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如涵控股:从网红“包养”到走向纳斯达克

“你负责美貌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用这句话形容如涵控股再适合不过。

“你负责美貌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用这句话形容如涵控股再适合不过。

从成立至今,如涵控股已经走过了18年。不过其以在线时尚公司的身份获取A轮融资却是2014年的事。在此之后,公司发展一路突飞猛进。2016年公司于新三板上市,今年年初摘牌后,如今又计划远赴美国,于纳斯达克上市。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近日,如涵控股被曝计划于2019年赴美IPO,预计募资1-2亿美元。

不过熟悉网红电商的朋友一定知道,如涵控股是著名博主张大奕“一手带出来”的公司,这种被网红“包养”的公司,美国投资者会认可吗?

2014年11月,如涵控股获得赛富亚洲等机构的A轮融资。而那个时候,国内网红经济才刚刚起步。正如CEO冯敏直言,“那时还没有网红经济的概念”,而如涵则是第一批吃“网红电商”螃蟹的人。

之所以机构愿意投资如涵,在于公司的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网红+社群+电商”,该模式即有网红的流量吸引力也,又可以依托电商实现规模变现,从而为公司带来利润。

公司合伙人张大奕便是公司的“第一代网红”。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2016年“双11”上,张大奕仅仅用时两小时就带动2000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的成交额,并在当时刷新了淘宝直播间引流的销量记录。并且去年“双11”上,张大奕一天促成的销售额就高达1.7亿元。

在网红“包养”下的如涵,依托后端的数据分析及供应链支撑,公司核心的线上服装类业务得以长足发展。

以如涵在新三板摘牌前披露的2017年中报来看,公司营业收入高达3.05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高达293.48%。这充分体现出网红电商的“爆发力”。

不过这样的公司依然存在不小弊端。从结构上看,如涵属于典型的“前后两段式”发展结构,由公司推出的网红直播间与后台的技术及供应链系统构成。而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便来自于其前端部分。

与国内盛行的各大直播平台类似,如涵的网红直播做的也是“流量生意”。智通财经APP曾在分析国内直播行业时提到过,“直播流量靠内容吸引,而内容的产生者则是主播”。作为一家直播平台,主播才是引流的核心因素。在这一点上,如涵亦不例外。不过如涵与这些直播平台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变现模式不同。

题外话不多说,既然如涵也是靠网红主播维持生计,便免不了面临和同行们一样的问题——如何制造网红。

1个张大奕一天能做成1.7亿,那10个张大奕一天就能做成17亿,实际上“复制粘贴”就是网红经济规模化盈利的根本。只是网红培养并不是件容易事。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截至2017年9月,公司签约的网红接近100位,变现的模式仍以开店为主,其中开店的网红大约有四五十位。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众多网红中,为大众熟知的仅有张大奕数人,如果加上变现能力,或许就剩下张大奕一人。

因为从公司披露财报信息来看,大奕电商(如涵控股持股比例为51%)仍是如涵营收的主要来源。2017 年上半年,大奕电商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43.3%。

不过,大奕电商同期净利润为1819.2万元,这一成绩远比母公司同期亏损1531.9万元要好看得多。究其原因,在于大奕电商或许只有张大奕一个网红,而如涵则需要孵化众多网红。

与同行的直播平台类似,如涵同样面临着“主播费用”及市场推广的难题。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017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从2016年同期的604万元,大幅增至3815万元。在员工费用方面,公司同期的红人服务费从568万元猛增到3412万元,员工薪酬则从219万元增长为1577万元,而这也是导致公司亏损的最终原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的77.23%来自于其线上服装类业务,由于通常情况下秋冬季服饰相比春夏季服饰单价更高,使得服装行业的下半年通常是旺季。

并且,在公司2016年年报数据中,如涵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263.6万元。也就是说,公司还是拥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这或将为公司未来在美股上市加分不少。不过如果想让投资者更有信心,如涵还需要展现出更多的成长空间。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