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鸡品牌化之旅启示录:中国肉鸡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化道路如何走?

作者: 国泰君安证券 2021-01-11 15:44:43
推荐养殖业中企业有高品牌价值,注重下游深加工能力的优秀标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业凯歌”,作者:钟凯锋、李晓渊、王艳君。

本报告导读

美国现代家禽养殖行业从1930年开始分别经历了规模化以及品牌化发展历程,产业持续扩张集中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以肉制品综合体为模式的寡头格局。

投资要点

比较优势导致市场集中度不断向龙头集中。从美国发展历程来看,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公司抗风险能力以及产品的溢价。美国禽产业通过垂直一体化,增加了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并且通过运用新技术,不断降低成本获取低成本优势。以此优势为基础,相关公司通过大幅扩建产能以及并购扩张带来公司的高成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此外,高效率以及高度标准化生产促使美国肉鸡产业成为世界上经济效益最高的养殖系统,也形成了像Tyson,JBS这样的肉质品生产巨头。但由于通过竞争残存的企业普遍是高效率企业,鸡价不断走低,最终在1970s导致了美国鸡肉产品出现了极端低价,促使龙头公司一方面加大并购力度,另一方面促使相关公司向下游进行转型。

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推动产品溢价及利润增长。1970s后,美国肉鸡行业在控制成本外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此时,在公司端:相关公司不断加大鸡肉产品研发,鸡肉产品SKU迎来爆发性增长,并且产生了多种爆品,相关产品逐渐从标准化产品发展成为差异化产品。渠道上,相关公司一方面在B端渠道稳步发展,通过嫁接B端的仓储、物流系统,带动公司低成本进入C端渠道,C端的销量迅速崛起。在行业端:受美国人均收入提升带来的消费升级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鸡肉需求重新提升。随着多产品与多渠道布局日趋完善,促进相关品牌形成,最终带来产品溢价,利润提升。

把握国内发展机遇,走规模化和品牌化道路。近年来,由于国内大型鸡肉生产厂商的产能大幅扩充,我国鸡肉市场集中度向龙头进一步集中,公司成长性凸显。此外,由于竞争加剧,鸡肉价格维持低位,国内鸡肉生产商也不断向下游进行扩张,目前我国白羽鸡深加工食品款式相对较少,发展空间巨大,将成为价值挖掘点。目前我国鸡肉消费端都具备相应的需求基础,生产端具备了部分竞争优势,为向品牌化扩张奠定了基础。

投资建议:推荐养殖业中企业有高品牌价值,注重下游深加工能力的优秀标的:圣农发展、湘佳股份、温氏股份、立华股份。

风险提示

疫病风险、鸡肉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正文

1 规模化发展40年,比较优势是关键

美国禽类养殖行业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1930年到1960年垂直一体化与规模化发展2)1960年到1970年代中期现代化养殖体系完全建设3)1980年到现在头部企业扩张与品牌化建立。总结发展历程,在1970s之前,行业以提升效率和提升集中度为核心,在1970s后,经历了产品差异化及品牌化发展。

1.1. 垂直一体化推动了产业分工并提升了行业抗风险能力

垂直一体化产生推动了行业分工并有效分散了上下游风险。早期美国农业产业不把肉鸡作为可工业化生产的畜牧业产品。但是随着市场对于鸡肉的需求增长不断提升价格,超额利润促使更多农场开始扩张,也导致饲料厂订单激增,在供应链上处于资金优势地位。而由于养殖端散户押款压力大,养殖风险高,这种风险的不对等反而影响整体产业健康。

垂直一体化的起步。在20世纪30年代饲料厂开始尝试签订合同,农民以预定价格将禽肉卖给经销商,用以分散产业中下游风险。饲料厂将信贷借给农民购买饲料来生产活鸡。饲料厂将向农民提供从孵化场购买雏鸡所需的资金,债务由鸡群的价值担保。当鸡群准备上市时,农夫将其出售给加工商并偿还饲料厂的费用。这种在供应链中资金优势的存在,促使有资金优势的公司合并了饲料厂,孵化场和加工业务,从而开始了垂直一体化的起步。

