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法定数字货币有助银行介入电子支付领域,倒逼提升数字化能力

作者: 中信证券 2020-09-28 09:09:41
数字化推进,有望成为支付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

本文来自微信号“中信证券研究”。

DC/EP推进有助银行积极介入电子支付领域,支付双向开放有助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基于其数字人民币发行的重要环节作用,有助积极介入电子支付领域,进而倒逼其提升数字化能力。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开放和竞争会加剧竞争格局,头部公司具备相对优势,更需借助先发优势在获客和场景方面保持既有优势。

上周,第9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举办,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本期投资观察聚焦支付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方向。

数字化推进,有望成为支付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

本次论坛主题为“数字时代支付清算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突出了外部经济数字化和内部发展数字化的大背景。从范行长讲话看,监管对于未来十年支付行业数字化发展予以厚望(2001-10年为信息化推动,2011-20年为市场化驱动)。其中,“支付效率提升、支付流程优化、数据深度融合运用、数据安全治理”的监管引导方向下,“非接触式、智能化、融合化”有望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近期监管频繁发声,法定数字货币架构更为明晰。

除此次讲话特别提及“数字人民币(DC/EP)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字人民币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内部封闭测试”外,范行长撰文《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近期亦在《金融时报》刊发,总体来看:

1)DC/EP定位于M0数字化。范行长撰文指出,DC/EP定位于M0,有助于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基础货币,同时区别于M1/M2也有助于避免对现有电子支付体系的效率影响。正因如此,DC/EP不计付利息,同时亦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进行收费。

2)运营架构更为明晰。范行长亦指出,由商业银行担任指定运营机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主要职能包括“在人民银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信息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此外,与其他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一起推进“支付产品设计创新、场景拓展、市场推广、系统开发、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

3)落地条件具备,DC/EP应用有望加速推进。从近期《中国金融》杂志刊发《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发展新机遇》所述“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了落地条件”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已具备落地技术基础。考虑到海外等国今年亦在加速推进法定数字货币落地,近期监管频繁吹风,或意味着落地推广或将提速。

支付产业开放“内外并行”继续双向推进。

1)“走出去”方面,提出“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境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旨在推动跨境人民币在海外有更多的落地场景与应用体量;

2)“引进来”方面,“鼓励公司治理水平高、合规发展意识强、具有竞争力的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支付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展业”,我们认为除清算领域对外开放提速外,后续第三方支付领域外资机构准入亦值得关注。

明确数字化安全考量,支付行业监管框架或进一步明晰。

1)突出宏观审慎要求:范行长讲话重点提及“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该类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核心是引导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并降低金融风险的跨行业、跨主体传染。

2)强化微观功能监管:除强调业务适应性与规范性要求以外,特别强调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内容。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降,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观点:

DC/EP推进有助银行积极介入电子支付领域,支付双向开放有助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基于其数字人民币发行的重要环节作用,有助积极介入电子支付领域,进而倒逼其提升数字化能力;叠加今年坏账加速确认和处置,在银行“净表”背景下,奠定2021年业绩恢复性增长基础和估值提升空间。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开放和竞争会加剧竞争格局,头部公司具备相对优势,更需借助先发优势在获客和场景方面保持既有优势。(编辑:mz)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