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东:港股后续关键词——核心资产与大牛市

作者: 智通财经 华琛 2017-09-20 15:05:49
​9月19日,在智通财经主办的港股新机遇高峰论坛中,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分享了他对港股后市的观点。

9月19日,由智通财经主办的港股新机遇高峰论坛暨2017“金中环”评选颁奖典礼在香港拉开帷幕,近30家机构参与评选,其中25家机构斩获7大不同奖项。

高峰论坛中,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分享了他对港股后市的观点。他认为港股目前处于牛市底部的顶端,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新阶段、L型结构企稳、上市公司赢利开始新周期上行之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驱动港股大牛市。针对港股,投资者可以关注三条主线:寻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核心资产;大金融值得关注,有望戴维斯双击;关注供给侧改革,聚焦周期价值股。

2016年下半年,张忆东曾发表名为《港股开启新牛市》的报告,提前预判港股牛市到来。本次发言,是张忆东基于港股当前慢牛现状下,对后市的思考和判断。

港股基本面趋势——上市公司盈利上行新周期

张忆东认为,港股后市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核心资产”,另外一个是“大牛市”。港股牛市的基本面来自于中国内地,当下港股企业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中国内地经济。

张忆东强调,盈利的上行新周期,并不等同于经济的上行新周期。他认为中国的经济进入了转型新阶段,从而带来核心资产基本面的反转。

他对智通财经APP坦承,去年下半年提出港股开启新牛市,不完全是北水的原因,不完全是共同市场的原因,当时是把中国经济软着陆、进入L型的“横”的阶段、上市公司盈利反转,作为港股新牛市的最重要的理由。

今年中报让他提前一年的判断得到了验证。今年港股指数成分股普遍盈利增速,已经彻底摆脱从2009年以来持续下行的阶段,开始向上。

投资者现在需要关注的或者讨论的问题是,上市公司盈利能不能持续?是不是昙花一现?如果经济新周期被证伪,上市公司盈利上行的新周期还能不能继续成立?

张忆东的答案是,港股投资,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基本面,但是,有些人把基本面等同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则是错误的,就算经济新周期被证伪,上市公司盈利上行的新周期仍将继续。

针对港股基本面状况,张忆东从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周期性波动导致的阶段性噪音、产业与金融调控政策对核心资产盈利的影响、中国经济处在繁荣周期的孕育阶段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特征是稳中求进、转型升级

谈及中国经济未来状况,张忆东认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大概率是稳中求进、转型升级,而不是大起大落,并且这种周期的波动是弱化的,不像九十年代和零零年代那样大起大伏。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人生来形容经济,现在中国经济正慢慢进入中年阶段,不再青春年少,心跳和脉搏放缓是正常的,但中年的人生依然精彩,现在中国经济的精彩在于转型,在于结构变化,特别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行业竞争结构的优化,在于效率的提升,而这些变化带来了盈利新周期。

他认为,未来如果纠结于实际GDP增速究竟是6%、6.5%还是7%,将更难对投资有帮助。未来,中国经济的周期将弱化,增速下台阶之后保持中低速、更稳健地运行。中国的名义GDP从2008年危机的低点到2009-2010年“四万亿投资”拉动的20%左右的高增长平台再持续下到2015年4季度6%的低点,这个阶段大的起伏之后,未来较长时间名义GDP将围绕6%到12%之间波动,实际GDP在6%左右徘徊。周期波动弱化,对股票投资的影响也弱化,指望过去那种依靠预测经济周期的大波动来赚钱的模式将非常困难。

2、中国经济转型趋势:L型企稳,结构优化,龙头公司竞争力提升

张忆东提醒投资者,指望用经济的弱周期的波动和赚钱是比较难的,准确把握基本面,要立足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来把握上市公司盈利的趋势。

他提醒大家,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越发鲜明,体现这几个方面:经济结构转型,从2013年之后最终消费已经取代了资本形成,成为拉动GDP最强的驱动力;产业结构转型,从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明显超过了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投资底部企稳,不是2008年“四万亿投资”导致的飙升,而是伴随着经济出清、赢家通吃、效率提升而来的缓慢上扬;另外,伴随着供给侧改革导致的经济加速出清,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明显改善。

从中国经济转型成果相关的数据及图表可以看出,经济L型企稳,结构优化,龙头公司竞争力提升。供给侧改革为代表的供给结构调整,以及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调整,加速了经济出清的速度,加速了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优胜劣汰,有利于行业竞争力强的龙头赢家通吃。