垂直一体化通过协作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在美国以食用为目的饲养的所有家禽中,有90%以上是由独立农场主同生产的,这些农场主都是与鸡肉综合生产和加工公司签订合同的。家禽生产合同是垂直一体公司与农民之间的协议。农民倾向于生产到公司需要的重量和数量为止,农民可以以此获得额外的收入补偿。家禽合同两个主要部分:提供生产资料的责任划分和用于确定养殖者的报酬。养殖者提供土地和住房设施、公用资源(电力和水)、人工、运营费用。公司规定动物成长的最终体重,提供饲料,药物和到场人员服务。当农民与鸡肉加工者达成协议以饲养肉鸡时,他们将获得有保障的市场,从而避免了市场风险(即无法出售其产品或不得不亏本出售的风险)。

垂直一体化促使科技进步快速应用于产业链,促进效率提升。到1970s时,行业在分工协作后,通过实施营养素发现,根除疾病等计划,传统育种进行遗传改良以及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在短时间内快速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技术的关键指标中可以看出养殖周期死亡率料肉比等指标在1970年之后就不再有明显提升,行业在1970年在养殖技术已经成熟。此时,中期现代化养殖体系已经完全建设,行业效率提升和集中度提升逐步放缓。

1.2. 技术进步带来部分企业/地区比较优势的提升

技术优势促进成本下滑1:高效率鸡棚淘汰实力较弱散户。在1940年代后期,出现了自动饲喂,这极大地降低了饲喂家禽的成本和劳动强度。除改良的饲养技术外,还在水禽通风系统、雏鸡分拣设备和饲料清洁器等领域进行了创新,鸡肉生产成本逐步下滑。同时在成本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行业内养殖户不断竞争,造成价格下滑,不可避免地淘汰了实力较弱的农民和综合企业。

技术优势促进成本下滑2:国家家禽改良计划降低整体死淘率。1935年,美国国会法案针对鸡白痢设立国家家禽改良计划(简称“NPIP”),47个州陆续加入该计划,该计划由联邦、州、企业及实验室多方联合实施,主要对象为种鸡。此后拓展到火鸡、水禽、观展禽、育种群、商品蛋鸡、肉鸡等。1967年,多数孵化场通过了无鸡白痢认证,美国基本根除了种禽白痢。随后又逐步增加了涉及的病种,例如肠炎沙门氏菌、支原体、禽流感、外来新城疫、衣原体和鸡病毒性关节炎等人禽共患病和重要禽病,共计7种。以无疫认证为抓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市场准入、施行无疫企业认证是NPIP计划成功实施的核心环节。NPIP确定了对加入该计划的企业资格审核要求和条件,各州官方兽医机构对加入NPIP的企业进行定期监督管理。该计划降低了死亡淘汰率,促进了成本的下降。

技术优势促进成本下滑3:育种体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肉鸡选择计划的大部分重点是相对容易衡量的标准,包括蛋的产量,孵化率,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服务于大量生产在家中食用的肉鸡的市场,通过选择实时生产特性,提高生产效率。在1990年代和这个十年中,随着人们对食品服务和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增加,肉鸡加工业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肉的产量上,即每只进入加工厂的鸡肉可以加工的可销售磅(或公斤)肉的百分比包括去内脏的产量以及最重要的去骨胸脯肉的产量。进一步的加工要求越来越多的胸肉来满足消费者对易于制备且口感良好的有益健康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育种公司将基因选择集中在胸肌沉积上,使得胸肉在鸡总活重中所占的百分比急剧增加。

1.3. 产业集中度提升是比较优势必然体现

地区成本优势使得产能集中在部分区域。成本和相对盈利能力随着规模化不断改变也导致了地区间的转移和家禽生产的集中。并且由于南部具有适宜的气候,低价土地和低产土壤以及缺乏土地和劳动力替代用途的地区的比较优势,饲养家禽可能对南方农民有吸引力。如今,家禽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农场,美国97%的肉鸡产量集中在17个州。美国有近83%的家禽养殖场位于东北,东南,三角洲和玉米带地区。1995年,四个地区(东北,三角洲和东南部)占美国家禽和蛋生产总值的近70%。所有农场中约有29%位于这些地区。他们生产的农业产值的25%。

头部规模化企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产业集中度的增加,农场产能的集中度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对比1992年与1997年的数据我们也能看出产能的集中度依然在大幅上升。

