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逐梦”IPO 渤海证券收证监会42问

在去年12月提交IPO申报后,5月20日,渤海证券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去年12月提交IPO申报后,5月20日,渤海证券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其中,证监会对渤海证券提出了42个问题,重点涵盖了规范性、信息披露及财务会计资料等三方面。据悉,此次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

image.png

42条问题一一罗列 证监会:30日内逐项落实并回复

在证监会反馈意见提出的42个问题中,规范性方面的问题共19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共16条。

规范性问题涉及公司历史沿革、相关方关联关系、股权质押情况、经营资质、重要子公司、经营场所、违法违规行为、重大诉讼、会计准则、经营情况、业务及管理费等方面。

证监会要求渤海证券近一步披露公司历史沿革以及股东、高管等相关信息。这是注册制背景下“审查细化”的常规要求,披露重点包括是否存在下列情形:股权变动程序合规性,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股份代持、利益冲突或利益输送等。

反馈意见还提到,目前股东存在股权质押的问题,需披露是否存在质押股权被执行的风险。

信息披露问题则涉及劳动者保障、优惠政策、行业情况、数据来源及时效性、高管人员情况、关联交易、诉讼纠纷、财务数据等相关方面。监管部门要求渤海证券说明最近3年内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是否构成重大变化。

据悉,不到三年时间里渤海证券已有三位高管离职。2018年8月,渤海证券启动高管选秀在证券业引起轰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总裁和三名副总裁,后四位高管于2019年相继上任。但是据上交所披露,总裁王修祥已于2021年4月19日辞职,2021年9月8由原信达证券副总经理徐克非继任。分管经纪业务的副总裁刘闯于2021年1月辞职。

经纪业务方面,证监会表示,渤海证券业务区域集中、主要市场占有率较低,公司佣金费率高于行业平均佣金费率。自营业务中,收入、成本及利润存在较大波动。投行业务部分,需要披露投行业务主要项目的详细情况。对此,证监会要求渤海证券补充披露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成长性及相应风险。

此外,反馈意见中还提到渤海证券2020年营业费用率较低,需要说明是否存在少计费用调节利润的情形。

证监会表示,渤海证券需在30日内对42项问题逐项落实并回复。在收到回复后,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发出反馈意见。如不能在30日内提交反馈意见,提前10个工作日提交延期回复申请,否则将予终止审查。

自营和经纪系主营业务 “逐梦”IPO近6年时光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证券注册资本80.37亿元,控股股东为泰达国际,直接持股比例26.96%。公司实控人为天津国资委,实控人通过泰达国际等14家企业间接持有渤海证券63.28%的股份。

从业绩情况来看,近年来渤海证券总体业绩排名靠居于行业中游水平。

2018及2019年度表现较好,但2020年度各项业绩增速放缓。2019年度营收、利润和净利润较上年分别上升70.34%、100.95%和99.36%,2020年公司营收增速降至8.63%。到了行业普遍增收的2021年度,渤海证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07亿元,同比增幅仅1.72%,但是净利润达18亿元,同比增62.74%,

从收入结构来看,自营证券投资业务和经纪业务是渤海证券的主要业务。2021年,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4.19%和19.42%,合计占比近八成,实现收入16.96亿元和5.97亿元。而在投行业务方面则发力不顺。2020年,渤海证券自营业务排名16,经纪业务排名56,两融排名55,投行业务收入排名68。

然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自营持有的债券占期末资产总额的53.66%,而券商自营业务本身受权益市场与债券市场影响较大。今年一季度以来,一半上市券商自营收入亏损,平均收益仅-0.56亿元,近九成上市券商收益下滑,而渤海证券自营收入占比较高,将面临业绩不确定性及投资决策不当的风险。

不过,据渤海证券2021年年报,其风险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均较2020年年末有所下滑,但从绝对数上仍远高于证监会设定的预警线。

梳理其上市历程发现,渤海证券谋求主板上市已近6年时间。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渤海证券于2016年10月与光大证券签约,接受IPO辅导;2021年12月预披露招股说明书;2022年5月20日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