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股迎来反弹!产品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作者: 智通财经 李佛 2023-01-13 17:15:16
常规医疗复苏”与“防疫需求”主线有望持续。

今日市场全天高开高走,医疗器械股展开反弹,赛科希德(688338.SH)涨超16%,康为世纪(688426.SH)、心脉医疗(688016.SH)涨超8%。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期新冠诊疗方案第十版发布,工作重心从“防感染、动态清零”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其中,提升医院的诊疗能力,提升新冠治疗药物储备和ICU床位等都将是后续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国金证券认为,本次修订进一步优化了疫情防控措施,“常规医疗复苏”与“防疫需求”主线有望持续。新版诊疗方案将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家用场景下血氧仪等器械产品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随新冠患者治疗效率持续提升,院内常规诊疗量有望加速恢复,常规检测以及择期术式需求也有望迎来反弹。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2022年以来,受到疫情防控政策、集采政策、国际地缘政治风波、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医疗器械板块整体跟随生物医药板块波动,呈现前高后低、震荡波动的走势。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截止2022年12月30日,医疗器械PE仅18.26倍,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48.02倍),处于历史分位点2.61%;分子行业来看,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板块分别位于历史分位点20.35%、33.92%、0.36%,板块估值水平已回落至低位。

财信证券认为,随着集采政策不断调整改善,对于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压制也有望减弱。

此前,对集采的悲观预期一直是压制板块行情的核心因素,但降价已不可逆转,市场对器械集采已有充分预期,且脊柱集采、电生理集采、冠脉支架集采续约都再次表明,集采是在保证临床效果的前提下,压缩渠道费用,给予生产企业合理利润。

总体而言,集采政策已有明显调整改善,集采规则不断优化完善、降幅温和理性,预计未来也将持续回暖,产品临床效果过硬、配套服务优秀、供应能力出众、竞争格局较好的国产企业更易获取合理价格,借助集采快速提升市占率,未来集采对于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压制也有望减弱。

此外,医疗新基建持续高景气,2023年仍将是采购高峰。

疫情前,由于分级诊疗制度限制,三级医院的扩张受到限制,但新冠疫情暴露国内医疗资源不足、建设不够完整的弊端,因而疫情后相关部门印发系列政策,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医院立项数量压制得到明显的恢复,连续两年创新高。

医疗新基建不仅为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容,也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提质改造,新建医院的交付能够有效扩容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本轮医疗基建自疫情后开始,逐渐在全国铺开,伴随着医院新院区建设,本轮医疗新基建较大规模的产能将陆续释放,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等相关企业也将相继受益。

财信证券指出,此前国内由于出行限制,医疗终端需求减少,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既往因疫情压制的医疗需求将逐步回升,长期看国内医疗需求增长态势不改,院内手术量(如因疫情后延的择期手术)有望迎来回弹,院外消费医疗也将持续回温。

而本轮医疗基建正如火如荼在全国铺开,产能将陆续释放,专项建设、设备采购订单将逐渐兑现。同时,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

院内需求方面,财信证券看好与可择期进行的诊疗活动相关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南微医学、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

院外需求方面,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的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等;同时也看好受益于下游药物研发高景气、国产替代的体外诊断产业链上游厂家,如诺唯赞、百普赛斯、泰林生物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