等地遭遇特大暴雨,城市发生严重内涝。根据河南省新闻办公布数据,7月16日~8月2日特大洪涝灾害致使全省遇难302人、1453.1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42.69亿元,占河南2020年GDP的2.1%。全国口径看,2018年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占GDP逐年抬升,城市内涝频发使得海绵城市建设引发关注。2020年长江、黄河、淮河及沂沭泗河水系沂河和沭河、松花江和嫩江、西江和北江、太湖共发生21次编号洪水,发生次数为2013年有统计以来最多,全国共有83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较2011~2019年平均值多102.4%,269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较2011~2019年平均值多232.1%,78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

图片
图片

全球变暖使得未来极端强降水频次增多、强度增大,城市防洪排涝工程面临更大考验。2021年1~9月郑州累计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年降水量接近广州(1600-2000毫米),成为北方省会城市历史降水量最大的城市。降水量的突变不完全是由偶发因素导致的,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使得我国降水结构发生变化。根据《中国气候统计公报》,该行对比2014年和2020年全国降水量分布,2014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水平,可作为对比基准,2020年全国降雨出现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大部降水偏多、西北地区中西部偏少,和常年相比黑龙江降水量偏多43%、湖北偏多42%、安徽偏多38%、贵州偏多23%,均为1961年以来最多。2021年1月《自然-通讯》期刊研究 发现,全球变暖引起洋流和海洋温度变化,热带雨带正在向高纬度地区转移,这和近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增多趋势吻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许多地区极端天气频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极端高温事件和强降水事件频率未来还会增多、强度还会加大。这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提出了更大考验。

图片

海绵城市可以将天然降水转化为资源,实现城市水资源进行适时储存与释放的调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核心是对生态系统的再造与补偿,它强调雨水是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废物”,它要求在汇水面积的源头通过入渗、过滤、蒸发等方式来模拟自然水文条件,与利用管渠排放的传统雨水排放系统不同的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强调采用小型、分散、低成本且具有景观功能的雨水措施控制径流总量和污染物负荷,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图片

1.2.试点探索收官,海绵城市进入建设推广期

政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海绵城市跃升为新型城镇化的蓝本。2013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跃升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蓝本,此后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主要纲领性文件中出现:

2015~2016年(海绵城市顶层设计出台的政策密集期):这一时期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通过《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等一系列文件厘定了设计理念、规范、试点启动、补贴方式和全国推进时间表。其中核心是2015年10月国务院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远期目标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7~2019年(海绵城市试点探索期):2015~2016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机制和建设模式。2017年海绵城市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同年住建部组织开展第二批试点城市专项督导工作。

2020年至今(海绵城市建设推广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2021年4月国务院在《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强调,力争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2035年总体要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现象。为了落实十四五规划,2021年4月财政部等启动2021—2023年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选拔工作(第一批20个),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提升示范城市防洪排涝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

图片



图片

1.3.2021~2030年海绵城市投资规模预计为7万亿

海绵城市设计体系包括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雨水灌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设计理念顺应城市内涝治理思路。城市内涝治理是系统性工程,涵盖流域区域洪涝统筹、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应急管理三大体系。流域区域洪涝统筹要求城市排水体系和城市周边的大江大河、区域河流水相互衔接,防止暴雨天气洪水入城或者河道水位上涨顶托,城市雨水无法外排。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一方面要求加强城市竖向设计,另一方面要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体系,包括排水管网、泵站、排水通道、河湖水系等。海绵城市构建思路顺应三大体系,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海绵城市设计体系包括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雨水灌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图片

十三五时期海绵城市投资额预计为1.2~1.8万亿,2020~2030年预计增长到4.7~7.1万亿。海绵城市建设锚定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年径流总量外排率,要求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15年10月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表示,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16个试点城市。建设面积45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投资约为1.9亿元。同年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成本约为1-1.5亿元/平方公里。根据中国2020年建城区城市面积6.1万平方公里的20%计算,十三五时期海绵城市累计投资额在1.2~1.8万亿。由于2010~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速为4%,假设2020~2030年建成区面积复合增速为2%,对应同期海绵城市累计投资额为4.7~7.1万亿。

