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中国外贸能否继续“牛气冲天”?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2-14 08:18:16
新的一年,成功逆袭的外贸能否继续“牛气冲天”?

本文来自微信号“国是直通车”。

疫情之下,2020年中国外贸交出了一份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成绩单:不仅规模逆势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货物贸易“头把交椅”坐得更稳。全球第一、唯一,都被中国收入囊中。

新的一年,成功逆袭的外贸能否继续“牛气冲天”?

增长,没有悬念

目前看,稳定增长希望很大。

贸易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海外市场“脸色”。随着疫苗开发接种进程加快,在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后,2021年世界经济与贸易或将走出低谷,这给中国外贸保持向好态势奠定了基础。

最近不少国际组织都对全球经济前景作出乐观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考虑到202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表现总体好于预期,今年增速有望达5.5%,比去年10月份的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则预计,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快速普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2021年全球需求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同比增长,大概率好于2020年,这将对中国出口需求产生较强拉动效应。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也认为,随着多个疫苗陆续上市和大范围接种,2021年二季度开始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将大幅减少,全球经济有望明显反弹。整体经济活动回暖有助于拉动外需,进而支撑中国出口。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加快复苏也有助于扩大国内市场,推动进口回暖。

去年,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进度走在前列,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或将继续跑赢其他国家,增速有望超过8%。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一度深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将逐渐走出低谷,实现恢复性增长,带动进口稳步扩大。

此外,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将为中国稳外贸提供助力。

去年中国外贸之所以能在疫情之下保持增长,政策效应功不可没。从疫情暴发之初为外贸企业及时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以减少损失,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及时雨”式的金融服务,再到积极举办广交会等各种线上大型展会,帮助企业开拓新订单,官方稳外贸政策出台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今年稳外贸政策亮点更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透露,下一步将重点实施三个计划:优进优出计划,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贸易产业融合计划,认定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贸易畅通计划,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商建贸易畅通工作组,扩大海外仓规模,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

基于诸多利好政策,今年外贸有望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质增效。

格局,回归常态

虽然今年中国外贸增长几乎没有悬念,但遥遥领先乃至“一枝独秀”的场景,要想再现却是难度不小。

去年中国外贸之所以能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原因之一就是各国疫情扩散和复工复产进度不一导致的“时间差”。

当其他国家因疫情而工厂关门、商店停业,经济活动几乎停滞之时,中国却率先重启经济,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牢固的产业链供应链承接了大批外国同行无法处理的订单,出口增势异常强劲也就在情理之中。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这种相对优势可能会弱化。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表示,因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进度和经济回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于领先地位,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形成了替代效应,因此出口逆势大增。随着全球逐步渡过疫情高峰,经济活动恢复正常,这种替代效应会弱化,中国出口增速和市场份额也会回归正常时期的水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今年上半年,海外对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的强劲需求以及自身供给不足的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利好中国出口。但下半年,各国疫情因疫苗推广可能出现显著缓解,防疫类商品需求将逐步减少;新兴经济体生产能力也将逐步恢复,叠加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中国出口增速或将放缓。

此外,世界经济复苏后,消费者、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可能会更加注重服务而非商品。这种消费模式的变化或将导致进口需求强度低于预期,进而导致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低于预期。这也是今后中国外贸可能面临的变数之一。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