头部企业并购带来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1963年开始,禽屠宰行业的集中度不断增加,到2004年排名前四位的公司控制了最终产品市场的一半以上。加工厂大小的增长更为引人注目。1972年,拥有400多名员工的工厂约占鸡肉和火鸡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到1992年,这些大型工厂控制的份额已增加到80%以上。而集中度的提升也使得产业价格波动率下降,体现了规模经济对于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

1.4. 规模化后,鸡价稳定,波动率下滑

1975年前鸡肉价格受联邦限制,促进行业挖掘下游产品溢价。由于经历二战、越南战争,美国早期鸡肉价格受到联邦价格管制,绝对价格持续低迷,由于1974年石油危机导致产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最终在企业游说下政府在75年初解除了联邦价格控制法案,鸡肉绝对价格开始上涨。这样的背景突出了肉鸡行业需要提升在成本效益控制之外新的突破点。在USDA的一场学术会议中,零售专家指出美国公民收入的提升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食品店SKU从1960年的16万种上升到1969年底的32万种其中还不包括迭代替换的产品数量。这种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品类的丰富考验了厂商需要提升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也加速头部企业进入下一阶段。

高效率系统促使成本不断降低,鸡肉价格相较收入水平逐步下滑。作为世界上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养殖系统,美国鸡肉价格相较于居民平均工资比例持续走低,相较于1980年,当前美国鸡肉价格相对于平均工资而言已经便宜了2倍以上。高效率保证的低成本提升了消费者对于鸡肉的需求,目前鸡肉是美国人均消费最多的肉类。

产品进行差异化,向品牌化迈进

2.1. 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推动产品溢价与利润增长

产品差异化与多渠道布局催化品牌诞生,推动产品溢价与利润增长。美国价格管制后,肉鸡行业在控制成本外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受收入提升带来的消费升级影响,鸡肉产品更加丰富多元,逐渐从标准化产品发展成为差异化产品。新产品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对鸡肉产品的需求,也带来了更多利润。加之产业链与多渠道布局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品牌价值,带来产品溢价,利润进一步提升。

2.2.产品差异化提供成长动力 

消费升级,差异化产品逐步代替标准化产品。价格管制后,零售专家指出美国公民收入的提升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食品店SKU从1960年的16万种上升到1969年底的32万种其中还不包括迭代替换的产品数量。这种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品类的丰富考验了厂商需要提升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也加速头部企业进入下一阶段。

爆品开发显著提升产品利润率。以泰森食品为例,在成功开发从鸡肉餐盒到以鸡肉为基础的热狗等爆品后,公司意识到这种创新的深加工都可以帮助公司抵御市场波动。美国中产阶级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预示着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泰森以此为发力点,对该类产品进行品牌营销。从1966年,这些产品对泰森而言并不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到1980年,此类产品成为泰森成功的基石,其利润率高达22%,是整个肉鸡的三倍。

2.3.B端先行,C端扩张,多渠道布局日趋完善

产业与渠道布局日趋完善。以泰森为例,泰森打造了行业内最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种鸡繁育,孵化、养殖,再到加工深加工乃至产品分销,形成了高度协同的生产体系,养殖业务所需的种鸡全部来自上游子公司。从泰森年报中将鸡肉端收入分为四部分别分是对消费者产品,食品服务(包括对餐饮公司供给、学校、军队等),同行业销售以及国际业务。

B端渠道稳步发展,预先包装家禽的普及降低人工成本。在B端客户上,泰森的广告活动设定了很高的标准,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迎合机构食品服务客户的行业出版物上。这些采购商包括从快餐到高级餐饮,以及公立学校,疗养院,军事设施,医院和监狱。供应300多种加工食品满足不同实际加工场景。进一步加工的出现也降低了下游客户的人工成本。自从预先包装的家禽变得普及后,下游店铺不再需要像许多经过训练的屠宰专员。去骨,贴上定价标签和打包鸡肉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泰森的加工厂进行操作,这给整合商和零售商都带来了明显的好处。

大力发展C端营销,深加工抵御市场波动。在C端上,泰森食品成功开发从鸡肉餐盒到以鸡肉为基础的热狗等爆品后,公司意识到这种创新的深加工都可以帮助公司抵御市场波动。美国中产阶级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预示着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泰森以此为发力点,对该类产品进行品牌营销。

