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追踪 | 基建投资年底冲刺 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创新高 稳增长有望继续加码(附概念股)

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回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25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主持召开全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关于明年基建投资走势,粤开证券罗志恒表示,预计2023年基建投资仍强,高基数下增速或回落至8.4%,但两年平均增速仍有10%。明年经济需要基建继续发力,但当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需保障及兜底民生、土地出让收入拖累政府性基金支出,加之隐性债务强监管,城投融资受限、债务扩张放缓,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仍然是明年基建发力的重点。

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两批金融工具共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开工率超过90%。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推动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逾期未兑现承诺的地方予以通报,对确实无法按期开工的项目予以调整。加强监管,打造廉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

11月21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和贴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快“十四五”相关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和各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协同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力争早开工、早见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回升。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2.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8.5%,加快0.8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0%,加快0.5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3%,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伴随加发的5000亿元专项债资金加快投放,以及四季度基建投资稳增长需求上升,11月当月基建投资将再度提速。预计全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达到12.0%左右,有望拉动GDP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地方债发行7.23万亿,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万亿,创历史新高。

国盛证券杨业伟表示,今年新增专项债中约62%投向基建领域,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分项目来看,市政和园区建设和城乡冷链物流为第一大投向,占比为34%,与去年相比提升3个百分点。其次交通基建、社会事业、棚改类占比较高,分别为17%、17%和15%。

此前,监管部门明确专项债在原有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9大领域投向基础上新增新能源和新基建投向,因此明年新增专项债申报方面也有一些新变化。

据海南省财政厅公开信息,新增专项债投向领域除了交通、市政和产业园等领域外,还包括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两大新增领域。

具体来看,新能源项目,包括大型风电基地、大型光伏基地、抽水蓄能等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含深远海风电及其送出工程);村镇可再生能源供热。公共领域充换电基础设施。

而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主要支持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市政、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信息化;国家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和数字化转型平台。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即将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决定2023年的宏观政策方向,预计会维持宽松基调。未来几个月政策支持有望继续加码稳增长,可能包括进一步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增加基建相关支出,以及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相关概念股:

中国建筑(601668.SH):公司主营业务房建、基建、地产和设计,我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最高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之一,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和PPP项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跟踪项目近70个。

中国中铁(601390.SH):公司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已在境外逾55个国家和地区承建超过230个海外项目,公司参建多个“一带一路”项目。

中国铁建(601186.SH):公司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商和海外工程承包商,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一世一路”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国交建(601800.SH):公司主营其建设计,其建建设,疏浚和装备制造业务美国有大型其建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追踪了多类项目,运作了并促成了一批起点高、影响深,规模大的项目和互联互通项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