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00175)模式能否复制:长城(02333)拿下Jeep的三种可能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08-22 07:51:40
长城汽车主要为SUV车型,收购FCA一方面能强化其在SUV领域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能解决自主“品牌向上”的困境。

本文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为纪伟、左茂轩。

导读:长城收购Jeep有三个方案“一是单独收购Jeep品牌;二是收购整个FCA;三是收购Jeep与FCA旗下的一个轿车品牌,以帮助长城在疲软的轿车领域有所建树。”

北京时间8月21日消息,美国《汽车新闻》报道,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证实该公司有意收购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旗下的Jeep品牌,并表示“已经与菲亚特克莱斯勒(以下简称FCA)联系,试图尽快开启商谈。”

不过,据CNBC(NBC下的《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最新消息,美国时间21日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发布声明表示,尚未与中国长城汽车公司就其旗下的Jeep品牌以及与其业务相关的其他事宜进行接洽。并补充称,FCA已完全致力于执行其2014-18年商业计划,迄今为止已实现所有目标。

21日下午,有媒体引用长城汽车有关人士的回复,“长城的确有意向收购Jeep 。”截至21日晚发稿为止,21世纪经济报道多次联系长城汽车公关人士,但电话都无法接通。从目前表态来看,一方表示有意向,一方澄清并未接触,实际并不矛盾。

众所周知,长城汽车主要为SUV车型,收购FCA一方面能强化其在SUV领域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能解决自主“品牌向上”的困境。

8月21日,国内一位汽车并购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长城以Jeep作为标杆,Jeep是全球唯一一个SUV销量破百万的单一品牌,长城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SUV品牌,近几年来凭借哈弗品牌销量也已逼近百万,已经具备了收购Jeep的实力。如果收购成功,长城在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上将进一步提升。”

上述专家认为,长城收购Jeep的另一个原因是帮助品牌向上并抢占国际市场,“长城和Jeep可以互补,在战略上进行协同,长城现有的品牌攻占中低端市场,Jeep品牌则面向中高端市场。长城一直想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Jeep拥有广泛的全球销售网络,有利于长城的产品走出中国。”

不过,长城汽车收购Jeep的难度不小。“在FCA这几个板块中Jeep效益不错,马尔乔内计划将效益不好的资产进行分割,Jeep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吉利模式不可复制,收购沃尔沃也是恰逢时机,长城欲想收购Jeep无论在资金还是国家政策方面难度均比较大。” 对此,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美国时间18日下午,美国宣布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对中国正式启动贸易调查。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正在酝酿之中。

CNBC由此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向一家中国公司出售一个美国品牌可能会很棘手。而在今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曾会见几位美国汽车业高管,试图鼓励他们将制造业带回美国。

长城的“困惑”

在奇瑞合资捷豹路虎、吉利并购沃尔沃并推出领克之后,作为主流自主品牌中唯一没有合资背景的车企,长城汽车发展并不顺利,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营业收入409.93亿元,同比下降1.46%,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92亿元,同比下降49.42%。

7月长城公布产销快报显示,今年6月长城汽车销量6.4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1.7%,前6月累计销量46.1万辆,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48.86%至3834台。

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曾豪言:“SUV做不到全球第一,就不会做轿车。”但中国SUV的增长已经进入瓶颈,数据显示,SUV今年6月份销量数据为5.2万辆,销量同比下滑8.99%,2017年上半年同比则略有增长,累计销量达39.5万辆,同比增长4.18%。

从前7个月的销量数据来看,长城汽车年度目标完成率为42.38%。根据这一目标完成率,业内对-长城汽车今年能否顺利完成销量任务的预期,并不乐观。值得庆幸的是,从长城汽车品牌向上的尝试开局不错,长城汽车新推出的高端品牌WEY VV7六月的销量为3166辆,到7月VV7销量环比翻番,销量一举突破6075辆。

当年长城选择以SUV为主的战略确实奏效了,也带动了其它自主品牌进军SUV市场的浪潮。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2016年自主品牌共推出了66款新车,其中高达43款为SUV车型,占比达65.1%;而合资品牌的这一数值仅为15款,占比仅为28.8%。

但上述数据也反映了SUV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魏建军信心十足,他表示未来还会对新能源SUV等产品进行布局,投入300亿元打造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在自动驾驶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如果收购Jeep成功,当初魏建军的豪言将变成现实。

FCA的“自我救赎”

2014年,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合并之后,虽然FCA在销量上已位居全球第8,但在盈利方面却不乐观。长期面临的债务问题,让FCA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为此,FCA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做出不少努力。

从2012年以来,FCA就多次卷入收购和合并的传闻中,马尔乔内此前多次向另一家底特律巨头通用汽车抛出橄榄枝,希望成立GM-FCA联盟。2015年,FCA与通用汽车公司合并的计划被拒,与大众汽车合作的努力也因排放门丑闻的曝光而终止。