该行用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规模对上述数据进行验证,假定用城市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中排水、园林绿化、地下管廊三项投资规模衡量海绵城市年投资规模,那么2016~2020年海绵城市累计投资1.9万亿,假定单位建设成本为1.5亿元/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海绵城市累计建设面积为1.28万平方公里,对应渗透率为21%,接近政策规划的目标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5~2016年建设试点刺激海绵城市PPP项目激增,2021年新一轮建设示范城市甄选或将再度催化海绵城市投资。2015~2016年财政部等先后确立两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一度引发海绵城市PPP项目激增。首批试点计划三年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园林绿地、地下管网、水系整治等各类项目3159个,总投资865亿元。2015年16个试点城市计划建设项目992个,投资279元。2016年1~5月已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593个,占59.8%;完成投资184亿元,占66.1%。2018年以后海绵城市PPP项目数量有所下滑。2020年30城市试点项目基本收官,1~11月全国新发起海绵城市PPP项目仅有2个,地域上吉林、江西、四川、云南海绵城市PPP项目投资规模领先。

图片

2.新型城镇化重心转变,地方推进海绵城市意愿强化

2.1.城镇建设重心转变,从增量建设到存量提质增效

城镇建设重心转变,从增量建设到存量提质增效。截至2020年,中国城市数量达687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国内城镇化率接近64%。住建部强调城镇化中后期阶段,要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观念,注重地下空间建设、城市内涝等“里子工程”,强化城市老旧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国务院在2015年提出,从当年起全国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等问题。

2.2.试点效果有待提升,国土海绵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试点效果有待提升,国土海绵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据《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统计,在两批共30个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有19个城市发生内涝,占比63%,防涝效果不尽如人意。2021年8月住建部在回应部分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的问题时指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欠账较多、还有很多差距,实事求是地说海绵城市建设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海绵城市本质是一套综合雨洪问题解决方案,需要因地制宜调整海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随着过去五年试点城市的实践,产业对不同城市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也在逐步改进完善,国土海绵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2.3.稳增长引擎转换,海绵城市是绿色都市圈建设必由之路

稳增长引擎转换,海绵城市是绿色都市圈建设必由之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与短期宏观政策相比,更需要关注结构性潜能,未来十年最大的结构性潜能就是都市圈建设。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新一轮都市圈发展建设可以突出中国和时代特色,采用海绵城市、智能城市等绿色发展理念。当前诸多城市新区建设也以海绵城市为范本,例如《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图片

3.联合体模式成为趋势,地方建设海绵城市能力提升

3.1.更多运营性资产纳入,海绵城市项目收益率提升

由于海绵城市运营性资产少,社会资本参与PPP意愿下降,以及政府财政紧张等原因,最近几年海绵城市新增项目规模较小。2016-2017年的海绵城市项目高峰期后,最近几年我国海绵城市新增项目数量较少,这主要是由于:1)海绵城市项目公益性较强,效益存在明显外部性,自身偿还资金能力弱,缺乏稳定收益,运营性资产较少;2)2018年开始,环保行业进入去杠杆、修复资产负债表阶段,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意愿下降;3)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绵城市等非紧迫基建的规模。

图片
图片

海绵城市项目中纳入更多运营性资产将增加吸引力。由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仍是构建先进的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建设海绵城市是构建最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系统性整体解决方案。该行认为,在未来海绵城市新增项目中,需要纳入更多运营性的水处理资产以提升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诸如在海绵城市项目中增加提供新增水资源供给量的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增加能够提供门票收入的多功能调蓄及生态公园、考虑能够收取停车费的生态停车场、或其他相关资产将会增加项目的吸引力。

3.2.绿色债叠加财政补贴助力,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拓宽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资金、PPP模式、地方政府债、或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等。1)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的专项补助及地方财政预算补贴,2021-2023年中央针对各类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定额专项补助资金为7-11亿元,地方财政的补贴标准各有所不同。但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巨大,财政资金外仍需借助其他融资方式。2)PPP模式:通过典型的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当地政府相关的国企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建立SPV公司,收入来自政府采购服务费或特许经营的收益权。主要以DBFO(设计-建造-融资-运营)、ROT(改建-运营-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等模式相结合。截至2021年11月,PPP项目库里共有81个海绵城市PPP项目,总投资1306亿。3)地方政府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可通过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贷款等模式融资。4)地方融资平台:海绵城市建设也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私募债等模式融资。

展望“十四五”期间,降水线北移有望带动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加速推进。1)根据1961-2015年中国地面降水监测网格点数据集,相关部门利用GIS空间分析、时序变化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东部季风区800 mm等降水量线在空间上呈东北-西南走向,且黄淮平原和藏东南地区的波动较为剧烈,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内涝治理的需求开始凸显,使得内陆城市系统化、全域化建设海绵城市成为刚需。

