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调研 | 三孚股份(603938.SH):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预计三季度投产 高纯四氯化硅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三孚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投产时间为2022年第三季度。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三孚股份(603938.SH)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投产时间为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高纯四氯化硅基本已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对原材料要求较为苛刻的PCVD芯棒生产工艺的规模化供应。公司“年产500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年产1000吨电子级三氯氢硅项目”目前生产情况稳定正常。

三孚股份在调研会上介绍了公司的运行基本情况,公司硅烷偶联剂项目一、二期已经全面进行试生产,2022年7月2日公司发布《关于通过控股子公司唐山三孚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氯丙烯项目的公告》。氯丙烯项目为硅烷偶联剂的配套项目,为公司在行业内的独有规划。

此外,公司“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投产时间为2022年第三季度。2022年,公司又规划了“年产7.22万吨三氯氢硅扩建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6个月,是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基础上扩建,为两个独立的生产装置,两期新建三氯氢硅项目较公司现有三氯氢硅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且为公司成熟工艺的复制,生产及管理经验丰富,项目投产后,预计会较快地实现达产。

据公司介绍,三氯氢硅产品按照品质和用途分为普通级和光伏级,普通级下游为硅烷偶联剂,目前需求稳定增长;光伏级三氯氢硅下游应用为多晶硅,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光伏级产品的生产企业相对有限。公司自身具备危险品运输车队,与国内各大多晶硅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公司在调研会上分析了公司硅烷偶联剂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公司规划了氯丙烯的项目。公司目前有稳定的氯资源,同时回收硅烷偶联剂一期产出的丙烯作为氯丙烯的原料。未来氯丙烯项目建成后,公司硅烷偶联剂的原材料三氯氢硅和氯丙烯均为自供,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更强。 2、公司规划规模大、产品链相对完整,产品序列较全,配套销售能力较强。不同序列产品下游应用行业不同,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柔性调整生产,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强。3、公司对硅烷偶联剂项目进行整体设计,自动化程度较高。4、随着公司不断研发,后续将有更多产品序列投放。

公司表示,目前全球硅烷偶联剂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之国外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硅烷偶联剂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市场对产品的总体需求是持续增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增产能预计将逐步被市场消化。

对于高纯四氯化硅产品的情况,公司表示,公司在生产三氯氢硅产品的同时会产出普通四氯化硅,所以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产品原材料自供,能够稳定长期产出高纯四氯化硅,且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成本优势。该产品下游主要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为光通信行业核心的产业环节。得益于通信技术的提升,互联网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光纤作为其中的基础设施,需求呈景气局面。公司高纯四氯化硅基本已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对原材料要求较为苛刻的PCVD芯棒生产工艺的规模化供应。整体来讲,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产品从体量、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在行业内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对于电子气体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公司表示,公司“年产500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年产1000吨电子级三氯氢硅项目”目前生产情况稳定正常。电子级三氯氢硅下游主要涉及硅外延片和碳化硅行业。目前已经实现向下游客户稳定供货,并凭借主流客户业绩不断开拓新客户。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下游主要用于含硅前驱体、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行业,目前部分客户已经试样完毕,即将进入供货阶段,部分国内、国际客户处于试样、验厂阶段,推进进度比较顺利。

对于气相二氧化硅的情况,公司表示,公司气相二氧化硅产品源于韩国技术,公司在生产连续性、消耗、以及原料配比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技改技措,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气相二氧化硅产品产销情况良好。

有投资者问及公司未来发展计划及发展目标,公司回应称,公司后续项目发展方向主要为:适时继续扩大产品生产规模,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将无机硅、有机硅等硅系列产品结合发展。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