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出示合规通知函,连续3个季度盈利的荔枝(LIZI.US)怎么了?

荔枝收到纳斯达克通知,称其不符合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1.00美元的最低股价要求。

2020年1月17日,荔枝(LIZI.US)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摘下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的“桂冠”。

彼时受疫情影响,国内播客数量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数据显示,当年后三个季度,中文播客数量增长了64.8%,于年底达到16448个。截至2020年,中国播客听众人数则达到了6840万。

然而在线音频供需两旺的局面并没有延续至2021年。荔枝基本面与股价的背离似乎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3月,荔枝披露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收入21.20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四季度实现净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33%。与此同时,截至3月18日美股收盘,荔枝报收于2.07美元/股,已较2021年2月12日盘中16.75美元/股的历史最高点下挫87.64%。

时至2022年10月11日,荔枝收到纳斯达克通知,称其不符合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1.00美元的最低股价要求。若其在明年4月10日之前未能恢复合规,根据纳斯达克的决定,公司可能有资格获得额外180天的合规期。实际上,收到低于合规标准的通知函就已处在“退市”边缘,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多家中概股因此被强制退市。

不过,对于已率先实现GAAP层面盈利的荔枝而言,是否还存在一线转机?

从烧钱到连续盈利

曾几何时,在线音频播客被认为是如同短视频一般的互联网内容金矿。资本的押注也意味着烧钱抢市场的开始。从荔枝的招股书和财报可以很清晰看出在线音频市场近几年的“野蛮生长”。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7-2021年,荔枝这5年分别实现年收入4.5亿元、8亿元、11.8亿元、15.0亿元和21.2亿元,但与此同时,同样实现净亏损1.5亿元、934.2万元、1.3亿元、8218万元和1.27亿元。

“烧钱”背后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正如上文提到,2020年随着国内播客数量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资本趋之若鹜已成行业常态。

例如,2020年,字节跳动就曾推出“番茄畅听”杀入这一赛道,在这之前入局的还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云听”;2021年,腾讯将酷我畅听和懒人听书合并为“懒人畅听”,并将长音频正式纳入其音乐娱乐生态之中。此外,网易云音乐的“声之剧场”、快手的播客App“皮艇”等均可被视为巨头们入场的标志。

也正是因此,2021年中期,荔枝的市场营销投入出现显著增长。2021年第二季度营销费用为1.0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118万元,同比增长超300%。

不过正如其他互联网赛道一样,在线音频赛道增长的关键还是在于用户市场的扩容。整个行业用户增长出现瓶颈使得各大平台的投入从驱动增长变成了内卷。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在线音频行的用户增速就从近40%回落至10.8%。2019-2023年整个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也从2019年的38.1%预计跌至2023年的33.1%,增长瓶颈肉眼可见。

另据《2021播客听众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文播客平台使用率超20%的仅有5家且断层明显,前六名的差距均在8%左右。

image.png

这一行业发展瓶颈也映射至了荔枝的运营数据中。以公司最新披露的2022年Q2财报来看,其二季度移动端的月平均活跃用户数为4970万,上年同期为6090万;月平均付费用户为48.51万,上年同期为49.44万。可见,平台付费用户比例依旧较低但保持稳定,月活用户数则下滑迅速。在用户结构稳定的市场背景下,存量用户池运营显然会成为荔枝的主要运营策略,这也正是其营销减少且连续盈利的关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荔枝营销费用仅1.21亿元,同比减少46.82%。营收方面,由于荔枝Q2季度营收为5.16亿元,仅较上年同期的5.59亿元下降8%,因而公司实现净利润188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并且这也是荔枝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GAAP层面的盈利,且环比增长约15%。

image.png

不过,月活用户下降,仅靠控费实现盈利的方式显然没有赢得市场的认同。8月19日,在财报发布第二天,荔枝股价大幅收跌22.16%,且往后股价一路下滑,在10月14日盘中触及上市以来股价新低0.43美元。

如何在短视频冲击下生存?

虽然在线音频与短视频身处不同赛道,但在互联网商业化逻辑下,二者在用户层面却存在直接竞争。因为用户碎片化时间有限,没有人可以一边刷短视频一边刷在线音频内容。

当下,短视频已经被视为碎片化内容中最能够占据用户时间段的模式,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用户的快速扩容。

根据We are social对全球用户的统计显示,全球互联网网民的数量近50亿,除去中国网民数,海外网民数量接近40亿量级,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最高的产品如Facebook、YouTube、Whatsapp的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9亿、25亿和20亿量级。活跃用户方面,YouTube Shorts MAU超15亿(2022年6月);TikTok MAU超10亿(2021年);快手海外MAU突破1.5亿(2021年4月),日均使用时长接近60分钟(2022年6月)。

相比之下,荔枝在海外布局的语音社交平台TIYA,其去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数不足400万,与短视频行业差距明显。

另外,从盈利模式来看,随着短视频产品流量的崛起,更有效衡量投放效果的视频信息流广告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替代,整体短视频广告份额占互联网广告大盘的份额逐年攀开升。2020年短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占互联网广告大盘比例约20%,2021年则提升至23%。

相较之下,音频平台广告较为特殊,比如音频广告呈现形式单一,广告效果欠佳,因此广告议价权也较低,属于行业天然短板。

因此,在线音频需要找到一个短视频无法切入的应用场景,比如车载场景。

车载播客的底层逻辑为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对车载音频提出新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听电台、听歌,播主与车主也有及时互动的需求,因而语音直播大有用户之地。

并且在当下,国内车联网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截至2019年已增至3306亿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成长至4587亿元。此外,国内车联网汽车保有量将在2025年达到2.73亿辆,年均符合增长率为30.04%。

目前来看,已有在线音频开始布局车载场景。以云听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份,云听平台累计用户量已经突破1.4亿,云听车载端用户数超过4600万,成为车联网音频第一媒体。且在获得总台广播资源的独家版权后,云听或将进一步提高市场覆盖率。

而荔枝也在多终端的战略布局也在持续推进中——今年3月,荔枝宣布旗下的车载音频产品正式加入小米车机快应用平台,并成功上线智能电动汽车零跑汽车的车载系统。只是,短期来说,车载音频的变现能力并未显著反映在其最新的财报数据上,车载场景能否成为未来荔枝的顶梁柱还有待观察。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