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月中波动成常态,股票正成为期权交易的衍生品?

最近,美股的月中波动风暴已经成为一种可预测的现象。

智通财经APP获悉,最近,美股的月中波动风暴已经成为一种可预测的现象,这种现象曾经只有专家才能识别,但现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华尔街人士的注意。

今年7月,标普500指数在截至19日的两个交易日中下跌了2.3%。 6月,该指数在18日出现了最大跌幅。 4月,标普500指数从19日到20日连续两天下跌。 今年2月,该指数在22日开始的一周内下跌了2.5%。 这种模式在本月重现,标普500指数在17日和18日出现8月以来最大的下跌。

这些现象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发生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也就是大多数股票期权到期的时候。 标普500指数的月中波动(俗称“OpEx”)已颠覆了期权与其标的资产之间的传统关系。 它表明,股票实际上已成为其自身衍生品的衍生品。

image.png

分析服务公司SqueezeMetrics的创始人 Matt Zambito表示:“每月的期权到期让人们意识到,期权对标的资产有巨大的影响。”

尽管专家们表示,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随着期权交易活动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在过去一年里加剧了。在短线交易员买入投机性看涨期权、寻求收益率的投资者卖出期权以及对冲机构大举买进保护性看跌期权的推动下,期权成交量和未平仓头寸不断飙升,令做市商难以消化全部资金流动。

盈透证券首席策略师、前做市商Steve Sosnick表示:“我们从未见过这么多人交易这么多期权,系统难以消化这些资金。”

期权交易商

相当多的人在解读月中的波动风暴时,会将关注点放在期权交易商身上。由于不愿承担特定风险,期权交易商是市场上最活跃的对冲者。人们认为,交易商的买卖规模已经足够大,几乎可以像发条一样带动股市。

当投资者买卖期权时,交易的另一方由做市商负责。这些交易商通常通过买卖相关股票或指数期货来平衡账簿。

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正是交易商的买卖交易创造了可识别的 OpEx 现象。在期权到期前,交易员会通过逢高卖出、逢低买进的方式来中和波动性,而今年股市大多出现了反弹。一旦这些头寸到期,这种稳定力量就会消失,这就是波动性会在短期内大幅上升的原因。

市场人士还使用各种专业词汇来解释这一现象。

伽玛(gamma)衡量期权的敏感度如何随着标的股票的变动而变化。市场人士认为,交易商对其伽玛敞口进行对冲,导致股市在期权到期前平静上行,以及在到期后出现短暂波动。

“虽然很难一概而论,但最近(2020-2021 年)做市商往往在月度期权到期前做多伽玛,这导致到期周(周一至周四)的波动性受到抑制,之后波动性(相对)增加,” DUNN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波动性策略投资组合经理Stefan Wintner表示。

另一个出现的术语是vanna,用来衡量期权相对于波动性变化的敏感度。OptionMetrics的分析师Garrett DeSimone表示,交易商主要是通过买卖股票来管理这类风险敞口。

DeSimone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在解释市场回报和波动方面,Gamma只是冰山一角。”“交易商vanna与波动性的关系更密切。”

时间因素

专业术语Charm 衡量期权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性的变化率。

“Charm是市场支撑性资金流的主要驱动力,”Kai Volatility Advisors 的 Cem Karsan 表示,“所有这些资金流都在引导并加速进入周一至周三的窗口期”。“然后,市场在缺乏足够的支撑性资金流的情况下进入窗口期。”

最有可能的是,这种现象混合了上述几个因素。然而,一些怀疑论者认为,这一解释过于简洁。

Macro Risk Advisors首席执行官Dean Curnutt表示:“虽然这里的经济逻辑是合理的——当专业的波动率交易员做多期权时,他们的集体对冲行动可能会减弱或放大市场波动——但根本没有足够的仓位信息来进行可靠的计算。”

月中波动即将结束

Curnutt指出,这些解释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比如场外交易期权、与结构性产品相关的合约以及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波动率指数期权对交易商账面的影响。

让人困惑的是,最近影响市场的事件,比如经济数据发布和美联储的消息,似乎都集中在月中。盈透证券的Sosnick表示:“在期权到期日的几周内,各种新闻层出不穷,这只是为了让情况变得稍微复杂一些。”

最后,交易员们现在已经很清楚这种动态,并设置了相应的量化策略,甚至正逐渐渗透到结构性产品中。 Zambito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随着它变得广为人知而结束。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越来越多的交易员在到期日之前采取行动,”他表示。“所以最近可以看到,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OpEx周与通常情况相反——它一直在下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