2.4.产品差异化与多渠道布局打造完整品牌

并购与产品线扩张带来了产品差异化与品牌多样化。以泰森为例,通过扩张产品线不断研发新产品使得公司在下游消费终端价格保持稳定克服了一直低迷的鸡肉价格。对于美国消费力崛起的中产阶级,泰森抓住机遇不断在覆盖中产阶级的媒介上投放广告,树立其专业的鸡肉食品供应者的形象,配合着产品差异化带来的产品溢价使其直接反应到品牌价值上。

提升深加工水平带来品牌价值。总结公司从肉鸡到名牌切鸡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从首先出售了活鸡,然后建立了第一家屠宰场。然后把它们以不同方式放进不同规格的包装里。只要公司可以对鸡肉做更多的加工和包装,消费者就能从中体验会更大的产品溢价,多样的产品线和包装样式也将消费体验与品牌相绑定,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多渠道与产业布局为品牌化奠定基础。以泰森食品为例,B端稳步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大力发展C端,积极研发爆品,为树立泰森品牌奠定基础。泰森积极拓宽产业链,加快了下游深加工厂以及快餐食品品牌的并购速度,通过识别可以发力的细分市场以及发展快速的食品品牌间接布局下游食品行业。发力下游深加工需要进行并购获得企业内部没有积累的深加工技术以及其他品牌的带来的品牌效应。

安全放心高品质企业形象带来品牌价值。1970年开始主要的头部企业开始投放电视广告进行品牌营销。目前在杂货店出售的肉鸡中有95%具有品牌名称。以泰森为例,泰森通过重塑企业文化从一个“养鸡公司”到“安全健康的食物供应者”,帮助企业获得巨大成功。公司所有员工包括CEO本人出现在公众场合以及媒体广告中时一律穿着卡其色工装,塑造与企业文化一致的创始人来自农场深入养殖过程的形象。企业还大力宣传对于农民生活的帮助对于运输司机的关怀等。这些都为泰森树立积极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泰森的家族继承的模式也让消费者逐步信任多年经营的泰森品牌伴随着消费者的时代迁徙形成有历史积淀的品牌价值。

规模化和品牌化成为中国养殖产业发展趋势

3.1. 集中度继续提升是主旋律

市场集中度向龙头进一步集中。以白羽鸡和国鸡为例,2019年以来白羽肉鸡行业情况持续向好,2020年尽管受卫生事件影响,但仍处于较好盈利状态,预计白羽鸡出栏量达到50亿只。大型白羽肉鸡企业新增项目较多,规模集中在1亿只至1.4亿只,产能新增11.5亿只。国鸡行业产能也大幅增加,2020年预计出栏量也增加到的50亿只,2020年有许多项目签约、在建和投产,2020年前十名国鸡养殖龙头企业的年出栏规模均在3000万只以上。

产业集中度应继续提升,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养殖道路。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养鸡上市企业的肉鸡出栏量占据全国肉鸡出栏量近25%。温氏股份作为肉鸡行业的龙头企业,2019年出栏肉鸡9.25亿羽,同比增加23.7%,成为国内首个肉鸡养殖超过9亿羽的企业,市占率约10%。2020年白羽鸡新增项目中,双汇发展、圣农集团、仙坛股份等龙头企业的项目规模超过1亿只,共计9.6亿只,占总规模的83%,产业集中度提高。但2017年美国白羽肉鸡加工CR4约56.3%,但同期中国白羽肉鸡加工CR10仅约48%,黄羽鸡市场CR10为10%左右,未来产业集中度上升空间打,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将会涌现出更多的肉鸡自养自宰的一体化龙头企业,对行业成本控制有明显帮助。

并购扩张将成为行业发展常态。从行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禽类养殖阶段类似与美国1970年左右的产业形态。总体来讲现代化养殖模式已经初步形成。预计在未来产业集中度还会不断提升,养殖企业并购地方小型养殖企业加速产能扩张,通过收购食品深加工厂熟食品牌发力下游深加工食品市场可能会成为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圣农发展为例,2017年收购圣农食品100%股权,形成从饲养到食品加工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上游养殖、屠宰延伸至肉制品深加工领域。2019年肉鸡产业并购基金正式成立,并在甘肃地区进行战略布局,加快整合国内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走出福建、走向全国。

