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集成LEAP3.0六大技术,零跑(09863)能否在2024年继续领跑?

50万元以内最好的SUV,全域自研,搭配LEAP3.0六大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零跑(09863)携C10王者降临。

50万元以内最好的SUV,全域自研,搭配LEAP3.0六大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零跑(09863)携C10王者降临。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1月10日,2024零跑汽车全域自研开放日在杭州举行,发布LEAP3.0六大智能电动核心技术,并以公开课的形式分别向用户及媒体讲述了六大技术的底蕴。此外,该公司宣布在LEAP3.0下首款全球化车型C10开启预售,纯电及增程两个版本预售价均在15-18万元区间。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及CEO朱江明在开放日上表示,零跑发布的LEAP3.0六大模块的核心技术,已经全部量产,都是现货,没有期货。这和同行不同,比如1月10日小米发布的SU7不同,SU7未实现量产,且未公布价格,更多的是“概念车”,而C10将于2月开放预约试驾,3月份就可以实现交付。

图片1.png

都说2023年新能源车市“太卷”,然而2024年将“更卷”,更高性能,更具品价比的车型将集中在30万元之内,市场加速洗牌,能够在这场价格厮杀中存活下来的必然是拥有技术底蕴的,全域自研的品牌。而零跑是市场上为数不多拥有全域自研的头部新势力品牌,C10推出后,竞争优势显著,将稳固15-20万元价格带的地位。

LEAP3.0六大技术,零跑开启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在传统油车时代,人们常讲的三大件即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由于技术比较成熟,同质化较严重,往往“标”决定了价值大小;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不仅看三大件(电池、电控及电机),在智能座舱以及智驾系统等智能体验上有更高的要求,智能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代言词。

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要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需要具有比同行有更大的成本优势,而全域自研将汽车中最重要的动力、智驾、座舱、电子电气等系统等方面从底层开始搭建,实现“软件+硬件”自主研发,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实现更强的产品力及风险的抵御能力。零跑自2015年创立之初,始终坚持核心技术的全域自研路线。

零跑的全域自研经历了三大历史性的时间点,分别是2019年、2021年及2023年,产品不断进化,LEAP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从分布式到域控式再到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构架,LEAP3.0真正意义上让智能车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图片2.png

LEAP3.0六大智能电动核心技术,包括全球化整车架构、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新能源黄金动总(CTC电池+油冷电驱)、8295加持的智能座舱以及城市/高速皆可用的智能驾驶。

零跑的全球化整车架构,通用化率达到行业最高的88%,可覆盖A0-C级车型产品,每个平台均兼具SUV、轿车、MPV等车型的拓展开发,兼容纯电及增程产品开发;而电子电气构架的四叶草充当“决策大脑”功能,是行业首个四域合一中央超算平台,融合了动力域、车身域、座舱域及智驾域,控制单元包括左域控制器、右域控制器及后域控制器,给用户常用常新(OTA)、更高阶的智能电动汽车的极致体验。

在新能源动力的三大件,该公司展示了自研CTC2.0电池底盘一体化及自研智能油冷电驱构成的黄金动总,技术水平于行业中均处于领先优势,CTC电池相较CTP电池,集成度更高,带来了更高安全性、更多的电池布局及更好的车身扭转刚度,而油冷电驱相较以往的水冷电驱,在可靠性、综合效率、动力持续输出能力等方面更具备优势,CTC电池+油冷电驱,可以说是当前选购新能源汽车需要看重的一项重要条件。

作为用户追求智能体验的配置,该公司展示了自研智能座舱,全维沉浸式交互体验,多层次座椅结构更加舒适,采用高通骁龙8295,AI算力达到30TOPS, 相比8155 CPU提升2倍,全域可见即可说,人机体验行业领先,另外实现了超级无感式OTA;自研智能驾驶,以30颗高性能感知元件+高算力模块,支持城市NAC/高速NAP全场景体验,实现一颗8295芯片的舱驾行泊三位一体功能融合,同时首创NAC(全时ACC)导航辅助巡航,用户仅需手握方向盘,车辆自主控速,通过识别红绿灯,实现城市场景内的掉头、转弯 、直行,而且无需开城。相比于同行零跑表现的更加实务,自动驾驶技术未实现完全解放双手双脚的水平,不会向同行大势宣传自动驾驶有多牛逼,以及各种开城行为,不过该公司的水平,已然处于行业领先梯队。值得一提的是,C10是该公司集LEAP3.0六大技术于一身的产物,也打响了2024年行业“高品价比”的技术战。

C10高品价比同级无敌,出海战略蓄势待发

零跑是稳扎稳打的技术流,在全域自研领域埋头苦干,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成功跻身于新势力头部品牌,2023年以14.42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三名,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排名从“蔚小理”,变成了“理蔚零”。零跑专注打造精品,每次技术迭代打造一两款产品,比如C11和C01,基于LEAP2.0构架打造,C11成为市场爆款产品,2024年C10采用了LEAP3.0构架,技术迭代也令市场对爆款带来较高的预期。

