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城楼市景气度手册:大中型房企布局分散,抵御风险能力强于小型房企

作者: 国泰君安证券 2020-06-24 16:38:07
公共卫生事件加剧楼市分化,“一城一策”下城市能级面临重构。

本文来自国泰君安证券。

报告导读

公共卫生事件加剧楼市分化,“一城一策”下城市能级面临重构。监管2018年首提“一城一策”,各主要城市地产景气周期开始分化。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分化,不同区域、城市的景气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房住不炒”定位下,地产总量上的波动将趋缓,而“因城施策”使得各个城市开始有自身调控小周期和景气大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传统城市能级划分方法实用性下降,需对其进行修正,而研究房企拿地的城市布局以及对应城市的地产景气度对于掌握其信用资质的变化十分关键。

城市地产景气度如何考量?短期看库存,长期看人口与增长。将景气分为更多依赖于市场供求关系的短期景气以及更多取决于人口与增长的长期景气,短期维度包括库存去化周期和土地溢价率,长期维度包括居民构成、年龄结构、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居民购买力五个方面,通过一定指标加权汇总得到59座代表性城市的景气度排名与修正后的城市能级。

城市地产景气度排行,一二线更强但不绝对。排名前10位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还包括南京、苏州、杭州、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不论是短期热度还是长期吸引力来看,一二线城市都更胜一筹。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包括大连、长春、昆明等在内的二线城市景气排名较为靠后,而丽水、台州等三四线城市景气度排名较为靠前。

房企视角:大中型房企布局分散,抵御风险的能力强于小型房企。通过整理61家房企2017年至今的拿地数据,并结合城市排名得到房企的拿地质量图,发现大中型房企普遍拿地布局更优。这些房企要么拿地较为分散,要么重仓景气度较好的一二线或强三线城市,因此普遍拿地质量较好。而中小型房企有部分拿地质量一般。这些房企往往是区域型房企,较多地集中于本土优势地区进行拿地。一旦重仓的区域房地产景气度转差,对应房企容易出现去化和回款方面的压力。

正文

1 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楼市景气度分化加剧

公共卫生事件加剧楼市景气度分化。监管2018年首提“一城一策”,各主要城市地产景气周期开始分化。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分化,不同区域、城市的景气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房住不炒”定位下,地产总量上的波动将趋缓,而“因城施策”使得各个城市开始有自身调控小周期和景气大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传统城市能级划分方法实用性下降,需对其进行修正。我们通过不同城市各因素相关指标的处理,得到59座代表性城市的景气度排名与修正后的城市能级,并依据该能级对61家房企的拿地布局进行观测,观测结果与我们2019年发布的报告《59城楼市景气度小手册》(2019年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

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59城平均库存消化周期上升,三四线城市影响更甚。2020年一季度,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导致大部分城市库存消化周期攀升。59城平均库存消化周期由11.88上升到13.89,上涨16.92%,59城人均库存上涨4.45%。三四线城市受到的影响相较一二线城市更甚。统计的59城中三四线城市库存消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上的有9个,占比52.94%。三四线城市库存规模上升,近期交易市场略有降温,这使得去化的速度有所放缓,后续需警惕库存规模继续上升导致去化周期明显扩大的风险。

从61家房企拿地布局来看,高能级城市仍存在明显偏好。从边际的变化来看,自2019年5月至今,61家房企在第二能级和第一能级城市的拿地增幅最大。由此,2019年以来房企投资方向高度趋同,仍集中布局一二线城市,尤其是在部分热点城市拿地积极性非常高。当前房企推盘积极性较高,加快“抢收”成为不少房企的重要述求。因此,部分高能级城市可能会在短期延续“供需两旺”的态势。

湖北公共卫生事件重灾区,楼市短期受冲击严重。湖北省内楼市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程度明显重于全国其他区域。2020Q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19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而武汉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0.35%;本篇报告统计的59个城市中,武汉、黄石均位于湖北,其武汉、黄石的库存消化周期排名均有所下滑,武汉由去年的12位下滑至14位,黄石由去年的29位下滑至32位。公共卫生事件对湖北楼市的影响虽仍未消退、但并不趋于长期,人口、经济等长期指标支撑武汉、黄石楼市综合景气程度,其楼市景气程度综合排名未改。

