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建筑央企重估持续演绎 改革深化+“一带一路”不断催化

低估值而业绩稳健的建筑央企具备多个估值提升的驱动因素,包括经营效率提升、运营资产重估、地产业务重估以及海外市场新机遇。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自22年11月证监会提出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以来,该行认为低估值而业绩稳健的建筑央企具备多个估值提升的驱动因素,包括经营效率提升、运营资产重估、地产业务重估以及海外市场新机遇。2月28日国资委召开央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专题会,重视资本市场对接工作。与此同时,建筑海外市场在疫后投资恢复和“一带一路”十周年影响下,有望迎来重大机遇,基本面触底回升。

重点推荐:低估值建筑央企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化学(601117.SH)、中国中铁(601390.SH)等,高弹性国际工程公司。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基本面扎实向好,具备多个重估驱动因素

该行认为建筑央企自21年以来已持续迎来基本面变化:1)市占率和经营效率不断提升,22年建筑CR8新签订单市占率较21年提升5.2pct至41.0%。由降杠杆转向稳杠杆,18年以来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有望改善,PPP项目现金流支出减少、Reits盘活存量运营资产,ROE和现金流有望改善;2)积极拓展第二曲线,运营资产有望重估。新能源背景下央企拓展绿电运营,中国交建22H1末拥有33条高速公路进入运营期、中国化学转型增加实业资产、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丰富的矿产资源亦有望增厚业绩;3)房地产竞争格局重塑,建筑央企具备竞争优势。

改革继续深化,国资委会议频出催化重估

2023年以来,国资委考核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现金流,对央企考核指标体系从“两利四率”转变为“一利五率”,目标是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就是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一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四个指标进一步提升。2月28日国资委召开央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专题会,提出统筹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上市,通过充分对接资本市场、助力稳定资本市场。该行认为建筑央企未来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基本面支撑下获得更加合理估值。

疫后投资恢复叠加“一带一路”,海外市场有望迎来重大机遇

在海外市场疫后投资恢复和“一带一路”叠加下,2023年国际工程市场有望迎来重大机遇,该行认为对比2014年“一带一路”,本轮更具重要性和必要性,市场化驱动因素更强,东南亚(全球制造业转移)、中东(资源优势下拥有雄厚资金实力,保障大规模基础设施、工业投资计划落地)、俄罗斯(俄乌冲突后由欧洲技术转向东方技术)。随着2023年“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第三届峰会召开,该行预计建筑企业国际工程市场有望迎来投资加持。

“一带一路”历次峰会复盘:国际工程公司超额收益显著

该行复盘历次“一带一路”峰会,低估值大央企普遍上涨20%-30%,国际工程公司弹性更高:1)2017年1月至4月,自17年1月17日宣布开会涨至会前(5月14日-15日)1个月左右结束,以中国交建、中国化学为首的大建筑央企涨幅20%-30%,国际工程公司普遍涨幅约40%;2)2019年1月至4月,18年11月宣布开会,自1月底2月初春节后涨至会前(4月25日-27日)半个月,以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为首的大建筑央企涨幅20%-30%,国际工程公司表现出更高弹性,普遍上涨50%以上,其中北方国际和中钢国际涨幅分别达到96%和75%。

风险提示:建筑央企财务指标改善低于预期,“一带一路”落地低于预期。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