无论是港股、A股或者是中概股,它们多数是中国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受益于转型新阶段,其中,一方面传统行业龙头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盈利反转,比如机械设备、水泥、有色金属、钢铁、煤炭从2015年开启的供给侧改革后,市占率不断地提升;而房地产的行业集中度在不断地提升,未来地产业不是做大蛋糕,而是分饼;另一方面, 新经济领域里面,也一样上演着结构优化、赢家通吃的时代主旋律,行业龙头相对于挑战者的优势越来越大。

张忆东举例,互联网龙头以前的说法是“BAT”并立,现在百度被甩开了,现在说法是学会文武艺卖给A和T,腾讯(00700)和阿里巴巴的优势越来越大,已经将百度、网易、京东甩开,而且新经济不仅包括互联网龙头,还包括新兴消费模式,以及科技创新主导的智能制造。

另外,金融领域也在悄然发生竞争格局的改善,龙头公司的业绩增长开始脱颖而出。过去几年,金融自由化,保险牌照快速发放,旁氏理财的风险快速增长,而稳健经营保障性保险业务的龙头公司业绩增速反而弱于全行业。随着“保险姓保”的监管新思路,今年中国平安(02318)的中报业绩开始显著强于全行业。

所以,他认为,盈利新周期,是立足于经济转型的新阶段,立足于核心资产竞争力提升。

3、房地产景气周期超预期,明年行情是分化

张忆东提到,准确把握基本面的第三点是,要分辨周期波动所导致的阶段性噪音,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盈利新周期是中长期基本面的主旋律,但是,今年周期波动是向上的噪音;明年周期波动可能是向下的噪音。

他看到今年房地产景气周期超预期,叠加了海外同步复苏,从而产生了“经济新周期的幻觉”,在盈利改善的中长期逻辑上是锦上添花。但总体来说全球经济今年的复苏依然是弱复苏,增长动能的持续性不足,而库存周期的波动就是今年日子好过一点、基数大了,明年要比今年弱一点,这就是周期弱化之后的噪音。

今年经济复苏的周期动力叠加经济转型,带给港股、A股行情满满的正能量,而明年周期的力量则可能是负能量。重要的是准确把握中长期基本面趋势当乐观的时候,从而在市场一致乐观的时候不要太盲目;在市场对经济周期悲观的时候,不要恐慌,因为周期波动只是噪音。

具体分析今明两年的周期性扰动,他指出,一方面,指望净出口对中国经济有持续的强烈拉动是不现实的。净出口对今年中国经济的贡献度是超预期的,人民币去年和前年贬值的J曲线效应的释放,拥抱了美国、欧洲经济的复苏,特别是欧洲经济复苏是超预期的。但是,明年二、三季度,欧美经济很难向上超预期,货币政策正常化、债务压力、基数效应带来经济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明年欧美及中国经济如果不能继续超预期复苏,并不需要明显下行,就会对全球权益资产价格带来负面冲击。因为,现在全球投资者有很强的一致预期,就是“经济复苏仍弱,没有通胀,低利率的环境会较长时间内存在“,所以,”逢震荡就无脑买入”的被动型ETF以及跟踪指数的量化投资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欧美股市自我强化、迭创新高。这样的情况下,明年特朗普的新政如果继续不达预期或者只是符合预期,欧美经济、地缘政治、油价、利率水平的变动带来不确定性,都会使得估值高于历史高点的欧美股市有负面冲击。这对于全球估值洼地的港股依然只是有惊无险,化解海外调整风险之后,港股将进一步获得全球配置型资金的偏好。

张忆东提醒,还有一个重要的周期性扰动因素,就是今年房地产景气是超预期的,而明年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将体现。

今年内房股景气,买内地的房子,不如买香港的内房股,内房股是兴业证券海外团队今年从年初以来持续重点推荐的。他分析,今年内房股的业绩和股价表现都大超预期,超预期的原因在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超预期繁荣,是棚户区改造的超强执行力。另一方面,近几年高铁的大量修建,有助于大型城市群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厚积薄发。

这一轮房地产景气的时间跨度比2008年后任何一轮房地产景气周期都更加有韧劲。即便如此,张忆东仍要提醒大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一轮房地产景气,本质上是居民部门猛烈地加了一轮杠杆,债务、杠杆也随着房子一起从开发商手中转移到老百姓手中。资产负债表的腾挪,缓解了房地产业及其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也正是因此,明年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坚决性会更强了,对于经济阶段性回落的容忍度也更强了。所以,内房股整体性行情,明年上半年会遇到压力,所以应该活在当下,有持仓的就且涨且珍惜,但是,没有持仓而想要后知后觉来参与内房股行情的,则要立足长期逻辑和安全边际来精选了。

4、优胜劣汰、赢家同吃将成为常态

提到准确把握基本面的第四点,张忆东认为,是要理解产业调控政策和金融调控政策将在未来数年进一步导致优胜劣汰、赢家通吃成为常态化,有利于核心资产盈利持续改善。

为什么说是常态?

