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行崛起将为内地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改变?

作者: 杨饭 2017-12-06 18:05:17
香港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自1997年回归祖国大陆的怀抱以来的20年时间,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的紧密,更加的依靠中国大陆的发展,各大行业都深度渗透了中资企业的气息。

本文来自“玩转港股”微信公众号,作者为杨饭。

内地投资者能正式合法的投资港股,说起来还要追溯到2006年实行的QDII制度,QDII制度(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 and lInvestor,"特许国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制度。但是当时,投资者还不能直接参与投资,只能购买这些QDII基金,也就是说只能由机构的基金经理来操盘,内地的资金在港股显得非常的渺小,甚至不值得一提。

在没有内资或很少不起眼的日子里,即使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证券市场显然由外资投行把控四方,说起香港资本市场的那些大投行,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士信贷(香港)、 瑞银证券、花旗环球、德意志银行、 麦格理证券和美银美林等等,无一不是大名鼎鼎,能够呼风唤雨的。即使一些相对不那么出名的如法国兴业、大和证券、野村证券、巴克莱亚洲等也牛的不行不行的。而香港本土的也只有类似汇丰银行这种大象才可以稍微匹敌,但数量毕竟太少了。

大行的影响力到底如何,来看一个生动的例子:

2011年的7月,高盛高华的两名分析员出报告将内地轮胎部件生产商兴达国际首度列入亚太区“确信买入名单”,报告出来后,此前股价微跌至7.38元的兴达,股价回升。

结果两日后,分析员竟再出报告指因计错该公司收入,急撤兴达的买入名单。将兴达目标价下调17.1%,还要将兴达剔出确信买入名单,评级降至中性。受高盛“计错数”连累,兴达国际股价单日大跌13.4%。兴达公司投关表示“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高盛计错数)”,令跟随高盛意见买入兴达的投资者白白承受无妄之灾,损失不小。

大行的影响力显而易见。

为什么大投行的影响力这么强?

答案很简单,因为港股市场的主要交易力量是来自欧美的嘛,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也是主要来自欧美,少数日本等地。因此自家人当然更熟悉、也更信任自家人了。所以当时中国内地的公司,要想在港股上市成功,多数都需要抱欧美投行的大腿,唯人家马首是瞻,因为定价权在人家手里嘛,给你的资产定价多少就多少,能发出去就不错了,还想讨价还价?来买你的都是欧美的资金,好处当然是给自家兄弟了。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香港证券市场的格局显然正在一点一点的发生改变。如今的投行市场,中资机构差不多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根据彭博汇总的数据,截止2017年前5月,按集资额计算,香港排名前10的上市顾问排名如下:

image.png

内地的一线券商,例如海通国际、中银国际、中金公司、申万宏源(香港)、 招银国际、中信证券、 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都差不多已经在港站稳了脚跟,有的甚至已经开始领跑市场了。

例如海通国际,业务不单已经多元化,而且触角也开始延伸到世界各地,业务涵盖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东京及孟买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如下图(摘自公司2016年报)。

image.png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可以说海通国际在香港市场的业绩与业务能力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国际大投行,某些方面可能更甚一筹,例如在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项目数量及金额2016年度均居彭博香港IPO承销商榜首,囊括“双冠王”。

而其它众多的国内二、三线券商,如东莞证券、天风证券、长江证券、山西证券、安信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太平洋证券、上海证券、东吴证券、华创证券、西南证券及首创证券等也大多数都有开展港股的相关业务。可以说整个中资体系的资管机构已经全面崛起,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外资行不再一家独大,令中资公司在港上市有更多选择,资产的定价更公平。

探究中资投行崛起的深层次原因,显然主要归功于开放,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伴随着国力的提升,国家自信心的增长,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港股通取消总额限制,更是为北水南下打开了闸门。

那么,内资投行的崛起,会给内地包括投资者带来哪些改变呢?

1)首先,内地的投行的研究员会更熟悉内地的公司,研究分析报告会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外资行由于成本太高等诸多因素,令分析员与内地上市企业接触和交流机会不多,每年中报及年报的业绩发布会不足以完全了解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而实地走访的机会显著少于内地的分析员。

2)市场有制衡的力量存在,竞争更加激烈;内地及其它地区来港上市的公司有更多的选择,资产定价会更加公平,进一步显示公司的价值,不再任人宰割。会吸引更多的公司来港上市,近几年香港市场公司IPO的集资总额一直冠捷全球,便是香港市场吸引力增强的明证。

3)少数大券商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会减弱,市场稳定性提升,投资者短期受影响的风险程度降低。一个机构出的看空或看多报告不会令市场走势有很大的波澜。例如,对于中广核电力,从2017年以来,机构评级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势,中资机构全部给出了正面的评级例如“买入、增持、持有”等,而外资行除了德银外,清一色的看空。而实际上中广核这公司的业绩一直在增长,现金流良好,派息提升,估值低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昧的做出负面观点,你说到底欲意何为?这些看空的报告的立场真的是客观公正的吗?

4)评级的多样化有利于投资者更多的投资参考,不至于因某些大行不靠谱的离奇观点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例如招商银行,内地目前发展公认最好的银行,自2016年9月份以来,几乎所有大行给出的目标价没有低于20港元的,但野村证券偏偏要标新立异,给出了一个仅仅只有12.86港元目标价,估值仅仅是0.6倍市帐率、4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现在回过头来看,岂不令人笑掉大牙?

5)从更大的层面理解,中资行及投资机构的崛起有利于稳定香港资本市场的整体稳定。尤其是沪深两地港股通的开通,让更多内地资金涌入这个香港这个价值低洼,如下图,内资的交易量一直在上升。

image.png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南下的资金也在逐步改变着市场的风格;多方力量的相互角力与制衡,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避免过于单一的结构带来的困扰。

总体来说,香港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自1997年回归祖国大陆的怀抱以来的20年时间,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的紧密,更加的依靠中国大陆的发展,各大行业都深度渗透了中资企业的气息。相信背靠内地广阔雄厚的经济腹地,未来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必然更加光辉灿烂;伴随着大国的崛起,投资者也一定是一个幸福的旅程。巴菲特说他最幸运的是生在美国,而现在我希望投资者将来会说我们最幸运的是生在新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话语权的建立毕竟还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中资行的崛起,我们喜闻乐见。(编辑:王梦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