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静待养殖周期反转

作者: 海通证券 2021-12-29 17:01:20
海通证券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人均GDP持续提升,判断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将会迎来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

智通财经APP获悉,海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判断2022年白羽禽链和黄羽禽链行情均有望迎来边际改善,下半年或将好于上半年。供给端方面,持续的产业链亏损有望导致产能去化加速;需求端方面,猪价周期性反转叠加消费旺季来临,下半年鸡肉需求有望显著回暖。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白羽鸡肉“熟食化”和黄羽鸡肉“冰鲜化”亦为大势所趋。重点推荐不断扩大养殖屠宰产能和降低完全成本、食品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白羽肉鸡行业全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圣农发展(002299.SZ)以及成本优势突出、产能稳步扩张的黄羽鸡龙头企业立华股份(300761.SZ)

海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1.白羽禽链:全年行情低位震荡,明年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1.1全年行情回顾:行情整体疲软,上游盈利略好于下游

该行认为主要受2020年下半年行业产能大幅去化影响,2021年以来上游鸡苗和毛鸡价格相对较好。2021年1-11月份我国主产区鸡苗和毛鸡均价分别为3.05元/羽、8.24元/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8.5%、12.3%。新冠疫情偶发背景下消费端未见起色,2021年1-11月份我国主产区鸡产品价格约为10041元/吨,同比小幅下降0.3%。

image.png

产业链盈利方面,2021年1-11月份禽链整体录得亏损约0.39元/羽,相较于2020年全年盈利1.38元/羽显著下降。其中,由于上游环节供应相对紧张,父母代养殖环节盈利约为0.27元/羽;主要受饲料成本大幅上升影响,商品代养殖环节录得净亏损约0.26元/羽;屠宰场大幅扩张叠加终端冻品走货不畅,屠宰环节录得净亏损约0.40元/羽。

1.2 2022年展望:禽链行情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展望2022年,该行判断禽产业链行情有望迎来边际改善,下半年或将好于上半年。从供给端来看,该行预计2019年高引种量带来的影响将于明年进入尾声,持续的全产业链亏损导致产能去化预计加速。从需求端来看,新冠疫情偶发背景下餐饮行业恢复具有不确定性,但下半年猪价周期性反转有望带动鸡肉替代性需求上行。

供给端:高引种量影响进入尾声,产能去化预计加速。

按照白羽肉鸡饲养周期进行计算,从祖代鸡引种到第一批商品代毛鸡出栏大约需要60周,在产祖代鸡与父母代鸡产蛋期均为36周左右。在不考虑强制换羽的前提之下,同一批次引种祖代鸡对商品代毛鸡的影响可以延续到2年多。因此,2022年毛鸡供应的核心影响变量为2019-2021年的祖代鸡更新量情况。2019年我国祖代鸡总更新量高达122万套,2020年大幅下滑至100万套左右,据此该行判断高引种量带来的影响将于明年进入尾声。

根据白羽肉鸡协会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整体处于上行通道,由年初1410套左右的相对低位上升至10月份近1700套的相对高位,累计涨幅高达20%左右;该行认为一方面由于商品代鸡苗价格相对较好,父母代场仍具有补栏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与大型一体化养殖企业往往在行情底部逆势扩产有关。向后展望,11月份以来随着父母代养殖进入亏损,父母代存栏量已现下行端倪,该行预计持续的全产业链亏损将带动行业产能去化加速。

需求端:下半年预计显著好于上半年。

春节过后的二季度一般是全年的肉类消费淡季,叠加猪价低迷预期背景下的替代性需求较弱,该行判断明年二季度禽链行情仍将保持低迷态势。向后展望,2022年下半年猪价周期性反转有望带动鸡肉替代性需求上行,叠加肉类消费旺季来临以及餐饮消费需求复苏等因素,该行判断2022年下半年鸡肉消费需求将会显著好于上半年。