一方面,经济增速在中低位徘徊,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会引发经济周期性折腾,但是难以改变GDP锯齿形波动的格局,相应地,各个行业,包括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会弱化,而变化来自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从而,优胜劣汰、赢家通吃。

他再以内房股为例,明年在周期因素有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内房股行情将回到分化、强者更强的正常逻辑,跟今年整体性的狂飙猛进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环境、流动性的环境也与2012年至2015年不一样。张忆东提到,2012年开始,全球的流通性非常的宽松,因为那时经济趋势性下行,无风险收益率也在趋势性下行,所以能够讲故事,就很容易拿到便宜的钱,进行外延式并购,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在转型新阶段,政府要做的就是化解风险,提高效率。

因此,未来的流动性环境将是不松不紧,既不要奢望继续放水来实现经济新周期,既不要担忧重蹈日本90年代简单粗暴地刺破泡沫的覆辙,大概率或者最优的金融政策选择只能是尽力为转型升级、提高效率提供相对平稳的流动性环境和政策预期,从而用时间换空间,不断地消化泡沫、解决问题。就像高估值的成长股一样,短期估值高是有问题,但是选择横盘整理,等待利润的快速增长来化解估值风险,中国经济转型新阶段也一定要提高效率,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都有望加速了行业竞争环境的优化,有利于效率提升,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的业绩持续改善。

5、中国经济处在新的繁荣周期的孕育阶段

准确把握基本面的第五点,张忆东建议要以史为鉴,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新阶段更像是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新的繁荣周期的孕育阶段。

他分析,美国九十年代是一个大的繁荣,而八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降速下台阶后的徘徊阶段,通胀不温不火,比七十年代低,比六十年代高,流动性环境也是属于中性。80年代美国股市上,标普500指数持续跑赢罗素2000指数,行业龙头的竞争力更强,股价的表现和盈利的表现也比全市场强,特别是好于大多数的小公司。八十年代的美国股市,能够跑赢标普500指数的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要么是因为利用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成为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比如GE;要么是利用新的商业模式来满足经济转型的新需求,比如,麦当劳和沃尔玛。

通过对比,他表示,和美国的80年代相似,今年中国核心资产的行情表现是一个预演,是顺应伟大企业兴起的新时代的预演。今年A股市场,比沪深300和创业板更牛的是行业龙头;港股市场,代表龙头公司的恒生指数明显强于小盘股指数。未来,立足于中国上市公司基本面,立足于核心资产盈利上行的新周期,无论是港股、A股还是美股的中概股里面的各个行业龙头,都值得精挑细选,现在依然是立足长期进行展战略性配置的好时机。中国核心资产的大牛市才刚刚开始。

对港股此轮牛市的展望和预测

针对港股此轮牛市的展望和预测,张忆东有两个结论:

1、目前港股行情已经处于牛市第一阶段的后期,依然会震荡向上,但是,颠簸增多。

港股从去年的18000点上涨到现在的28000点,涨幅显然符合牛市的定义。从估值的角度,恒指的静态估值也处于过去五年的高点,而指数点位也接近历史高位区域。

但他依然认为,港股牛市依然只是处于第一阶段的后期,处于底部的顶部,突破31000点之前都可以视为第一阶段,视为底部区域。从估值来看,与全球相比,后面无论是恒指或者是国企指数,无论是PE或者是PB指标都是估值洼地;跟港股过去三十年的估值区间相比,现在仍处于均值下方。更重要的是,港股盈利新周期已经确立,从2009年以来的业绩下行趋势已经被逆转。今年盈利驱动行情的趋势非常明显,未来核心资产盈利持续改善会继续提升港股行情空间。

2、伴随着港股市场的改革创新,港股新牛市行情有可能演绎成为超级大牛市行情。

“未来,港股估值水平有没有可能回到历史估值的上方区域?甚至回到零零年代估值顶部?有可能!”张忆东分析,需要港股市场更加顺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对于中国转型新阶段的创新增长更具有代表性。而这要看香港金融中心的新发展,要看港股市场的制度性创新和改革。最重要的是,能在港股买到A股没有的好资产。

张忆东坦承,如果港股只是相同的资产比A股便宜,而没有其他的优势,那么也许4万点就是港股此轮牛市的极限。因为按照现有港股龙头公司,测算未来几年的盈利,再叠加一定程度的估值回升来测算指数空间,也就是这个空间。因为不改变港股市场的行业和公司构成结构,很难系统性提升估值中枢。

