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秋的“换脸”术:是古衫集团的陨落,还是中金利用(01636)的重生?

“清仓”了中国金属利用(01636),俞建秋亲手送上市的第二家公司也逃不出被出售的下场,但与上一次私有化古衫集团不同的是,这次俞建秋没有背着满身负债,而是带着31亿港元暂时离场。

“清仓”了中国金属利用(01636),俞建秋亲手送上市的第二家公司也逃不出被出售的下场,但与上一次私有化古衫集团不同的是,这次俞建秋没有背着满身负债,而是带着31亿港元暂时离场。

12月8日,俞建秋分别向泰合集团(香港)及银昌出售所持中国金属利用(以下简称“中金利用”)的全部股份,出售事项完成后,俞建秋将套现31.11亿港元,并不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在香港上市是俞建秋第一次创业时的梦想。2006年,为了让生物能源行业的龙头古衫集团在港上市,以一家中小企业体量,俞建秋不惜血本地聘请了多家世界知名公司,保荐人找了美林,审计找了毕马威,但最终却因故转战美股上市。

从创立古杉到送其上市,俞建秋用了6年的时间,此后,从古杉亏损到造假风波,再至被私有化,俞建秋也用了6年时间去见证。中金利用在港上市是古衫退市后的“重生”,也是俞建秋时隔13年终于完成的夙愿。

对于这次的退场,俞建秋保持了其一贯的低调,能见到的信息只有一纸公告。在古杉“陨落”后,俞建秋未曾出现在公众眼前,而他曾出席公共场合时也非常谨慎:不要谈论古杉、甚至不要拍照。

然而,如今仍居于中金利用主席一职,并悉心辅导女儿的金循环电子商务,俞建秋又如何能够远离于聚光灯之下?

成也萧何

生物能源对于俞建秋来说,可谓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52岁的俞建秋,在其老家福州并不出名,关于他所赚的第一桶金来自何处,外界众说纷纭,“开汽修厂和加油站”被普遍认为是俞建秋资本迅速积累的开始。

当俞建秋把加油站卖给中石化赚到400万后,便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的投资领域,新能源进入他的视野。2000年,俞建秋“意识到汽车工业的无污染排放及替代能源的开发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于当年7月成立福州古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能源。

生物柴油是1988年才在德国诞生的一种新能源,在当时,这在国内还只是一个新概念,就连美国也才刚发布了生物柴油的技术标准,却被俞建秋一眼相中。

如此超前的眼光也为俞建秋未来人生的“登顶”而埋下了伏笔。

2001年,古杉集团的旗舰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学有限公司创立,同年,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于四川古杉投产。自此,俞建秋的生物柴油帝国的扩建开始提速。

在接下来6年的时间里,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持强劲,一度成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石油价格也全面上涨。受益于此,古杉的工厂在全国遍地开花,其也成为了生物能源行业中无法被撼动的“龙头”。这时,俞建秋打起了上市的主意,并开始寻找投资商。

2006年,俞建秋宣称要赴香港上市,融资2亿美元,后因故停滞。一年后,他又将上市目光转向美国,曾为在香港上市而做的准备此时派上了用场,“他所聘请的全是知名公司,像保荐人为美林公司、审计为毕马威”,国内一家知名投资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2007年12月19日,俞建秋在美国敲响上市钟,古衫集团以定价为每份美国存托股9.6美元,公开发行的ADS 为1800万份,筹资约为1.73亿美元。这让俞建秋迅速从地方商贾一跃成为镁光灯下的新能源富豪,30亿元的身价让这位“中国生物柴油第一人”成为媒体议论的焦点。

败也萧何

俞建秋或许以为这是古杉的开始,没想到已经是巅峰。

古杉上市的这一年,国际原油价格飞涨,但国内柴油价格却在狂跌。在国内生物柴油企业也频频倒闭之际,俞建秋在四川三台县秘密开始了“50万吨生物柴油扩建项目”,号称整个投资13亿元,在当地建成年产50万吨的生物柴油生产线。

俞建秋没有料到,他的逆势扩张反而让古杉蒙着财务造假的“面纱”被揭开了。

据古杉2008年财报数据,其收购地沟油原料的价为2390元/吨。如果说逆势扩产让古杉开始被怀疑,那“2390元/吨”的数据则是这场“数字游戏”被引爆的导火索。

来自纽约投行Joho资本的分析师曾在电话会议中针对此提问:“为什么你们的原材料进价要比你们供应商的报价低这么多?”古杉反驳:“你不是做我们这行的,供应商凭什么要告诉你现在的行情呢?”