此后,马尔乔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FCA内部,希望试图找出对潜在合作伙伴缺少吸引力的原因。2016年初,他开始实施一系列变革举措,目的是让FCA对亚洲的汽车企业和大众汽车集团更有吸引力。

此外,FCA在美国停止生产紧凑型和中型轿车Dodge Dart和Chrysler200,这两款汽车是克莱斯勒2009年与菲亚特联姻的成果,但销售成绩均令人失望。

同时,马尔乔内为发展Jeep和Ram,将工厂从一体化建设改造成框架式架构,以扩大Ram 1500和吉普牧马人的产量,并宣布Jeep将再次生产皮卡,以及尽快生产大型豪华型Jeep与路虎进行竞争。

从财务数据来看,马尔乔内的改革举措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FAC在2016年的财报显示,当年营收1228亿美元,净利润为20亿美元。而此前的两年,Fac的净利润分别为7500万美元和900万美元。

美国《汽车新闻》认为,FCA吸引中国买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FCA的全球网络和产品(特别是Jeep和Ram),符合中国政府为有吸引力的收购而设定的要求。据彭博社报道,中国企业计划在未来十年内花费1.5万亿美元收购海外公司,比目前的水平高出70%。

同时,对于想在北美、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有所作为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FCA提供近乎现成的销售网络。在全球范围内,FCA拥有162个制造业务,包括装配、零部件、冲压和加工车间,并拥有87个研发中心。在北美,FCA拥有约2600家美国经销商网络,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有广泛分销网络。

长城拿下Jeep的三种可能

21日中午,媒体公布有意收购FCA的消息后,长城汽车的股价一路飙升,收盘于13.25元,增长3.1%。从2016年的财报来看,长城汽车营业收入为984.44亿元,净利润为105.51亿元。

另一方面,FCA2016年净营收1110.18亿欧元(约合8690亿人民币),全年净利润为18.14亿欧元(约合142亿人民币)。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长城都与FCA存在一定差距。截至8月21日,FCA收盘于每股12.57美元,市值约为243.5亿美元(约合1624亿人民币)。

根据此前外媒的消息显示,求购FCA的价格高于其市值,但因价格未达预期被拒绝。目前来看,FCA的预期价格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即使长城只打算收购Jeep品牌,但作为FCA旗下最有价值的品牌,价格也绝对不会低。

长城目前面对的另一个难题是,FCA是否愿意将Jeep分拆。“作为FCA旗下最挣钱也最有价值的品牌,单独收购Jeep很难。马尔乔内不会让中国车企在收购中占到太多便宜。”蔚来基金合伙人张君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单独收购Jeep的价格不会比打包收购整个FCA的价格低太多。Jeep是FCA‘皇冠上的明珠’,若想收购价格绝非简单按估值占比来计算。它给FCA带来的价值在于其品牌价值,不能按照搭售价格来计算。如果刨去Jeep品牌,FCA的其他品牌又有谁会接手?马尔乔内不会做赔本买卖。”上述汽车并购专家表示。

他认为,长城收购Jeep有三个方案“一是单独收购Jeep品牌;二是收购整个FCA;三是收购Jeep与FCA旗下的一个轿车品牌,以帮助长城在疲软的轿车领域有所建树”。

“长城汽车收购Jeep,应该以大部分现金收购,股权操纵空间比较小。吉利收购沃尔沃时,采用了资金加金融组合的手段,但对长城来讲,恐怕这次的投入会少一些。”8月21日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曹鹤认为,近几年,自主品牌高端化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于长城来讲,WEY推出后,再往高端突围就会较困难,这个时候长城真能拿下Jeep,绝对是好事。

此次长城有意收购Jeep,走的是吉利的道路。“我认为,现在长城要收购Jeep,肯定比吉利收购沃尔沃时的条件好很多,当年吉利和沃尔沃签订一些防火墙条款,一定程度限制了吉利的发展。但这次收购,长城一定会按照美国资本管理要求和劳动用工要求进行,在技术上应该不会签订一个防火墙的文件。”曹鹤说。

另外,长城股价飙升,对其获取融资很有帮助。“收购Jeep的话,自有资金即使没有这么多,可以通过其它融资手段,估计别人也会乐意给长城汽车。”曹鹤说,尽管在营利规模上存在很大差距,但长城相信可以筹集资金进行收购。

显然,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成为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成功范例,多家中国车企争相效仿试图复制吉利的成功,但上汽收购金龙的失败案例也在警醒中国车企在收购时需要保持谨慎。收购就像一场博弈,有失必有得。未来,中国车企加快海外并购的脚步不会停歇,但同时也需要更加慎重。(编辑:曹柳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