3.2. 深加工食品发展空间巨大

深加工食品发展空间巨大。泰森食品鸡肉产品有84种包括对各种深加工预调味品类,还通过并购获取大量品牌,在不同鸡肉品类都有专属品牌进行产品营销。目前我国白羽鸡深加工食品款式相对较少,同样是头部白羽鸡养殖企业的圣农发展、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等企业深加工食品数量加总以远不及一家泰森食品深加工食品款式。这反映出了国内养殖企业在研究下游深加工产品时研发能力以及消费者调研方面的不足,企业需要对深加工食品的细分市场进行研究探索可能获得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深加工处理增加产品附加值,成为价值挖掘点。产业集中度相对稳定后,企业往往通过开展品牌营销和提升下游深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销量控制价格。近年来,国内众多禽产业公司正快速纵向进军畜禽屠宰和食品加工领域,打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溢价。深加工食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小,能够有效熨平鸡周期变化带来的行业波动影响,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的稳健性。

3.3. 把握机遇,走品牌化道路

3.3.竞争加剧后,企业拥有向下游扩张的动力

产业集中度提升加剧竞争,鸡肉产品需要从标准化走向差异化。随着现代化养殖体系的建立,企业通过规模化和一体化养殖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产业集中度逐渐提升,市场竞争加剧,加之鸡肉产品本身形态、品质相近,市场上目前多为标准化的鸡肉产品,使得鸡肉行业为消费者熟知的品牌较少,绝大多数企业缺少议价能力,处于微利状态。

品牌化带来产品附加值,企业有向下游扩张的诉求,从而助力企业实现产品溢价,提升利润率。产品也许会快速换代,但品牌的影响却是不断积累并持续带来价值的。产业集中度相对稳定后,企业将持续增强消费品属性以促进价格稳定,通过开展品牌营销进一步提高销量控制价格。营销策略品牌化是长期发展趋势,规模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到信息不对称成本大幅降低时,品牌可能会凸显出来,形成价格差异。

3.3.2 产业也迎来变革机遇

机遇1:消费结构改变,催生更多种类鸡肉产品需求。我国鸡肉消费总量排名世界第三,但人均消费量相比其它鸡肉消费大国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肉类消费结构改变,鸡肉占比逐步提升,鸡肉产品成长空间巨大。此外,我国鸡肉产品消费结构化结构性发生变化,不同消费群体需要不同类型的鸡肉产品,禽肉由原来集中在餐饮集团消费转向家庭消费,需要生产更多适合家庭烹调的产品来适应这种变化,但现阶段我国鸡肉类产品不够丰富,企业需要发展多元化产品,建立完整品牌。

机遇2:消费观念转变,健康化产品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消费者对鸡肉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对于购买鸡肉的衡量标准逐步由价格变为品质,健康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鸡肉熟食市场中健康类产品所占比重逐年提升。以圣农发展为例,圣农抓住健康消费趋势,在4度°品类布局基础上,依托强大研发能力拓展健康产品结构,旗下优形等鸡胸肉产品深受健身人士的喜爱,随着消费者构成向80、90后迁移,健康类产品份额有望持续增长。

机遇3:卫生事件推动C端快速崛起。近年来C端渠道迅速发展,零售渠道覆盖线下和线下,电商平台迅速发展,生鲜电商近三年的复合增速高达50%,卫生事件更是了推动社区团购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春雪食品与京东携手联手打造的鸡肉品牌“上鲜”,山东凤祥也在京东、苏宁易购、盒马鲜生及天猫上开展业务,圣农占据各平台类目头部。电商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品牌曝光度,有利于树立鸡肉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3.3.3 相关企业为向下游扩张做好了准备

准备产品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养殖体系生产标准化鸡肉产品,为进一步发展品牌化的必要条件。类比美国禽类养殖行业发展的三个时期,我国禽类养殖行业在经历了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后,现代化养殖体系已基本建立。现阶段头部企业逐步扩张,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阶段,下一步将以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发展品牌化为核心。

准备产品差异化研发,品牌化推广:我国禽类养殖企业具备生产差异化产品的意识与研发能力,部分企业调整后端生产线,加大研发力度,例如圣农构建了以民生类品牌圣农为主,加牛肉类品牌安佰牧场和健康类品牌4度的立体化品牌矩阵,圣农作为民生类品牌具有基础性、大众化的特点,安陌牧场定位为中端系列,面向中高端并生产了很多明星产品,而健康类品牌4度则定位专业性食品,帮助圣农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准备供应链低成本:快速便捷的直抵消费者。我国鸡肉行业已出现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具备较为完善的供应链,在生产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具备打价格战的能力,为品牌推广奠定基础。规模化降低了渠道成本,B端渠道稳步发展,C端迅速崛起,我国传统和新兴渠道均发展迅速,并且具有良好前景,渠道低成本扩张助力品牌建立与推广。

