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增长曲线持续发力,百度-SW(09888)迎长线布局良机

对百度而言,未来已来。

“当天上下金子时,要用大桶去接。”在2009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如此说道。而目前的百度-SW(09888),大概率已处于“下金子”的阶段。

5月26日,百度发布了2022年的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报告期内的收入为284.11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百度的净利润为38.79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拆分来看,百度核心收入受智能云推动同比增长45%,其中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5%。非广告收入的持续增长,证明作为第二、第三增长曲线的智能云、智能驾驶业务持续高成长。

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当前已是逐步布局百度的好时机,这是因为公司多元商业化布局的自动驾驶即将迎来裂变,具有独特核心优势的智能云服务也有望在疫情后重拾快速增长,且AI赋能下的移动生态业务作为公司的基本盘也将在下半年随宏观经济复苏。

增长曲线的“共振”,对于百度价值的深度修复或会超出市场预期,毕竟这是在移动生态、智能云的基础上,由全球技术领先的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的放量提升公司的估值天花板。对百度而言,未来已来。

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价值裂变在即

若要押注未来两年最值得投资的赛道,自动驾驶必是其中之一,因为该行业的发展已来到临界点,即将步入行业成长斜率的最大阶段,资本市场往往会给予该阶段表现突出的标的最丰厚的回报。

国泰君安此前便发布研报称,从各大整车厂商的新车规划或者OTA升级规划来看,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各厂商都将争取落地高速领航、城区领航等准L3级别的行车功能。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半将是准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大规模落地的关键时期,于资本市场布局自动驾驶正当时。

而百度则是自动驾驶赛道中绕不开的存在,这不仅因为其强劲的技术实力,亦因为百度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方面做了多元化布局,其以更稳健的姿态、更强的确定性瓜分自动驾驶的行业红利。

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近十载的百度,其自动驾驶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Navigant Research发布的2020年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中,百度是中国唯一上榜玩家,并被列入国际自动驾驶“领导者”行列。

截止目前,百度Apollo测试车队规模已达500辆级别,获得专利数3700余项,位居中国第一,在世界范围内的近30个城市开放道路测试,测试总里程超过2700万公里,百度已获得中国自动驾驶测试牌照593张,其中载人测试牌照398张。

凭借强大技术实力,4月28日,Apollo Robobus率先获得北京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成为首批获准参与北京自动驾驶客运巴士测试的企业,并成功获得中国首批自动驾驶主驾无人许可,“方向盘后无司机”是百度自动驾驶路测的又一里程碑式进步。

且在今年4月份,百度Apollo发布面向交通和汽车行业的车路协同开放平台2.0——“开路”,这意味着成立五周年的百度Apollo从“自动驾驶开放”升级到了“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全面开放”,公司立志做智能交通发展的“开路先锋”。

技术领先的同时,百度自动驾驶多元商业化再次加速,先发优势有望让百度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公司内在价值持续提升。“萝卜快跑”作为百度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加速向城市覆盖。报告期内,自动驾驶出租车正式落地深圳,年内将扩大到300个站点,阳泉、乌镇、武汉等地亦相继被覆盖;在已覆盖的城市中,北京、重庆、阳泉三地已开启正式收费运营。

为快速将“萝卜快跑”推向市场,百度做了详细的推广计划。智通财经APP获悉,至2023年底,“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将开放至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汽车,为300万用户提供服务。到2025年将业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将扩展至100个城市。

“萝卜快跑”的快速放量将进一步加固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壁垒,因为规模化运营中所积累的数据不仅量更大,质量更高,也更贴合实际出行场景。基于海量的运营数据,百度能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自动驾驶服务,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将更强。

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亦是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重要商业模式。未来智能汽车的行业格局将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Tesla为代表的有创新DNA的造车新势力;另一类是整车厂+新型智能化Tier1的共同体。在造车新势力的“步步紧逼”下,整车厂为获得战略生存空间已开始与智能化Tier1展开合作。百度凭借强大的汽车智能化基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汽车智能化产品矩阵,成功获得众多整车厂客户。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截止目前,百度apollo全球合作汽车品牌70余个,合作车型多达800余款,累计服务2000万车主。分产品来看,自主泊车AVP产品在威马W6、长城哈弗神兽、广汽埃安全系车型已完成量产交付,长城坦克500、长城摩卡等热门车型也将逐渐实现交付。

