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款近300亿元后,融信(03301)两只债券寻求展期

还债是个技术活儿,要排布好节点,控制好债务周期,用长期置换短期,用低成本置换高成本。

在过去一年里坚持还款近300亿人民币(以下单位等同)之后,融信(03301)还是选择寻求展期了。

7月4日,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7月4日可回售的人民币债券展期一年,两只债券本金总和为21.5亿元。这两只债券分别为:2023年到期的19融信01,本金为10亿元;2024年到期的19融信02,本金为11.5亿。

融信寻求展期并不意外,而在此之前,其是房地产TOP50强中少数坚持还债的标杆房企,其它企业多为前15强的企业,譬如旭辉、龙湖。

近300亿元亦非小数目,即使放在TOP30强中亦是可以比拼的成绩。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以例证,旭辉1-6月份还债102亿元;龙湖计划2022年全年还债300多亿元。

作为比较,融信2021年销售额1555.2亿元,而龙湖、旭辉这两个数这分别为2900.9亿元、2473亿元,而融信只有龙湖约50%的体量。

但是,在行业上半年销售狂降,加上全国疫情特别是上海疫情的影响,重仓长三角一二线城市的融信上半年销售金额下滑超过50%,这也成为其此次寻求展期的主因。和此前寻求展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融信最终还是要用时间来换取筹资空间。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同比降幅也达到 50.3%,上半年仅 8 家房企销售额破千亿,半数企业目标完成率不足 30%。

与销售金额同比下降的,是企业债务率的提升和各项债券的到期:今年6月至7月,200家核心房企境内外债务到期规模约1755亿元,约占下半年到期量的61%。其中民营房企还债压力尤甚,近两月整体到期债务约1178亿元,占总规模的67%。

据公开数据统计,从2021年至今,包括恒大、世茂、阳光城等头部企业在内,陆续推动债务展期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已达到20余家,展期成为房企应对债务压力的第一步选择。在笔数方面,2022年前5月,房地产已展期境内债共22笔;时间线再向前推半年,展期境内债达到46笔,其中延迟一年及以内兑付的占65%。

“融信的两笔债券展期大概率会获得投资人的通过,但估计双方要在兑付方案和抵押品方面进展,在谈判桌上不停来回交锋。”一位债券研究员告诉智通财经APP,房企巨额债务压力下,优质资产大都处于抵押状态,如强行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费时费力,且最终能到手上的其少;此前大多数投资人愿意房企展期,是看中债券房企的质量、认同兑付方案——本息都可以保全。

还债是个技术活儿,要排布好节点,控制好债务周期,用长期置换短期,用低成本置换高成本。

根据媒体的报道,融信此前为支付这两笔债券也做了很多努力,以避免公司出现债券违约的情况。譬如,其希望从受限的监管帐户中提取预售资金兑付债券,但努力没有成功;后由于上海爆发的疫情,融信在上海的物业开盘也被推迟,销售不及预期,使其财务面临巨大压力。

一位机构分析师认为,融信这一展期行为是“艰难而正确的决定”,市场应理性看待。在行业流动性持续紧绷的情况下,在到期债务处理和稳定经营中间,房企必须找到平衡,才有机会走出冬天。

根据投资人公布的兑付方案,融信计划在回售日先支付两只债券的利息,在这之后的第9、10、11个月支付本金的5%,并在第12个月支付剩余的85%;与此同时,融信中国子公司持有股权提供质押增信。

与此同时,和众多寻求展期的房企不同的是,融信的融资渠道较为简单透明,债务率较低。

以融资渠道为例,融信目前只有银行开发贷,美元债,小公募,公开而透明,难有交叉违约、挤兑的情况;就债务率而言,自2019年起,融信便开始主动降负债,通过放慢拿地节奏实现债务结构的优化,2021年底的净负债率是66%,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走低。

在销售方面,随着上海疫情的结束,融信6月份的销售正在回暖。数据显示,其6月份的销售额为107.1亿元,环比增长111.3%,成为TOP50房企中环比增长100%的7家房企之一,其它的6家分别为:招商蛇口、绿城、金地、滨江、华发和仁恒置地。

销量数据的增长,主要是6月以来,融信紧抓政策回暖、疫情缓解的契机,在此前重点布局的长三角和海西区域陆续推出新盘,包括福州融信国公馆与海纳新潮•潮悦、上海云上浔光和天汇世纪玺、杭州融信傲世邸、南通海纳天地,为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

如6月底开盘的上海天汇世纪玺和杭州融信傲世邸当日双双售罄。融信战略聚焦于长三角、一二线核心城市——一二线城市的土储占82%,这些地区虽受疫情影响但市场需求底气仍在,在疫情结束后高端住宅需求爆发巨大潜力,使得融信在近期行业回暖当中占得先机。

对融信而言,目前身处债务风险相对可控、政策利好不断落地的形势下,如果这两笔债务顺利展期,前期受到挤压的经营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并支持到全面复工复产、高质量的产品施工和交付,公司也将获得长期稳定的运营现金流,进入到相对良性的债务清偿和发展循环中。走出短期流动性困难局面,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债务重组之路并非坦途,这当中需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对7月的融信则是重大考验。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