长三角区域景气持续,粤港澳地区上升势头明显。长三角楼市稳健不改,与去年相比,上海,江苏的常州、无锡、南通,浙江的杭州、宁波、丽水、温州的景气程度有小幅上升。广东的东莞、佛山二市受大湾区政策红利,景气程度上浮明显。其中,东莞市景气程度在59城中的排名由去年的第32名飞速上升为第10名,而佛山的排名也由去年的第21名上升为第15名。

2 “一城一策”时代已至,城市能级面临重构

两会再提“因城施策”,地产向阿尔法转变。2019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今年两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住不炒”定位下,地产总量上的波动将趋缓,而“因城施策”使得城市层面地产政策的边际放松将成为政策面的主要变化。多地楼市出现结构分化,不同城市的景气度可能差异很大,地产将转变为阿尔法,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房企拿地的城市布局以及对应城市的地产景气度对于掌握其信用资质的变化就十分关键。

传统城市能级划分方法实用性下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修正。传统的城市能级划分方法将城市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这种划分方法对于研究过去的地产市场是有效的。因为同线级城市的地产周期往往是一致的,如一二线城市上轮景气度的顶峰一般在2016年下半年,而三四线城市上轮的景气度顶峰则在2017年年中。而未来“一城一策”时代,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运行周期,政策也不再是像此前一样同紧同松,因此2018年来一二线与三四线城市内部的房价走势也开始出现明显分化。虽然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一二线强于三四线,但一二线中也有相对较弱的,三四线中也有相对较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新构建城市的地产景气度能级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于地产发行人而言,仅从其一二线与三四线的拿地占比判断其布局优劣也显得较为粗糙,精细的做法是落实到其布局的每座城市。

本报告从短期与长期两方面分别探索影响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的因素,通过对不同城市各因素相关指标的处理,得到59座代表性城市的景气度排名与修正后的城市能级,并根据61家房企发行人近两年的拿地城市分布情况简要判断其拿地布局的优劣,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3 构建地产的城市景气度能级体系

3.1 “供不应求”造就短期景气

地产短期景气度看供求,库存是核心指标。库存又包括商品房库存和土地库存。相较于住宅用地库存,商品房库存由于环节更靠近住房交易市场而更能准确反映房价趋势。考察库存水位一般采用库存去化周期指标,其较好反映市场短期供求关系的变化,城市的房价走势也会相应地和其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当库存去化周期较短,商品房供不应求,城市房价将会有较强上涨动力;当库存去化周期高企,商品房供过于求,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则会增加。

土地市场上开发商拿地热情亦反映景气度预期。对房企而言,投资拿地是推盘前提。在土地供给方面,土地由地方政府推地提供;需求方面,多个房企通过竞争或合作的方式通过拍卖取得土地。房企拿地的意愿反映市场需求端对城市投资价值的判断,与该地的楼市表现紧密相关。在融资充分的条件下,房企会加大在未来1-2年看涨的城市的拿地力度,因此反映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的指标,如土地市场溢价率也应当纳入短期景气的考察体系之中。

3.2 人口流入与经济增长支撑长期需求

地产长期景气度看人口。“房住不炒”下市场的投机需求得到抑制,长期来看地产市场景气度仍由刚需决定,背后的实质因素是人口。讨论人口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是表观分布,另一方面是潜在流入,前者可以从现有人口的来源构成、年龄结构中推测将在中长期释放的对住宅市场的需求;后者则需结合经济发展、政策导向来研判城市在长期内人口流入的潜力。

人口表观分布上考察外来人口占比及人口的年龄构成。外来人口的规模体现城市吸引力和接纳力,这部分外来居民往往成为推动购房刚性需求增加的主力军。例如北京上海等核心一线城市非户籍人口占比庞大,这部分刚需在严厉限购政策下才未释放,但仍是推动其地产景气的长期动力。另一方面,置业需求还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学龄儿童数量的增长不仅意味着家庭对学区房的需求增加,也预示着他们个人成年后置业需求的上升。人口结构偏年轻的城市楼市长期景气度更强。

