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先北向只限机构参与 港交所负责买卖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05-17 08:17:16
​据报道,“债券通”确认落实,但初期先开通“北向”交易,暂时亦只容许机构投资者参与,尚未全面开放予零售投资者。

据香港明报报道,“债券通”确认落实,但初期先开通“北向”交易,暂时亦只容许机构投资者参与,尚未全面开放予零售投资者。事实上,内地早在去年已容许合资格的机构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市,“债券通”的意义在于利用港交所(00388)的交易平台及金管局的结算系统,让境外投资者买内地债券,也可经香港进行,毋须透过内地的代理银行,估计会较为便利。

对于有报道称,债券通会在七一前后实施,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大礼”,人民银行与金管局的联合公告表示,在完成相关规则和系统建设、响应市场参与者实际需求及获得相关监管许可后,便会正式启动。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达志则表示,暂未有确实通车日期,因为尚有技术问题要解决,例如境外投资者透过外汇买入境内债券,具体的资金跨境流动和汇兑安排,尚待落实。

未定通车时间 香港金管局﹕有技术问题

债券通初期只开放“北向通”,并非双向流动,金管局主管(外事)的刘中健认为,主要是技术问题,非因为人民币汇价波动等因素。人民银行的文章亦表示,先开放北向是符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因为债券通涉及两地市场交易结算制度的对接,涉及两地交易所、结算所等金融平台,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复杂及挑战,因此先做好北向通,为未来双向通累积经验。另一方面,是为满足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需求。

截至今年3月,内地银行间债市规模达6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外资持有量仅占约1.2%,为8301.62亿元。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表示,债券通不但推动内地债市的开放和国际化,亦弥补香港“股强债弱”的缺点。

人民银行﹕先北向符稳妥推进原则

事实上,去年内地已宣布全面开放境内银行间债市,让合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但投资者尚须通过内地持牌的代理银行进行交易及结算。债券通的具体交易安排有所不同,交易由港交所与人民银行旗下的交易中心,与国际债券交易平台合作,让境外投资者与内地交易商直接交易。结算方面,则透过金管局营运的CMU(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在内地中债登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开立的账户进行。换言之,不同之处是债券通的交易与结算都可经香港进行。

中银岳毅﹕补港“股强债弱”缺点

李达志并透露,债券通会与股市的互联互通机制一样,采用名义持有人制度,但投资者一样拥有的权利与实益持有人一样,而且经过沪港通等的实验,外资已接纳此做法,相信不会再就名义持有人制度衍生任何问题。

港交所负责买卖增收入来源

虽然内地早于去年便开放了银行间债市,这次债券通无论在投资者范围及投资内容,亦没有分别,不过流程安排上则大为改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经港交所与内地当局的平台进行交易,结算则经金管局的系统进行,有业内人士表示,日后投资内地债券更加方便,相信交易量会增加。

原持牌机构生意料受影响

但有业内人士提到,部分外资行在内地的持牌机构,一直承做代理银行业务,替境外投资者买卖内地债券,债券通的推出意味这渠道不再吸引,相信有关业务量会逐渐减少。而且,他亦提到,今年在岸企业债违约个案增加,境外投资者会视乎市场实际情况作出投资决定,不纯粹因为债券通的推出而增加投资。

自去年2月内地全面开放在岸债市后,外资持有境内债券规模,由去年2月底的6637.9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今年3月底的8301.62亿元。但据中债登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份,境外机构持有的大部分都是较安全的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只有极少数是企业债及其他券种。

对于港交所来说,债券通则是拓展业务的机会,可能带来额外收益。有分析员表示,港交所现时来自债券的收入占比小于是0.1%,由于未来担任营运平台的角色,收费模式估计是以固定交易费为主。但他预料,短期内未必有大量成交,况且营运平台的边际利润不高,远低于有能力向交易双方定价的场外交易债券中介。(编辑:曹柳萍)

本文来自“腾讯证券”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