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者说之跃跃欲试的A股老股民

作者: 云锋金融 2017-10-06 09:06:20
港股和美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对公司会有很多调研,做很多分析,最后汇总一些意见以后,才会做出投资决策,相对还是比较规范和理性。

本文来自“云峰有鱼”微信公众号,作者为“云峰金融”。

采访人背景:资深码农,业余爱好研究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年限:8年  港股投资年限:观望中

Q:您是如何开始股票投资生涯的?

A:我开始炒股是09年吧,第一个买的是中国人寿,当时也是狗屎运,碰上了4万亿,投的几千块钱翻了个倍。当时一下子整个人都膨胀了,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自己对炒股已经非常了解。

后来2010年出来工作了,工资什么的全都投进去,没想到就碰上了股市调整,买的股都大跌,其中有一个股叫“中国建筑”。当时想,房地产和基建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毕竟基建,铁路和公路在中国号称“铁公鸡”嘛,肯定是要靠基建来拉动经济的。结果没想到,股价从7块多一直跌到3块多,直接被腰斩,单单这一只股就亏大了,差点搞得没生活费了。

Q:这些年股票投资您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A:我也经历过喜欢抓涨停板的时期,运气好也赚了点钱,但对这种“追涨杀跌”的方式能否持续一直有怀疑。后来改变了投资方式,以中长线投资为主,自学了经济学什么的,每天在地铁上都会看财经。其实炒股这个东西,很多人多少把它当成了一种赌博,这个我是不认同的。如果将炒股看作是投资而不是赌博,那其实是很锻炼人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眼光,勇气和耐心。

后来我每天都会复盘,寻找股票涨跌背后的逻辑。然后慢慢的我就发现了,其实A股是一个政策市,主要是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我们知道银行贷款属于间接融资,银行这些年负债率很高,给企业的贷款很谨慎,所以企业只能通过股市来融资。

我总结了一下,A股至今经历的八轮牛熊,每一次牛熊转变背后都有国家政策的影子。这一点和港股美股不一样,A股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说直白点,因为太多散户都是赌徒心态,加上国家新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导致A股还是有些赌场性质。大部分人进去,都是韭菜的命。

Q: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韭菜的宿命?

A:炒股炒人性,股市就是一个众生业力的市场,是中国几亿股民共同反应的变化。炒股其实是人性的较量,策略的较量。我认为炒股有三点很重要,风险控制,选股和择时。

首先风控,简单说就是进入股市之前,你要想想能适应多大风险,能承受多少损失,必须要想清楚,给自己定一个止损线。因为人在交易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有了止损线之后,在整个过程中就可以用一种平静平稳的心态操作,做好情绪管理,很多人亏钱都是心态失衡的结果。股市里最难克服的,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选股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我讲讲我的方法。首先一定要去做足功课,了解这个企业的方方面面,了解它股价涨跌背后的逻辑,也就是基本面的分析。除了这个,很重要的是要去理解整个股市的逻辑。不同的股市有不同的逻辑。像A股就是一个政策市,国家拿它出来是有特殊的目的的,我们要了解它的目的,才能把握它的规律。就A股来说,要看筹码集中,选择主力控股程度大的,要远离散户多的股。

据我所知,港股的逻辑就不同,因为有很多长期投资者在里面做资产配置,所以港股更容易赚得是公司长期成长的钱。比如说腾讯吧,10年几百倍,这里面估值提升的可能有两三倍,剩下全是靠盈利增长赚到的钱。再比如说汇丰,如果不考虑派息,股价可能根本就没涨多少,但如果算上分红的钱,收益率就完全不一样。

最后要做好择时,要关注政策的变化,全球经济形势和行业风向,预先判断趋势。往小里说,也包括所选股的均线变化,压力位和支撑位,在历史上成交量的变化,还有筹码分布,股东人数,来综合分析判断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

风控,选股和择时,这三点缺一不可。你要选定合理的时机,合理的地方进去,在合理的地方出来。

Q:您对港股市场有什么看法?

A:目前我对港股还处于学习了解的阶段。就我个人来说,如果要做一件事的话,我会先去收集和它相关的知识。港股的投资思路和A股的非常不一样,A股庄家要出货让散户接的话,会有一系列的故事,放出一些消息什么的。港股和美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对公司会有很多调研,做很多分析,最后汇总一些意见以后,才会做出投资决策,相对还是比较规范和理性。

我个人如果不是很了解这个市场的话,是不会轻易去试水的。毕竟只投资A股一个市场其实并不好,就像去年底港股和美股行情都不错,A股比较弱。

多了解一些市场,就能在更大的国际范围做投资决策和布局,能获得的机会也就更多。不仅如此,投资不同市场,也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球市场,乃至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机会。(编辑:王梦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