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大假设,美元明年要贬值20%?

作者: 万得资讯 2020-11-27 14:43:24
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美元还进一步贬值的空间,唯一的问题只是贬值的幅度和速度了。

本文来自万得资讯。

美元指数本周触及近两年新低,从2020年三月高点至今跌幅超过10%。但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美元还进一步贬值的空间,唯一的问题只是贬值的幅度和速度了。

美元将继续下跌的市场共识基于一个假设:即未来几个月内,卫生事件将被控制住;疫苗会让全球经济在明年恢复正常,鼓励投资者们从避险资产中退出,购买其他非美风险资产。

美元的单边下跌对美股有极大的助益。道琼斯指数本周首次攻破30000点大关,因为弱美元有利于跨国公司盈利。目前,美元指数交投于92下方,这是2018年以来最低值。

花旗策略师近期研报称,随着海外投资者未来保护其在美资产不受汇率变化的侵蚀,美元在2021年继续贬值20%,是华尔街最激进的预测值,意味着美元指数会跌至75左右,历史上只有2008年和2011年美元指数达到过这样的水平。当然,并不是所有策略师都与花旗持同样的观点,但主要的分歧在于美元贬值的幅度。

高盛分析师认为,未来12个月,美元预计将贬值6%;ING分析师预测称,美元未来一年的贬值幅度将达到10%。高盛跨资产策略师Christian Mueller Glissmann 表示,美元似乎被严重高估,投资者增持了美国资产。美国股市估值升高、利率跟不上通胀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这些都会对美元形成压力。

回溯历史,很多人认为现在和2000年左右很相似。当时,美国预算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都异常的高,投资者卖出美国股票和债券,转而投资全球其他地区的资本市场。美元指数在2002年下跌了20%。

2008年,许多市场人士预期美元对欧元继续保持弱势,但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元走势迅速反转。总体来讲,货币走势是很难预测的,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贸易和投资流向、利率和相对经济增长,以及通胀水平等等。

BlueBay 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David Riley表示,“外汇预测是金融市场占星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对此仍然持谨慎态度。”

今年,美元走势大起大落,在卫生事件初期发挥了避险资产的作用,大幅飙升。在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海量流动性的时候,陡然下跌。同时在夏季,北半球经济体相继开放,美元与经济复苏呈现相反的走势。

富达国际的全球宏观研究主管Salman Ahmed 称:“来自美联储的过多美元流动性仍然还停留在金融市场系统之中,一旦情况明朗,通胀回升,这些流动性就会从科技股和防御性板块转向更具风险性的资产。”

根据美银美林的基金经理调查,许多基金经理目前仍然保持对美国的高度集中投资。不过,一旦全球其他地区经济开始复苏,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反转。

现在市场最基本的假设是,疫苗获得成功,而且美国接下来的贸易政策更加友好,这样全球经济复苏在2021年能够更快更好的实现。基于此,全球其他地区的资产因此变得更有吸引力。届时,投资者会卖出美国资产,迫使美元走低。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投资者将会抛弃美国资产并造成美元贬值。BNY Mellon 的货币研究方面的负责人Francesca Fornasari 表示,美元确实会贬值,但整体来讲,所有货币波动都比较大。

虽然大多数发达市场的利率都停留在非常低的水平,但货币将是改变投资者对不同国家相对经济前景看法的主要渠道。Francesca Fornasari 说:“在经济体中出现明显的赢家并不明显,美元对不同国家增长预期的变化非常敏感。”

David Riley 认为,从美国流出的资本可能会转向德国股市的工业和银行板块,这两板块近期上涨逾美元下跌同步。欧洲和日本股票上月表现不错,收益的都是周期股和价值股。他认为,更好的选择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人民币;贸易关系应该会有所改善,而中国债券进入更多全球指数应该会改善对人民币的需求。

花旗的一项被称为“对冲比率”的衡量指标显示,自2016年底以来,海外投资者在没有采取抵消性押注的情况下,囤积了大量美国债券。衡量未偿货币衍生品与外国持有美国债券的比率的“对冲比率”,约为近期峰值的一半。

如果这些对冲成本下降,将引发投资者活跃,这要归功于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相对于短期国债收益率以及欧洲和日本国债收益率的上升。长期美债收益率不必升的太高。花旗策略师表示,3月期美债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只需再上升25个百分点,就可以让对冲基金承受得起。

所有这些预测的风险在于,卫生事件是否能在全球范围内被有效控制。富达的Salman Ahmed 认为,人们拒绝接种疫苗的风险被低估了。最近在美国进行的皮尤调查显示,随着疫苗越来越接近现实,人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5月,72%的成年人表示他们将接种疫苗。而9月份,这一比例下降到51%。

(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