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首予宏微科技(688711.SH)“推荐”评级 工控+新能源市场驱动 IGBT行业发展提速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宏微科技(688711.SH)“推荐”评级,当前IG...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宏微科技(688711.SH)“推荐”评级,当前IGBT行业高景气运行,国产化替代背景下公司或将凭借先发优势、技术储备、稳健合作客户实现长期增长,预计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0.66/1.06/1.72亿元,EPS为0.67/1.07/1.75元,PE为254/158/97倍。

东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国内首批IGBT企业,行业积累深厚。

宏微科技自成立起一直从事以IGBT、FRED为主的芯片、单管、模块等业务。拆分来看,公司功率半导体模组业务约占总营业收入的四分之三,同时当前其模组绝大部分应用于传统工业控制市场,其在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收入有待释放。公司依靠技术承托发展,实控人为功率半导体研究出身,公司研发费用率、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均高于同业均值。

高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较为丰富的技术储备,使其成为我国少数能够实现IGBT、FRED芯片及模组产业化设计制造的企业。公司当前已开发完成第五代IGBT芯片(对标英飞凌第五代产品)与第五代FRED芯片(对标英飞凌第四代产品),各项性能指标与全球行业龙头英飞凌同类产品接近。

工控市场支撑,新能源市场催化,IGBT行业发展提速。

功率半导体作为电力电子装备的核心器件,其一方面在传统工业控制、变频家电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同时具有广阔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汽车电子、汽车充电桩等行业进一步打开了其发展空间。功率半导体在大功率、大电流、高频高速、低噪声等领域的作用无法替代。

IGBT作为工业高效能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以及光伏发电机等的核心电子器件,其受益于制造业中高端转型的趋势以及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一方面我国工业向智能化的转型进程将支撑IGBT行业的稳健发展,同时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具备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需求将为IGBT行业的成长装上加速器。

IGBT受国产化政策推动,具备核心技术企业将充分受益。

在我国IGBT产业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的背景下,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设计及工艺基础薄弱等原因,国内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占据,根据数据推算,我国IGBT行业2018年的自给率仅为18%。在国产化替代的行业背景下,少数具备核心技术、掌握先进芯片及模块设计制造工艺、能实现对海外产品替代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将充分受益,其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减轻我国半导体器件行业对进口品的依赖程度。

客户合作稳健,华为订单背书,公司具备独特竞争优势。

当前受益于下游需求扩张、功率半导体国产化替代需求提速,宏微科技等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企业均有着较为饱满的订单储备,并在逐步扩充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下游需求足以支撑主流国产IGBT公司的共同增长。宏微科技凭借在行业内长期深入布局带来的先发优势以及较为丰富且领先的技术储备吸引了较多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下游客户。

工控领域公司与台达集团、汇川技术等企业保持稳健合作,其自研芯片产品也逐步通过客户认证,同时汇川集团对公司的股权投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未来业绩的持续。

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产品现已通过多家品牌认证,收入预期将在近年释放,同时宏微科技第三代半导体SiC产品也将逐步落地。

光伏逆变器领域公司与全球绝对龙头华为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一方面有望通过华为的优势地位与巨大需求实现在新能源领域的业绩释放,同时公司可凭借华为对公司产品的背书吸引更多的国内光伏逆变器客户。

由于IGBT模组相关落地行业对于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客户对供应商产品需进行长时间多维度的验证,高准入门槛保障了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司与客户间的稳健合作,同时定制化的产品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其客户粘性。未来随着相对高毛利的新能源领域营收占比的增长、公司生产智能化提升带来人工成本的下降、自研芯片批量应用带来的成本节约、公司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宏微科技长期盈利能力预期将不断提升。

风险提示: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公司自研芯片产能不及预期、IGBT行业国产化推进不及预期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