2.黄羽禽链:2022年行情预计由底部回升

2021年上半年黄羽鸡价格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从春节前后的约16元/公斤下降至6月份的不到11元/公斤,行业进入深度亏损状态。7月份以来黄羽鸡价格触底回升,截至11月底达14.7元/公斤,行业在经过20多个月的亏损之后迎来盈利。公司方面,2021年1-11月温氏股份和立华股份黄羽鸡销售均价分别约为13.0元/公斤、12.7元/公斤,尽管同比分别上升13.5%、12.2%,但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

向后展望,该行判断2022年黄羽鸡行情有望由底部回升。从供给端来看,今年以来价格低位叠加饲料成本高企,养殖盈利低迷带动存栏下行和产能去化。从需求端来看,活禽市场关闭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尽管新冠疫情背景下消费恢复幅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明年下半年猪价拐点确立有望推动黄羽鸡需求回暖。

image.png

3.看好鸡肉消费长期发展空间

3.1我国禽肉消费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根据FAO的统计数据,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我国禽肉人均年消费量由1985年的1.49kg增长至2017年的12.33kg。然而,2014年以来受经济增速趋缓以及禽流感和食品安全等事件影响,禽肉人均消费量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始终维持在12kg上下的水平。

image.png

继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之后,2019年又突破1万美元大关。从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美国和日本人均GDP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突破1万美元大关,而彼时两国均曾迎来人均禽肉消费量的快速增长。该行认为,人均GDP达到一定体量进而引致消费升级趋势是全球性的普遍规律,而鸡肉“一高三低”的特点代表了健康与品质生活的理念,有望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该行认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推动人均GDP提升的重要力量;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化率相较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仍具有较大差距,2018年城市化率仅不到60%。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已基本持平,而人均禽肉消费量仍然具有一定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人均GDP持续提升,该行判断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将会迎来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

3.2鸡肉产品变革趋势:“熟食化”、“冰鲜化”

渠道变革助力鸡肉深加工制品占比提升。

作为鸡肉消费的主要销售渠道,ToB端的餐饮渠道和ToC端的商超新零售渠道是推动鸡肉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的重要力量;而随着餐饮供应链食材标准化前臵和商超经营业态升级,鸡肉加工制品在鸡肉总产量中的占比有望逐渐提升,鸡肉制品行业的规模扩张速度将会更快。参考美国的发展经验,1962-2009年整鸡销售占比由83%持续下降至12%,分割品销售占比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深加工销售占比则由2%逐渐上升至46%。山东凤祥招股说明书援引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我国白羽鸡肉和肉制品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5.9%、10.8%,2018-2023年两者的CAGR预计分别为14.6%、22.2%;也即意味着2014-2023年白羽鸡肉制品的市场规模占比有望从15%提升至40%。

image.png

黄羽活禽转为冰鲜乃大势所趋。

根据GlobalData,2018年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鸡肉零售端销售形式均以鲜肉和冰鲜为主,在总销售重量当中所占的比重均在70%以上。而目前我国在零售端所售黄羽鸡多以活禽为主,冰鲜化程度较低;根据湘佳股份招股书援引《中国禽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活禽仍是黄羽鸡的主要销售模式,占比达85%左右,冰鲜鸡产品销售占比仅为5%左右。

image.png

该行认为,随着我国居民对食物品质和卫生的要求日益趋严,原黄羽活禽的产品形态将逐步转为冰鲜。一方面,近年来的H7N9流感事件暴露出活鸡在流通销售过程中存在大量安全问题,国家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项政策以积极引导销售模式转变。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地方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其中便包括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交易与暂时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2020年7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提出将限制活禽交易和宰杀,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冰鲜鸡具有安全、卫生、健康、方便快捷等优点,或将逐渐吸引消费者从活鸡和冻品消费转为冰鲜鸡消费。

该行预计未来我国冰鲜黄羽鸡市场规模仍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假设5年后冰鲜黄羽鸡占比提升至15%,2024年冰鲜黄羽鸡产量预计为111.3万吨。按照1%的通货膨胀率计算,预计5年后冰鲜黄羽鸡价格为24.7元/千克,则2024年冰鲜黄羽鸡的市场规模预计约为275亿元,5年CAGR可达21.7%。

image.png

本文编选自海通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师:丁频,陈阳,智通财经编辑:丁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