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赴美在即,能否盘活“共享经济”?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4-28 13:13:00
拿着拼多多的拳法路数来成为下一个美团,这也许就是哈啰出行目前的战略重心。

本文来自“满投财经”。

4月24日,以共享单车起家的哈啰在美国纳斯达克递交招股说明书,经历过“百团大战”的哈啰出行与其他几个头部玩家瓜分共享单车头部市场,这部险象迭生的共享单车商业史似乎就要划上一个句号。

1. 哈啰出行新生态

作为共享单车大战后仍保持独立运营的唯一幸存者,在共享出行在被外界逐渐看衰的情况下,哈啰出行非但没有保守运营,反而拥抱资本动作频频。

从试水社区团购、布局本地生活服务到推出跑腿业务乃至推出新型电动车,在业务拓展的情况下净亏损反而在持续收窄,这也给了它赴美上市的底气。

图片

(资料来源: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显示,哈啰出行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和60.44亿元人民币,而毛亏损从2018年的11.48亿元人民币收窄至至2020年1.10亿元人民币。

虽说营收幅度逐渐放缓,但考虑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上半年的城市封锁和交通限制,哈啰在未来还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图片

(资料来源:网络)

此外,在稳定双轮市场的同时,哈啰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它的新生态,自从2018年“哈罗单车”改名成“哈啰出行”时,以后意味着哈啰出行决定从乱象的共享单车混战状况中脱身而出,转而发展属于它的新生态。

2. 从单边业务到多边业务

哈啰出行的发展路径其实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避开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选择从三四线城市中起家,而在共享单车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确定了自己新的业务走向,发展想象空间更大的业务,CEO杨磊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磊在哈啰出行的内部讲话称,“单边业务发展空间有限,进化能力更强的多边、复杂的业务成为哈啰出行的新业务选择。”

在杨磊眼中,共享单车似乎不具备非常标准的商业模型或利润模型。围绕着协同效应的出行业务来做共享经济集合体是更好的选择。

图片

(资料来源:易观分析《2020年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分析》)

在出行业务上,据易观《2020年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分析》,哈啰出行共享两轮业务均占据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和平台交易活跃规模前二,其规模化优势已明显,流程中最困难的大规模投放已完成。

图片

(资料来源:招股书)

作为哈啰的另一项出行服务,起步较晚的顺风车业务2020年营收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131.2%,属于营收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业务。

哈啰利用成熟的共享单车和顺风车的协同效应完成了本地服务市场的布局。它希望这些多边业务互相耦合赋能,从而相互促进业务发展。

2020年4月哈啰出行曾上线生活消费入口,提供餐饮到店、金融、地图、旅游等服务。

在多边业务的拓展战略上,哈啰并没有选择在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而是布局尚未开垦的三四线等下沉市场。

在下沉市场中哈啰出行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在下沉市场中,哈啰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打开市场占领份额,发展共享出行、本地生活、连锁酒旅、物流配送等业务,把几乎所有互联网的生意再做一遍。

3. 哈啰出行=“拼多多”+“美团”?

就目前的招股书来看,哈啰并不能称作“共享单车第一股”,而是覆盖多种业务的“共享经济第一股”。

图片

(资料来源:网络)

上图左侧为哈啰APP界面,右侧为美团APP界面。自从今年4月份哈啰APP上线了“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消费入口后,内容包含酒旅,餐饮以及金融地图服务。

服务范围与美团(03690)相差无几外还保留了自己动力车、电动车等两轮经济的特色。

但作为醉心于下沉市场的简约版“美团”,哈啰在一二线城市表现得并不出色。2021年2月,哈啰出行月活为2183.44万人,对比之下,滴滴出行月活为5846.5万人,美团月活1.2亿人。

在一二线城市用户已经养成消费习惯的大环境下,用户们已经被培养成了成熟的互联网经验和消费习惯。改变成熟用户的使用习惯远比攻占还没有使用习惯的用户更加困难。

此外,供应端也是一个大难题所在。对于商家来说,抽成、客户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美团在商家源领域耕耘多年,使其成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靠砸钱补贴就能撬动的一个端口。这对想进军一二线城市的哈啰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结论

拿着拼多多的拳法路数来成为下一个美团,这也许就是哈啰出行目前的战略重心。

现在来看哈啰应该是做到了,但在未来,是继续耕耘下沉市场巩固原有用户,还是挟着上市之威进军一二线城市直面美团,这对哈啰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智通财经编辑:庄礼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