投资建议:行业下半场,规模化及品牌化是趋势

4.1. 价格强化企业经营,品牌化是发力核心

成本优势穿越周期品牌优势带来成长。通过梳理美国肉鸡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及品牌化发展流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成本优势是规模化及规模经济是行业做大做强的基础,而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利用成本优势以资金优势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并购,养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形成由几个肉制品联合体的寡头垄断是不争的事实。第二,通过业务多元化,针对B端C端不同的需求推进产品差异化是公司品牌化的基础,对于下游优秀的深加工品牌进行并购也能快速帮助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塑造更完整的企业形象,有助于获得产品溢价。

4.2. 圣农发展:养殖与食品端双轮驱动,打造白羽鸡龙头企业

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产品溢价优势明显。圣农发展是是全国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公司进行了管理升级与有效控费,加之种源取得突破,使得公司鸡肉完全成本下降,远低于行业水平。圣农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产品标准性、稳定性高,溢价明显,单羽利润高于同行。

熟食业务快速发展,BC端渠道布局迅完善。近年来公司熟食业务快速发展,预计未来五年达到130亿,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B端作为公司的传统渠道,近年来稳步发展,客户结构良好,渠道优势助力圣农成为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2020年C端迅速崛起,电商成为新的价值挖掘点,公司在各大平台的覆盖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4.3. 温氏股份:生猪黄鸡双龙头

一体化发展成熟,肉食巨头地位稳固。在2020年全球顶尖肉鸡企业排名中,温氏食品集团处于第五名。温氏股份是全国最大的黄羽肉鸡生产企业,生猪出栏量2019年全国第一。作为鸡肉和猪肉双龙头,温氏股份横向一体化更完整,2020年加速屠宰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并且加速传统养殖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布局鸡布局猪打造全面的肉制品提供者的形象。

4.4. 立华股份:高成长的黄羽鸡区域龙头与生猪养殖新星

黄鸡产能持续增长,生猪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立华股份为国内第二大黄羽肉鸡养殖公司,黄羽鸡板块将保持每年5%-10%的增长。生猪产能稳步布局,养殖板块积极扩张,2019年年底,公司已建设完成年出栏80万头商品猪的猪场产能。20年公司又在宿州、菏泽等地注册成立了新的养猪公司,稳健推进公司生猪养殖板块的扩张。

产区与销区布局合理,养殖模式成熟。公司产能布局主要集中在华东区,临近黄羽鸡消费区,华东龙头地位稳固,未来将加大对西南、华南以及华中等主要消费市场的开发力度。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养鸡模式和“公司+农户+基地”的养猪模式,成熟的养殖模式提升公司竞争力。此外,公司计划依托自有“雪山鸡”、“苏禽黄”等国家级黄羽鸡品种配套系打造相应生鲜品牌,加速配套屠宰产能的建设进度,继续提升冰鲜鸡销售比例。

4.5. 湘佳股份:黄羽鸡冰鲜产品行业龙头

渠道布局完善,冰鲜业务领跑行业。公司致力于发展差异化冰鲜黄羽鸡产品,现已成为黄羽肉鸡冰鲜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利用已形成的成熟的冰鲜禽肉商超系统营销模式,以及所积累的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冰鲜自营、电商直营等多环节丰富运营经验,近年来通过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及优质鸡加工厂,持续扩大屠宰规模,规模效应下带来单位成本下降,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品牌口碑良好,产品溢价提升利润率。湘佳冰鲜鸡作为高品质健康的全新品类获得了消费者认可,市场口碑优秀。强大的品牌价值带来的品牌溢价也反映到产品价格以及最终公司利润率上,随着消费者对于冰鲜鸡接受程度增加,市场空间仍有巨大空间。

风险提示

5.1. 疾病风险

公司进行养殖过程中面临一定的疫病风险,尤其近期欧洲禽流感较为严重,可能会影响白鸡引种,甚至导致鸡群感染。

5.2. 产品价格波动

白羽肉鸡行业可能产能超预期,禽价波动对公司养殖板块业绩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盈利不达预期。

5.3. 原料价格波动

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可能对公司养殖板块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