与此同时,一名生物柴油制造商直言,“2390元/吨是几年前的价格”。在当时,全国最低的地沟油价格也在4000元/吨往上。

这意味着其业绩“注水”非常严重。古杉员工曾透露,古杉的实际采购价是4200元/吨,曾有记者按此数据计算得出,古杉上半年至少因此比行业平均水平多收入了2.35亿元。

祸不单行,古杉对五个最大客户的销量占比已从2004年的49.5%下降到2007年的25.2%,古杉正在失去它的市场。石油巨头纷纷涉足生物柴油,也让古杉的形势雪上加霜,巨头们的成品油销售网络并不会轻易向生物柴油企业打开。

在供需的双面夹击下,俞建秋奋战6年的成果终成昙花一现。古杉的业绩开始连年亏损,其股价也从85美元跌至1美元以下,纽交所的退市警告也不期而至。

古杉通过合股方式躲过了第一次退市危机,但俞建秋仿佛料到古杉逃不过退市的命运,开始着手筹划出路。

2011年7月28日,古杉收购了湖南银联湘北铜业有限公司的控制股权。俞建秋开始雕刻中国金属利用的模型。

2012年,纽交所第二份退市通告下发,此时俞建秋早已做好了退市的准备。同年10月17日,由俞建秋全资持有的TrillionEnergy Holdings Limited收购了古杉集团,古杉从上市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俞建秋的全资子公司。

再一次食言

犹如凤凰涅磐一般,古杉以另一种方式“重生”了。

2014年,俞建秋沉寂了2年后,带着中国金属利用出现在香港IPO的路上,古杉没能完成的香港上市梦,在中金利用身上达成。

古杉私有化时的估价在3100万美元左右,而中金利用上市时的市值约为3.2亿美元,这意味着古杉“改头换面”中金利用后估值翻了10倍,仅此一役可见俞建秋资本运足能力之娴熟。

俞建秋的第二家公司虽然换了面貌,但其财务数据仿佛让人们看到此前古杉的痕迹。中金利用的招股书显示,在截止2013年9月的九个月中,公司净利润有197%的增长,至1.32亿人民币。呼应了古杉上市时“2007年前9个月古杉集团生产销售13.6587万吨生物柴油,实现收入达7.36亿元人民币”的内容。

与古杉不同的是,中金利用招股书一出就惹了疑。曾有机构指出,中金利用在过去三年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同业的惨淡经营,其业绩与市场发展极不相符。

不过,俞建秋没有在同一个坑里翻两次跟斗,中金利用的聪明之处在于,其将利润的来源归于政府。公司2年的利润中政府退税占据了80%以上,可以以此避免报表因内部调节而留下任何线索。

2014年2月21日,俞建秋终于敲响了中金利用的上市钟,时隔2年,他又回到了当初落下来时的高点,怀着“力争通过3年时间……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再生金属综合利用企业及标准铜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的愿景。

然而俞建秋又食言了。在上市后的3年,中金利用业绩开始滑坡,和当年古杉上市后的情景如出一辙,净利润从2.48亿元,到亏损5亿元及亏损3.1亿元,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开始盈利,为8545万元。

中金利用的股价自上市来涨逾3倍,大概是和古杉最不同的地方了,古杉自被揪出“尾巴”后,股价自85美元跌到了1美元以下。

尽管如此,俞建秋仍然选择离去,而中金利用也以“股价横盘了1年半后大涨3成”的方式送其离开。

但这远远不是结束。10月25日公告称,中金利用间接附属公司福清中金以1.25元代价向俞建秋的女儿收购金循环电子商务的25%股本权益,对金循环电子商务作出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

金循环电子商务主要在中国从事经营可再生金属的电子商务平台,由俞建秋在2013年10月创建。金循环通过网络平台对接可回收资源,打通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分拣、再加工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发展“再生铜标准化、再生铝标准化”这一业务模式。

根据其愿景,目的是以标准铜、标准铝交易为主,结合其他各类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性的再生资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考虑到金循环即将IPO,结合对其愿景的描述,这又是俞建秋讲述的第三个故事了。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