图片3.png

根据发布会披露,C10相比于同级别车拥有更高的竞争优势,如同级最舒适,最好的后排舒适空间、同级最好的空间多变组合;同级最智能,全新一代LEAP OS视觉及交互体验超越鸿蒙,Leapmotor Pilot3.0智驾系统及硬件能力具备L3冗余水平;同级最安全,42500N.m/°⻋⾝扭转刚度超越劳斯莱斯,同时AI实时监测保障三电安全。

集成LEAP3.0六大自研技术,高品价比的C10丝毫不给同级别车“留活路”,增程版预售价格区间为15.18-18.18万元,纯电版预售价格区间为15.58-18.58万元,深耕并稳打20万以内的市场份额。在C10竞品上,同价格竞品基本没有对手,较同类配置的小鹏G6及理想L7更具品价比。

图片4.png

智驾及安全是用户购车体验最重要的两个参考,在智驾上,零跑C10支持NAC导航辅助巡航及NAP高速智能领航,拥有行业首批搭载高通骁龙第四代座舱平台,智能座舱超高算力,领先造车新势力。在安全上,在车身强度、行人保护以及三电安全技术等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整车使用含铝合金的高性能材料占比高达73.6%。

2024年开年之初,零跑就祭出了C10,确实让同行很难招架,小米上次SU7发布会未公布预售价,但之后有多家品牌进行了新品发布会,价格多位于30万元以内,C10的推出将价格下打,其他新上市的品牌降价或成为必选项。不过庆幸的是,除了小米外,预计未来或将再无新的“造车新势力”出现。

朱江明表示,“卷”是一个好事,只有“卷”,才能“卷”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优势,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从燃油车能够得到份额。值得注意的是,C10瞄定全球市场,将于今年一季度国内上市,三季度登陆欧洲市场,朱江明称,C10海外出海,首先向欧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进军,而在欧洲市场的进度正在紧锣密鼓的部署。该公司有望依托Stellantis遍布全球的商务网络,加速C10的海外市场扩张。

行业来到“技术战”下半场,全域自研“领跑”同行

行业“卷上加卷”,受益的是用户,但对于车企来说,考量的是资本承受能力,没有成本优势,或者一味盲目扩张,势必在这波淘汰赛中资金枯竭,导致出局。零跑深知现金流的重要性,全域自研也使其拥有充分降本增效的主动权,该公司于2022年9月开始了产品在配置及成本上的全面优化。

2023年Q3,该公司实现了首季的毛利转正,毛利率为1.2%,且实现了经营活动的自我造血功能,Q3实现了14亿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同Q2合共实现41.62亿元的净流入。价格战下同行亏损出现扩大,而该公司逆流而上,从季度变化看,该公司盈利及现金流状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善。

朱江明表示,毛利转正一方面是公司在产品上做了全面的成本控制的优化,在2023年Q4做了第三轮降本措施,另一方面则是核心的电池成本大幅下降,2024年,公司争取C11、C01以及C10在降本增效中有更大的改善。该公司坚持好车不贵,用户至上的原则,产品定价都比较亲民,具有高品价比,全域自研的底气也使其能够在定价中有更多的调整空间。而在资本市场,零跑积极引入产业资金及合作资金,已落实的包括国际巨头Stellantis及斯泰兰蒂斯。

靠烧真金白银大肆扩张的周期已经过去,淘汰赛下现存的车企已经开始进入到靠技术实力硬核比拼的下半场竞争,零跑的自研自造比例占据整车成本的70%,竞争底气十足。C10的推出,以多个行业首创,包括首个四域合一中央域控、首个驾舱一体融合感知、首个无需开城的NAC功能以及首个无感OTA升级等,20万元内的售价诚意满满,大概率将成为市场新品中的爆款,持续带来盈利改善及现金流的净流入。

实际上,除了C10,第二款基于LEAP3.0六大自研技术的C16也将于今年发布,而2025年是产品大年,将推出五六款新品满足市场需求。在渠道上,该公司国内首推“1+N”的模式,通过经销商区域化,弱化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能更好的市场开拓,而海外有Stellantis加持,LEAP3.0产品出海比同行有先天优势。

综合看来,2024年零跑全域自研开放日干货满满,管理层向市场全面普及了其技术的迭代史以及最新的LEAP3.0六大自研技术,C10作为首款集众多技术于一身的车型,对标同行车型,无疑是50万元以内最好的SUV。而C10价格打在15-20万元区间,具有爆款预期,不过3月才交付,预计Q2才实现业绩放量。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来到“技术战”的下半场,拥有全域自研技术的零跑能否持续领跑,时间会验证,不妨拭目以待。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