潜在人口流入决定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购买力决定需求释放程度。我国城镇化水平虽然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农村人口仍然不断在向城市转移。并且未来政策的导向是打破户籍限制,加速人口自由流动,城市的长期人口流入潜力也是对其楼市的重要支撑。同时,产业与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人口流入,也带来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是收入水平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人口流入,反之亦然。从这个角度看购买力也应当区分开来,作为地产长期景气度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3.3 指标选取与构建

我们在所能获取的数据范围内选取了59个城市分别从短期、长期两个方面对城市未来房市景气度利用我们构建的指标体系做出衡量。这59个城市中包括4个一线城市、36个二线城市、11个三线城市、8个四线城市,涵盖了绝大多数的一二线城市和代表性的三四线城市。

短期指标方面,我们分别选取“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和“土地溢价率”作为商品住宅市场与土地市场的代表性指标;长期指标方面,我们考察了人口表观因素、潜在因素以及居民购买力。进一步可以细分为居民构成、年龄结构、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居民购买力五个方面,分别采用“外来人口占比”、“小学在读人数增速”、“轨道交通里程”、“2018年社会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等指标来衡量。部分缺失数据采用上一期数据代替,详情见下表。

4 城市地产景气度研判

4.1 各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与土地溢价率表现

定义合理库存去化周期为15个月,土地溢价率中位数15%。根据自然资源部2019年住宅用地“五类”调控目标,“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个月-18个月的,要适当减少供地;18个月-12个月的,维持供地持平水平;12个月-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要显著增加并加快供地。”由此大概推算合理库存去化周期为15个月。另一方面,59城过去一年平均土地溢价率中位数水平在15%。以库存去化周期、土地溢价率两大维度交叉分析,15个月、15%为轴,将59个城市分为四类:“高库存+高溢价”、“高库存+低溢价”、“低库存+低溢价”、“低库存+高溢价”。同时处于低库存与高土地溢价率的城市地产景气度较旺,而处于高库存与低土地溢价率的城市地产景气度较差。处于“低库存+低溢价”象限的城市往往是受到了限购限售或者限制供地等政策限制。

一二线城市中,核心一线城市北京库存去化周期25.6个月,广州16.5个月,深圳17.5个月,上海7.3个月,土地溢价率方面北京、深圳、广州土拍市场已有明显复苏迹象,上海较为沉寂。二线城市中,宁波、沈阳、西安等二线发达城市地产景气度较佳,库存水平较低同时土拍市场较为火热,济南、武汉、珠海、天津等城市库存水平较低,但土地市场溢价率也较低,可能是受到严厉限购政策的影响。佛山人均库存与库存去化周期水平均较高,但土地溢价率也明显高于中值,两个信号相互之间有些矛盾,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三四线城市中,福建省四线城市三明库存去化周期仅为3.6个月;江浙三线城市镇江、湖州商品住宅人均库存高,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在20个月上下,存在库存去化的风险。中山市人均库存较高,去化周期为15.9个月处于正常区间,但平均土地溢价率高达28.46%,土地市场存在过热可能。

具体看商品住宅库存与土地溢价率前十名与后十名城市,较多布局前十名城市的房企是明显受益的,而较多布局后十名城市的房企,则需要更加关注其具体楼盘的库存去化情况。前十名中,南昌、南通常州既是库存消化周期前10名也是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前10名的城市。后十名中,存在2个城市两个指标排名均位于后10位,分别是中山和镇江。

4.2 人口的表观分布与潜在流入

总体来看,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流入成正比。有15个城市属于人口流出城市,其余44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入。广东省经济强市东莞、中山、佛山,以及4个一线城市和厦门为最吸引外来人口的8个城市,其中东莞该指标以72%位居第一,深圳以65%次之。强二三线城市如苏州、珠海、天津、宁波、无锡等城市紧随其后。人口流出较严重的城市多为四线城市,包括丽水、三明、黄石、池州,以丽水为例,2018年丽水常住人口219.90万人,户籍人口270.19万人,相差50.29万人。结合常住人口进行分析,北京、上海的城市容纳力领先于除重庆之外的其他城市,外来人口比例也在40%左右,其房地产市场享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支撑。

