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疗信息化巨头CernerCorp(CERN.US)被甲骨文283亿美元收购!中国有哪些拔尖同行?

作者: 智通编选 2022-06-02 09:28:17
美国商业软件制造商甲骨文(ORCL.US)以283亿美元收购美国医疗保健IT公司CernerCorp(CERN.US)。

美国商业软件制造商甲骨文(ORCL.US)以283亿美元收购美国医疗保健IT公司CernerCorp(CERN.US),获得欧盟无条件反垄断许可。交易将于6月中旬完成。

实际上,甲骨文于去年12月就宣布了这笔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收购电子病历公司塞纳(Cerner,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巨头之一)。Cerner的市值约为230亿美元,如果要获得典型的并购溢价,则可能价值300亿美元。

全球疫情下,在医疗对于IT解决方案的需求的刺激下,微软公司(MSFT.US)等科技巨头均加大了对医疗保健领域的投资。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巨头—Cerner

CernerCorporation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创立于1979年,是美国医疗保健行业信息系统的领先供应商,提供健康信息技术服务、设备和硬件;允许诊所、医院、HMO、医生和综合健康组织(IHO)跨多个学科和设施共享临床和管理数据。1986年,Cerner在纳斯达克上市。发展至现在,Cerner已经成为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巨头之一。而Cerner更突出的地方在于通过医疗数据对风险定价、健康管理等细分环节带来的价值,而这也体现在目前医疗信息化企业和保险融合的大趋势中。不论是行业地位还是公司发展,都能够看到Cerner在医疗信息领域的发展优势。对于甲骨文来说,收购Cerner的主要目的也正是如此。

EHR领域的佼佼者

除上述外,Cerner还是EHR领域的佼佼者。EHR,全称electronichealthrecords,即电子健康纪录,又称为电子健康档案,是电子化的个人健康纪录(包括病历、心电图、医疗视频等),它是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终身个人健康档案。EHR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甲骨文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拉里·埃里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过合作,Cerner和甲骨文有能力通过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更好的信息来转变医疗服务,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好地治疗决策,从而带来更好患者结果。”

中美EMR/EHR发展对比

6873ea52b1ad7b90cb06051c736aafd7.png

美国从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制定各类医疗标准,并且于1991年就开始着手对EHR系统进行推广,布什也曾于2004年出台总统令,希望通过法律进一步普及EHR。美国医院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84%的美国医院至少运用了基本的EHR系统功能,覆盖率比2008年增长了9倍。

相比而言,中国则是在2009新一轮医改开始后逐渐推动电子病历(EMR)系统。近年来各地医疗机构对于EMR的使用也增长迅速,从宏观数据上来看,我国运用电子病历功能的医院已有72.57%,同时已经有39.26%的医院已经实施了电子病历系统EMR,但应用水平5级及以上的占比仅为0.6%。因此,2019年卫健委对于医院评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希望在保证电子病历应用范围广度的基础上,推动电子病历的应用深度。

2028644029727090351cbb6415d77c40.png

国内EHR推行现状以及问题

我国对于EHR的普及也在快速发展中,2012年全国已有35个城市、240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7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2017年时全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已经达到76.4%。同时我国自2016年试行电子健康卡,希望通过此举将患者所有信息存储在卡内,实现不同医院对于患者信息的共享.至今已在全国24个省市上线,发卡总量3.28亿张,全国人口覆盖率接近24%。

据了解,全国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6级的医院有四家。(6级:指医院实现了全流程数据跟踪与闭环管理,并可依据知识库实现全流程实时数据核查与管控;形成全院级多维度医疗知识库体系,能够提供高级别医疗决策支持)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EHR供应商有北京嘉和美康(688246.SH)、沈阳东软和南京海泰。

8d123c8c9d2bb5988ed864a1b0c2082f.png

还有重庆中联、杭州创业、北京天健、金仕达卫宁等起步稍晚的企业。尽管已经有多家企业布局,但目前EHR在国内的发展并不顺利,还存在多个需要克服的问题。

首先,数据孤岛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医院引入的是国外的信息系统,语言问题导致处理后的非结构化数据不被更高层级的EHR所接受。而国内的软件开发商和承建商也各自为政,即使是不同医院在合并或收购之后仍保留各自的系统。另外,大部分医院之间的信息是不流通的,即使在某些地区的部分医院之间有一个内部的流通网络也非常狭窄。而且,由于公立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医疗机构之间市场化的连接也并不容易,这就会导致如果病人不在所属地区看病,那么有关的病人的所有就医信息就全部切断了。

第二,医生使用体验不佳。由于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实施和EHR系统在医院的逐步使用,改变了临床医生传统的病历书写方式。医生需要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市区两级数据平台进行汇聚,从而建立并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然而最新的调查显示,医生对EHR系统的易用性评分甚低,造成医生录入数据敷衍,从而降低了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质量。

第三,EHR系统数据难以被充分应用。医生通常会在电脑上通过健康平台调出对应的电子健康档案,在短时间内就能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就医状况等信息了然于胸。然而,对于EHR的数据,这样的运用还远远不够。目前,医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纷纷开始探索大数据技术对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应用方向:比如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生成的医学影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EHR中提取数据进而提供警报以及监测工具;通过深度学习对EHR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疾病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准确地诊断和预测疾病。

最后,在运营上需要技术的支持和医保的精细化管理。EHR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云端的存储和传输,因此政策的支撑还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在某些领域获得突破后,医保和商保在后端对EHR的支持也就更为重要。要让医疗机构进行协同,必须在赔付上进行倾斜,而要在赔付上进行倾斜就必须推动精细化管理,可以让支付方能够获得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赔付模式。

总结与展望

电子病历发展历史已有二十余年,时至今日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总体来看,电子病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各医院的系统无法兼容;电子病历的实用性和充分利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挖掘;具体规范、法律效力、安全性与保密性等问题也成为医生与患者讨论的热点。期待国家标准早日出台,并且有专项人员推动实施,给电子病历搭建一个良性运作的平台。

本文编选自微信公众号:思宇MedTech。智通财经编辑:张计伟。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