根据财政部,“十四五”期间,将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开展典型示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20个示范城市包括:唐山市、长治市、四平市、无锡市、宿迁市、杭州市、马鞍山市、龙岩市、南平市、鹰潭市、潍坊市、信阳市、孝感市、岳阳市、广州市、汕头市、泸州市、铜川市、天水市、乌鲁木齐市。上述城市重点建设方向包括:结合开展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全域系统化建设海绵城市。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示范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河湖空间严格管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推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3.3.联合体运营成为主流模式,建设主体发挥协同效应

联合体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成为趋势。1)在2015-2017年的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标主体大都为各地设计院、咨询公司、工程及园林公司及联合体公司。2)联合体模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成为趋势,已有的海绵城市联合体大多是“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技术”或是“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运营管理”的组合。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相关企业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共同推进海绵城建设成为主流模式。3)具体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主要有传统建筑工程公司,传统建材公司、传统水处理企业、以及以雨水利用为主业的专业化企业等。

图片

4.投资主线:关注施工、材料、运营三领域

重点把握园林、污水治理、地下管廊三大领域,设计施工、材料、运营三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材料应用到运行维护全产业链的协调配合。从产业链各环节角度出发,各细分行业的竞争要素拆解如下:

规划设计:需与多方面的专项规划有效协同,例如城市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和排水防涝规划等,及控制性和修建性的详细规划,包括海绵分区、用地布局等;

建设实施:从空间循环、总量平衡、风险消减等多个方面建设系统性及若干个互动式的工程体系,与现有城市市政体系相结合;

材料应用:涉及与环保建材、透水、排水、水处理相关的材料,如透水砖、管道等;

运行维护:运营的市场化需稳定的市场和有效的盈利模式,运营技术(雨水运营管理体系、雨洪风险控制体系)仍需集成创新。

图片

受益于智慧城市相关项目规模大幅增长,海绵城市建设迎来新的增长点。海绵城市建设多伴随着园林绿化、湿地公园、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共同开展,是项目下属部分。

园林绿化实现生态蓄水,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宏观政策,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稳步增长,根据中商情报网,2024年,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市场规模可达11,659亿元,2019-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6.38%。

污水处理规模大幅增长,海绵城市协同发展。海绵城市是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重点。2020年,我国污水处理规模达1,531.2亿元,至2024年可达1,946亿元2020-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6.18%。

图片
图片

海绵城市建设与地下综合管廊系统的建造相辅相成,是政府建设主要方向。地下管廊建设发展空间巨大,在“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进,且城市管网投资增长还有较大空间,有望迎来大规模提升。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建设,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已出具规模。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新增2691公里,总长度达6151公里。

国家多个部委提出加强城市管网建设,投资增长还有较大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且今年河南省郑州市发生的特大洪灾引起各地防汛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十四五”期间,城市管网的改造与新建有望迎来大规模提升。

图片

4.1.设计施工:关注建筑央企

海绵城市领域,中国中冶、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建筑等均有布局。中国中冶作为国内最早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者,公司能够提供投资、咨询、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服务,具备项目全过程、全产业链专业集成综合能力和整体优势。

图片

4.2.材料:关注管材和高端防水材料

关注管材和高端防水材料。随着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铺展开来,绿色屋顶将流行,防水屋面要求提高,高端品牌防水材料竞争优势明显。高性能改性沥青与合成树脂复合防水材料,使耐久性提高到35年应是屋顶防水材料的发展方向。受益标的为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中国联塑、永高股份、凯伦股份、纳川股份。

4.3.运营:关注水环境治理解决方案、智慧环境监测

水环境治理系统解决方案龙头以及智慧环境监测龙头公司最受益于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城市要求构建低影响开发的先进雨水系统,从前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河道黑臭和水体蓝藻富营养化治理,中端低影响开发建造安装各类雨水系统组件,到后端的污水污泥处理,海绵储水之后再利用的中水回用。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智慧环保监测、物联网技、园林绿化、绿色建材、管网材料等多个领域。

环保运营方面主要有两类公司最受益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1)水环境治理系统解决方案龙头: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综合系统性环境治理解决方案服务的支持,推荐水环境治理系统解决方案龙头碧水源、具备中水回用膜分离核心技术的膜法水处理龙头公司沃顿科技,具备柔性清淤技术的蓝藻治理龙头德林海,博世科、久吾高科、三达膜、津膜科技等为受益标的。2)智慧环境监测龙头:海绵城市设计离不开现代化传感监测设备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设计规划,智慧环境监测龙头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等为受益标的。

本文编选自公众号“陈显顺策略研究”,分析师:陈显顺、徐强、鲍雁辛、韩其成、喻雅彬,智通财经编辑:丁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