二线发达城市小学在校人数增速较快。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小学在校人数超过90万人的有重庆、广州、深圳、成都、徐州、郑州、北京7个城市,从增速上来说,西安小学在校人数增长最快,接近10%,其次是长沙、武汉、贵阳、南京等二线发达城市,三四线城市增速明显较低,增速为负的城市除四线城市黄石外,还包括哈尔滨、重庆等省会城市。

地铁提升城市硬实力。线路里程是衡量城市轨道交通实力的基本指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规模上海、北京分别以784.6公里、713公里遥居第一、第二,省会城市中仅剩济南、海口、太原尚无轨道交通运营。截至2018年底,少数城市已有在建地铁但尚未通车运行,包括徐州、芜湖等,其城市具备的潜在人口流量预计在未来将显著提升。

超大、特大城市对于人口更具吸引力。日前,发改委公布2020年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对非超大特大城市全面取消/放宽落户限制,对特大超大城市要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政府对进一步扩大规模、放宽落户的支持使得超大特大城市的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更具上升潜力。对于规模的考量,既可以使用“常住人口”,也可以使用“地区生产总值”,二者存在强相关关系。在衡量城市规模时,我们会综合考虑经济规模及人口规模两个维度。

居民购买力可分为绝对购买力与相对购买力。居民收入提高,住宅需求得以释放。我们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城市居民的绝对购买力,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相对购买力。可以看到,一二线城市的绝对购买力高但是相对购买力很低。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达到了38.3,比第二名北京的31高23.55%。常州、无锡、舟山、台州和湖州属于房价收入比小于10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57000元以上的区域,即这些城市的居民绝对、相对购买力都比较强。

4.3 城市综合排名

采用极值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后,将前述提到的商品住宅市场供求、土地市场热度、人口结构、居民购买力、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6个方面的指标值按照一定赋权方法加总,可以得到每个城市的总分,进而得到城市景气度的综合排名。

除了四个一线城市外,排名前10位景气度的城市还包括南京、苏州、杭州、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排名靠前的原因各异,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州因为城市规模大、城市化水平高、居民绝对购买力强使得其长期景气度排名靠前,综合排名较高。二线城市中南京、杭州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短,长期指标表现也较为优异。

5 哪些地产发行人拥有更好的土地布局?

通过wind的中国土地数据库,我们整理了61家地产发行人2017年年初至2020年4月底在国内的拿地城市布局。将59个城市按照排名次序十个为一档分成6档,从高到低用从深至浅的颜色表示,得到房企的拿地质量图表。由于有些企业拿地所在城市不在我们的考察范围之内,我们将其进行保留,用灰色色块表示。除碧桂园(02007)、华夏幸福、建业地产(00832)、荣盛发展外的房企在59个城市中的拿地均超过50%,可以说对于绝大部分主流房企的大部分拿地,我们的研究是能够覆盖到的。房企从上到下按照总投资规模排列。

如果仅就本文所考察的59个城市来看,信达地产、北京城建、南国置业、复地集团、新华联、新湖中宝、景瑞地产等所获土地100%都在前三梯队的城市中,世茂股份、滨江集团、合景泰富集团(01813)、佳兆业集团(01638)、金地集团、金科股份等该比例也超过了90%。这些房企过去两年的拿地布局在房企发行人中是属于比较优秀的。

布局城市数量较多的大中型房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强于小型房企。从61家房企的拿地质量图来看,布局城市较多的房企往往也是规模较大的大中型房企,这些房企要么拿地较为分散,要么重仓景气度较好的一二线或强三线城市,因此普遍拿地质量较好。而中小型房企往往也是区域型房企,较多地集中于本土优势地区进行拿地,如中天金融重仓贵阳,俊发重仓昆明,新华联重仓天津,新湖中宝重仓温州。一旦这些城市房地产景气度转差,对应房企容易出现去化和回款方面的压力。

(编辑:郭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