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国产化替代加速及AI服务器带来增量需求 存储周期底部已至

供需平衡带动价格止跌,存储周期反转在即。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从价格、库存、供给、需求四部分来看,存储周期底部已至,同时考虑存储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AI 服务器带来存储芯片市场增量以及数字中国建设加速将为存储芯片市场带来增量需求,最终可以得出存储行业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给予行业“强于大市”评级。伴随着周期复苏以及算力投资的加速,存储作为周期弹性最大的半导体细分领域有望迎来beta行情,建议对存储占收入比重较高、深耕利基市场、同时积极布局AI新应用的公司给予关注。

推荐:兆易创新(603986.SH)、东芯股份(688110.SH)、北京君正(300223.SZ)、普冉股份(688766.SH)、澜起科技(688008.SH)、恒烁股份(688416.SH),首予“买入”评级。

中银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供需平衡带动价格止跌,存储周期反转在即。

存储是最能反映半导体景气度的细分品种,2021、2022年占据半导体产业链价值量分别约为33%、28%,在下游产品中最富弹性。根据历史经验,全球存储市场规模通常不会延续3年下跌态势,WSTS预计2024年有望企稳回升。从供给侧来看,几大原厂及渠道分销均不遗余力收缩供应消化库存,合约价格已跌至历史低位。该行认为需求将成为决定周期复苏的“胜负手”,伴随终端应用需求回暖以及AI成长带来的边际空间,存储有望进入上行周期。

主流颗粒供应高度集中,存储国产化是关键一环。

DRAM和NAND方面,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大原厂垄断全球份额,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呈现提升态势。中国存储芯片行业起步晚,缺乏技术经验累积。虽本土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存储芯片企业已逐步完善NAND和DRAM产业布局,但亦有部分细分领域仍处于投产初期,尚未实现产品的规模量产。NOR为国产化率较高的一类存储芯片,本土多家企业利基市场布局,整体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新应用催生新需求,AI驱动存力重要性提升。

在AI浪潮的催化下,一方面,面对大模型计算带来的数据“溢出”,服务器配置将向更高容量静态存储模组方案升级;另一方面,在“双墙”瓶颈下,传统冯诺依曼结构制约算力发挥,以DDR5、HBM为代表的高性能内存方案走在商业化道路最前沿,渗透率有望加速。此外以“存内计算”为代表的新型存储方案有望成为未来趋势,进而从根本解决算力瓶颈。

数字中国建设加速,存储增量空间打开。

伴随数据量的不断攀升,国家级数据中心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以韶关数据中心为例,根据该行的估计,以单台服务器使用2w价值量的固态硬盘为例,到2025年500万台服务器用SSD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数据中国的建设有望为供应链相关厂商打开全新增量空间,而以长江存储为代表的国产优质存储颗粒,亦将通过国内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验证产品可靠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周期价格规律失效风险、DDR5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产替代进程受阻的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