如果此轮港股行情是超级大牛市,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是,除了基本面的因素,下一阶段的增量资金问题,包括,一旦港股龙头估值跟A股接近的话,为什么“北水”还会继续大规模南下?另外,MSCI将A股纳入指数之后,外资如果继续“西水东来“,为啥不选择A股而选择港股,一定是因为港股的独特优势。

张忆东认为,这一轮港股新牛市有望演绎成为超级行情,是看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中国经济转型新阶段的战略新定位,就是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服务、成为中国资本出海的桥头堡,以及为了满足这个战略定位而产生的港股市场制度性创新。

最终,香港资本市场会顺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而形成上海和深圳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中国的资金能够在香港买到全世界的好资产,或者是全世界的资金能够在香港买到全中国。否则的话,港股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大家在港股买的资产都可以在A股买到,而且A股有这么多的“韭菜”而享受估值溢价,那么港股就很难摆脱被边缘化的尴尬。

港股制度环境将改变,张忆东表示对于2018年有望推出的创新主板充满期待,如果顺利的话,港股将吸引到更多的核心资产。核心资产的属性,可以反映牛市的级别和性质,代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资产能够驱动超级行情。

他分析,代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有活力的领域在于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这个领域很多的龙头公司在美国上市,而创新主板将有助于这些龙头公司回归到港股。一方面,中国经济现在消费升级的需求强烈 ,对应庞大的新的消费需求, 14亿人口,人均GDP是8123美元,东部沿海的人均GDP是1.5万美元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以互联网消费为代表新经济新消费持续高增长,但是,龙头公司都在境外上市,无论是阿里、百度或者是学而思,短期想回到A股很难,但是有了创新主板,ADR回到香港发行HDR是可行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企业很多,创新板有助于吸引优质创新型企业到港股市场实现快速上市,发挥资本市场优势。

他认为,除了中国的核心资产以外,港股的创新主板有望吸引海外好公司来香港上市,从而真正实现为“一带一路”服务的国际金融中心,将受益于全球资金的重新配置。比如, 吸引“一带一路”相关区域的龙头公司,比如沙特阿美,甚至欧美代表性的公司来香港上市。如此,香港股市就产生了新的定位,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国际板,而且是境内金融中心不可取代的角色。

如此,未来数年港股市场将更加受益于全球资金配置的风水轮流转,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相对配置的强弱关系,大概5-7年有一个轮回,过去的5年是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出,流向发达市场。现在出现了转机,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随着改革的推进。

他指出,现在以港股为主导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里面的中国资产权重会持续提升,从30%持续上升,甚至可能达到50%。几年后,全球投资者会发现MSCI市场指数,DM市场指数主要是美国主导,新兴市场EM指数则是中国资产主导。现在全球80%以上的财富配在欧美市场,而未来资本的世界就是中、美的世界,现在全球资金对中国的配置是严重低配,未来将持续增加。因此,作为最便宜和代表经济创新升级的港股,将持续受益于“西水东来”。

“从去年我提出港股新牛市至今,港股的牛市表现亮丽,但是,我依然定义这是只是行情的第一阶段,甚至从成交量来看只能算是是被边缘化的牛市,到现在为止香港的成交金额依然只是A股的1/10。未来,随着港股制度环境创新,香港资本市场将真正成为中国股市的共同市场,成为跟沪、深交易所的成交金额会更加接近,所以,香港资本市场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张忆东总结道,香港的制度环境的改革、创新,有助于港股市场迎来真正的大牛市。

投资主线:寻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核心资产

至于投资者关心的投资机会,张忆东表示,最要强调的投资主线是寻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核心资产。

他认为现在仍是战略性配置核心资产的布局良机,港股依然便宜。首先,从短期配置的角度,保险和银行龙头,在未来数月的表现更值得期待。当前港股中资银行股PB降至0.93倍,工、农、中、建行与A股的价差回升至20%以上;中资保险股PEV也下降较多。基本面反转趋势确定,优质大行受益于不良率企稳和净息差见底;保险龙头受益于保障型保险高增长和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

其次,立足于中长期,张忆东继续看好在消费升级领域和制造业的科技创新领域的大机会,看好信息消费(电子、手游、互联网消费等)、教育、医药医疗、休闲娱乐等新兴消费,精选汽车、家电、家居、食品饮料等等中国传统消费行业里面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

最后,他希望投资者能够在这一轮港股行情中,把握大的趋势,核心资产盈利新周期的大趋势。对于周期的波动进行逆向思维,张忆东提醒,当市场都一致乐观时候,投资者应适当地做理性的风险控制,但是在市场担心周期下行的时候,也许在明年上半年,投资者要多一些勇敢,从而充分享受港股核心资产大牛市。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