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追踪 | 日本芯片巨头瑞萨工厂意外停产 汽车缺芯状况雪上加霜 汽车芯片国产替代迎来机遇(附概念股)

在目前车用芯片供应紧张的背景之下,此次事故将导致车用芯片供应更加紧张。机构指出,叠加汽车缺芯持续交货周期持续拉长加速国产替代,我国汽车芯片厂商迎来机遇。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日本芯片巨头瑞萨电子表示,公司位于熊本市一座工厂遭雷电击中供电线路被迫暂时性停产,预估生产损失最高约相当于2周份产量。在目前车用芯片供应紧张的背景之下,此次事故将导致车用芯片供应更加紧张。机构指出,叠加汽车缺芯持续交货周期持续拉长加速国产替代,我国汽车芯片厂商迎来机遇。

瑞萨电子7月7日发表声明指出,因第4号台风“艾利”引发局部性雷雨,该公司位于熊本县熊本市的川尻工厂电线遭落雷击中、导致瞬间电压下降,造成川尻工厂自7月5日起进行暂时性停工。川尻工厂主要生产车用MCU等产品,瑞萨预估其产能将在7月11日恢复至停工前水平、生产损失最高约相当于2周份产量。

众所周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能持续紧缺,瑞萨作为全球车规级半导体芯片的重要供应商,这次瑞萨因电压问题造成产量下降,势必会影响到当前全球芯片短缺形势,并加重外界对于全球半导体供应的担忧。

6月底,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在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指出,电子信息司下一步将继续指导企业加大汽车芯片的技术攻关,推动汽车芯片生产线制造能力提升,指导车规级检测认证能力建设、加强优秀汽车芯片方案的推广应用,用好相关政策促进汽车芯片产品批量上车应用。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关键作用,推动提升汽车芯片供给能力。

7月7日,工信部人士表示,为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工信部今年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而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车用功率芯片、车用MCU产品等景气度依旧较高,供需紧张,有IDM厂商为此专门增加车规级芯片制造或封装产线。

据了解,国产厂商士兰微、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等已有IGBT产品量产出货,并成功导入下游客户。目前,时代电气正在建设8英寸车规级IGBT生产线,进展顺利,设计晶圆产能24万片/年,预计满产后将能满足240万辆新能源车的IGBT模块需求。兆易创新在近期的年度业绩会上也指出,2022年仍然是结构性短缺,特别是公司的大容量NOR Flash、NAND Flash以及大部分的MCU产品,现在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具体来看,需求增量端,2020年全球约需要439亿颗汽车芯片,2035年增长为1285亿颗。价值增量端,2020年汽车芯片价值量为339亿美元,2035年为893亿美元。可见芯片将成为汽车新利润增长点,有望成为引领半导体发展新驱动力。

不过,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300亿元。其中,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仅占全球的4.5%。

东亚前海证券分析指出,当前汽车芯片市场主要由海外半导体大厂占据,主要领先厂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当前全球汽车缺芯叠加本土替代的大背景下,国内汽车芯片厂商或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中信建投认为,由于俄乌战争和全球新冠疫情等不断对供给端产生冲击,以及汽车芯片扩产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快速释放产能,叠加汽车智能化趋势对芯片的强劲需求,汽车芯片供需将长期保持紧张状态,2022年汽车半导体市场仍将维持高景气。

天风证券表示,看好我国核心汽车芯片公司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下的产业链重构+国产替代浪潮下的机遇。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0%,头部厂商格局垄断同时与Tier1关系较为牢固。未来OEM+Tier1+Tier2原有金字塔格局有望被打破,向平台+生态模式跃迁,从“整车厂主导”,发展到“掌握核心技术关键环节企业(如芯片)为主导”,叠加汽车缺芯持续交货周期持续拉长加速国产替代,我国汽车芯片厂商迎来机遇。

相关概念股:

华润微(688396.SH):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公司之一,生产的MOSFET,IGBT产品广泛应用于比亚迪等国内汽车。

时代电气(688187.SH):公司正在建设8英寸车规级IGBT生产线,预计满产后将能满足240万辆新能源车的IGBT模块需求。

北京君正(300223.SZ):拥有多个系列的汽车电子芯片产品,包括车规级SRAM、DRAM、Flash、Analog和Connectivity产品。

闻泰科技(600745.SH):公司旗下安世半导体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分立器件龙头之一,其车用低压Power MOS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为世界第二位。

兆易创新(603986.SH):半导体存储器领域领导企业,NORFlash、NAND Flash及MCU为主要产品的业务板块。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