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挑战长春高新(000661.SZ)生长激素“霸权”,31个月亏7.14亿的维昇药业有何胜算?

11月17日,维昇药业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大摩及Jefferies为联席保荐人。

提起长效生长激素,很多投资者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东北药茅”长春高新。“医药女神”葛兰此前在这家公司上演的从加仓到折戟的戏码,也一度炒高了相关市场热度。

其实,长春高新的之所以能在生长激素领域独占鳌头,主要源于其子公司金赛药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长激素粉针、水针、长效剂型全产品矩阵的公司,并拥有国内生长激素近八成的市场。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目前在中国生长激素市场上,金赛药业市场占有率为79%,安科生物为12%,两家公司市场占比总和高达91%。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由其他各家公司瓜分,而即将在港股上市的维昇药业,就是这10%市场份额内的“有力竞争者”。

300亿市场的仰望者

11月17日,维昇药业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大摩及Jefferies为联席保荐人。而就在当日,维昇药业首次对外公布了其长效生长激素(周制剂)隆培促生长素3期关键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数据。前脚重磅临床数据,后脚港股IPO。维昇药业为上市造势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过,即使没有这个临床数据的公布,作为国内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的“挑战者”,维昇药业宣布上市依然能让港股市场产生兴趣。

目前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两大生长激素龙头均在A股,诺和诺德和天境生物则在美股,港股生物技术板块却鲜有能在长效生长激素领域表现出众的企业,维昇药业的到来显然将是港股投资者深入长效生长激素市场投资的一个机会。

虽然长春高新把持着国内近8成的市场份额,但国内生长激素依旧是个蓝海市场。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我国儿童患矮小症的比例约为3%。矮小症病因多样,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最为常见,占比约三分之一,而生长激素为目前针对矮小症的唯一有效药物。然而,PGHD作为18岁以下患者中最常见的矮小症,截至2021年仅有4.5%患有PGHD的儿童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庞大的市场空间尚未拓展。

image.png

另外,生长激素还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就是成人用药。成人用生长激素的重要性更大,因为随着人年龄增长,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逐渐变少,欧美市场60%以上的生长激素用于成人,平衡适量使用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和组织的生长及内分泌的代谢改善,延缓衰老及精神痴呆的改善。

所以,儿童用药叠加成人用药的市场预期,让生长激素市场的空间变得十分可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4亿美元迅速增至2021年的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7%,预计到2025年将持续增至26亿美元,自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6%,并且到2030年将增至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7.5亿元),自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7%。

image.png

不过目前,国内市售的生长激素绝大多数为每日均需注射的短效生长激素,高频率的注射使很多矮小患者难以坚持治疗,用药依从性较差,自行注射的短效生长激素也带来较高的断针风险和安全性隐患。因此长效生长激素的市场替代性显著。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长效生长激素市场已获批上市药物仅有3款,分别为金赛药业的金赛增、诺和诺德的Somapacitan,以及Ascendis Pharma的Skytrofa。

而在国内市场,除了金赛药业(长春高新)外,布局长效生长激素的还有安科生物、特宝生物、维昇药业、天境生物、亿帆医药和济川药业等。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维昇药业拥有Skytrofa®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授权,而该产品也是维昇药业国内商业化进度最快的核心产品——每周给药一次的注射用隆培促生长素。

image.png

去年8月,Skytrofa®在美获批上市。而在国内,维昇药业预计明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该产品的BLA。

长效生长激素目前在国内市占率仅为1%左右,但据Frost&Sullivan测算,长效生长激素市场份额有望在2030年增长至生长激素市场的三分之一。因此,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若顺利上市,在长效生长素领域或许有与金赛药业同台竞争的机会。

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的“搅局者”?

从财务数据来看,维昇药业与其他的18A企业一样尚处在亏损状态。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由于当前暂无产品商业化,维昇药业目前并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截至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个月,公司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9897万元、4.85亿元、1.3亿元。

image.png

也正是因此,商业化进度最快的隆培促生长素及其最新披露的3期关键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数据便成为目前最大的看点。

研究结果表明,隆培促生长素或生长激素日制剂治疗52周后,年化生长速率(AHV)分别为10.66厘米/年和9.75厘米/年(组间差异0.91,95%置信区间:0.37~1.45,p=0.0010),达成研究主要终点,即隆培促生长素非劣于生长激素日制剂。

image.png

根据预设的统计检验,主要终点的分析结果也证实隆培促生长素优于生长激素日制剂。多个预设的敏感性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健性。安全性结果显示隆培促生长素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生长激素日制剂相当。

而对患者而言,一周一次长效生长激素带来更好的依从性,每年少打313针,相当于注射次数大幅降低了86%,有利于减少漏针情况,同时减轻患儿痛苦,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目标。

目前来看,根据已上市产品的公开数据,隆培促生长素是目前唯一证实对比生长激素日制剂优效的长效产品。

不过疗效好并不等于商业化一定成功。参考在美上市的Skytrofa,7.6mg/1 Carton的Skytrofa售价最低为6603.6美元。

相较之下,作为国内唯一的长效生长激素品种,长春高新的金赛增目前已在多省纳入集采。例如,青海省药品招采平台、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分别于今年3月17日、8月8日公布的企业自主申请降价信息显示,金赛增(规格:54IU/9.0mg/1.0ml)的价格由原来的5600元调整为3500元,降幅达37.5%。

另外,生长激素的商业化逻辑不仅仅包括产品,而在于产品+服务的生态闭环,这也是头部企业的核心壁垒所在。因此虽然目前国内短效、长效水针在研厂家不在少数,但在核心医生资源的掌控和服务闭环的建立上,维昇药业与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之间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其仅靠一款产品就想谈“搅局”或为时尚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