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60/40投资组合2022年表现不佳 分析师称未来“还有希望”

作者: 智通财经 许然 2022-11-18 06:15:35
专业人士认为,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虽然在今年受到打击,其在未来几年仍有希望,能够带来一些不错的回报

智通财经APP获悉,有分析指出,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即60%股票和40%债券)今年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因这两种资产在高通胀及美联储紧缩政策的背景下同时下跌。

但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模式的投资组合虽然受到打击,其在未来几年仍有希望,能够带来一些不错的回报。

Regent Atlantic的联合首席投资官Andy Kapyrin称:“60/40的投资组合前景,尤其是债券方面,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好了。”他指出了收益率为5%至6%的投资级公司债券。

截至11月15日,包括股息和利息支付在内,标普500指数和彭博美国综合债券指数的综合跌幅约为15%。

通常情况下,当股票上涨时,债券就会下跌,反之亦然,60/40投资组合通常能够分散投资风险,但2022年的情况比较特殊。

资产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Chris Brightman表示:“当出现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时,投资者会看到不稳定的市场情况。”

今年债券和股票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这与投资者通常的预期相反。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David Kelly表示:“今年很多人对债券非常失望,因为它们没有在股市下跌时保护自己的投资组合,当然这是因为通胀在上升。”

1.png

作为美联储遏制通胀举措的一部分,短期利率也大幅上升。最近一次是在11月2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了75个基点。

收益率上升给债券价格带来压力

对一些投资者来说,60/40的投资组合已经过时,不再有任何意义。Applied Real Intelligence的管理普通合伙人Zack Ellison称:“股票和债券都将表现不佳。从60/40的角度来看,更糟糕的是,股票和债券高度相关。他们会同时表现得很糟糕。”

但不管60/40投资组合面临多大挑战,都不会马上消失。固定收益投资者甚至有可能找到一线希望,特别是如果美联储在明年上半年逐步停止加息,利率企稳甚至开始回落,哪怕是小幅回落。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高级顾问Jan Loeys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60/40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讨论美元世界战略配置的起点”。有一条古老的经验法则,正常的股票配置应该是100减去投资者的年龄。因此,对于一个40岁、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人来说,60%的股票配置“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相当正常的”。

抛开2022年 60/40模式一直以来都很奏效

Vanguard的数据显示,从1926年1月1日到去年12月31日,由60%美国股票和40%美国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的年回报率为8.8%。

Vanguard的首席经济学家、投资组合建设主管Roger Aliaga-Diaz称:“60/40法则是旨在追求适度增长的投资策略的一个良好基准,关于60/40的消亡的讨论,最终会分散人们对长期成功投资业务的注意力。”

他补充指出,对投资者来说,坚持到底很重要。

Aliaga-Diaz表示:“现在可能不是撤出60/40组合的合适时机,因为我们认为前景正在好转。”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对60/40投资模式的最新预测是,未来10至15年其年总回报率为7.2%。这一数字高于去年预测的4.3%,部分原因是股票和债券估值较低。Kelly指出,通胀终于开始消退了,如果通胀现在持平或下降,那么债券将恢复其(在投资组合中)传统的多元化角色。

并非所有人都完全遵循60/40模式。橡树资本管理公司联合董事长Howard Marx称:“我从未把60/40当作一种投资建议,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通胀继续下降,它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到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这可能会使债券价格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太大的推动。

Chris Brightman说到通胀时表示:“通胀上升的风险升高了,而且很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升势。”

尽管如此,由于债券价格下跌,如今的债券收益率远高于一年前。10年期美国国债最近的收益率为3.78%,远高于去年底的1.51%。

Brightman称:“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价格,对投资者来说实际上是好消息,尽管这是由于“更高的波动性和风险更高的投资市场造成的。

他指出,债券投资者现在的前景比2022年初要好。“作为一名投资者,如果你打算把更多的钱投入固定收益产品,你会更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不是更低的收益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