在领航辅助驾驶ANP产品方面,6月底将在威马W6车型交付,这是首个行泊一体ANP2.0的量产车型;12月底将交付以比亚迪(ANP2.0),2023年将开始交付东风岚图(ANP2.0)。在智舱方面,小度车载累计前装搭载车型超过100款,搭载量超220万,稳居智能汽车领域第一。

从产业趋势来看,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推进,整车厂对汽车智能化配置的竞争将越加强烈,这将推进仍在观望的整车厂与智能化Tier1的结合。凭借在技术、产品矩阵以及量产能力等多维度的优势,百度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百度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联手打造的智能汽车品牌集度汽车已在今年初完成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资金加持下,集度持续加快研发与量产进程,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ROBO-01将于6月发布,量产车型将在2023年上市。从竞争力来看,百度造车发挥了公司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方面的协同优势,“后来居上”概率较大,亦是对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的重要补充。

智能云竞争优势明显持续高成长

云计算是全球新一轮IT革命最重要的标志性创新,其已成为引领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创新平台。在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中,云计算功不可没,百度亦在其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Canalys发布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已达274亿美元,由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组成的“中国四朵云”占据80%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稳居主导地位。其中,百度智能云全年同比增速55%,位于“中国四朵云”阵营前列,增长势头超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第一季度,百度智能云收入再大增45%,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百度的亮眼表现得益于其在云计算领域打造“云智一体”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智”,便是软硬结合的AI大生产平台百度大脑,在百度大脑的AI技术赋能下,百度将“云”服务持续的输送给其他产业,以此形成智能服务的差异化。而在行业发展方向上,百度智能云选择了公司更有优势的工业作为主要发力领域,并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交通、能源和电力事业领域取得了关键胜利。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信部此前发布了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双跨”)清单,百度推出的智能云“开物”首次申报即入选“国家队”。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开物”以“AI+工业互联网”为特色,与汽车、电子、能源电力、装备制造、钢铁、化工、水务等超过22个行业的300多家标杆企业建立合作,为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在贵阳、重庆、桐乡、苏州、广州、宁波等16个区域深度落地。

在智能交通领域,业务订单的快速放量拉动百度智能云持续成长。2021年,百度推出了升级版本的ACE智能交通引擎2.0,以更精准的感知能力、更多元的数据、更强大的智能引擎实现对该行业的全方面赋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体验。在赛文研究院发布的行业报告中,百度智能交通的市场订单16.8亿获国内第一。截至目前,百度智能交通已经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全国50多个城市落地,随着落地城市的持续推进,智能交通对智能云业务将提供长期的增长动能。

在金融领域的持续突破亦是亮点之一。国际数据公司IDC于5月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在金融云解决方案整体市场中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稳居“第一阵营”。目前,百度智能云的智慧金融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了近500家金融行业客户,其中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六大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0+家保险机构、上百家区域性银行及证券、资管等各类金融机构,覆盖营销、风控、运营等关键金融场景。

从我国的整个云服务行业来看,随着企业数字化的持续推进,该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会以复合增长率30.9%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7.6亿美元。凭借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及对行业的快速渗透,百度智能云业务将持续成长,其发展速度或将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仍会是百度成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虽说股票价格围绕企业价值上下波动,但回顾历史其实不难发现,在短期内,价格对价值的反映经常会错误的离谱。若以企业基本面为锚做出正确判断,便是获得超额收益的潜在机会。

而从百度来看,其第二增长曲线智能云业务具备独特优势,有望在行业的持续成长下实现高增长,第三增长曲线智能驾驶全球技术领先,目前已迎来多元商业化的持续提速,多年技术积累快速向商业价值转化,该业务估值有望大幅提升。

基于百度智能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驾驶商业化的提速,市场对百度的关注度日渐上升,其中不乏知名券商和投行表示对百度未来发展的看好。早在今年4月时,花旗便发布研报称看好百度云和AI的长期增长前景;高盛表示,对Apollo ASD商业化的前景充满信心;摩根大通亦对robotaxi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