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高领资本清仓的新东方(EDU.US),OMO模式如何打赢?

作者: 智通编选 2020-05-21 09:17:46
OMO模式和十几年前的混合式教学并无差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涂鸦”。

尽管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新东方(EDU.US)在一月底就被迫关闭了全国所有学校和教学中心,第三财季营收和收益仍保持正增长,双双超出市场预期。

Q3营业收入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运营利润达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在线下业务基本停滞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业绩,新东方自主研发的OMO系统功不可没。

OMO系统是新东方卫生事件期间用于将面授课程转化为线上课程的在线直播平台——云教室app。在卫生事件前,云教室只能承载几万个学生,由于新东方日夜兼程紧急扩张到能够支撑一百多万学生的数据量,才使得整个线下转直播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崩溃。

同时,根据高瓴资本披露2020第一季度最新持仓情况,好未来被减持,而新东方已遭清仓,不在持仓范围内。

新东方OMO战略拆解:80%线下

新东方财报中频频出现的OMO模式也被提升至了战略高度。

“在至少未来两个财年中,新东方都将以80%线下+20%线上的形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理想情况下,OMO(online-merge-offline)既非将线下全部转成线上课,也不是将线上与线下独立并行,而是通过线上平台的科技赋能和线下服务的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特点提供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新东方董事会主席俞敏洪表示,OMO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学场景仍为线下,通过在线布置和批改课程作业的方式来实现OMO;未来的OMO2.0则是将地面课程的一部分搬到线上,把在线授课、地面授课以及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环节连接到一起,实现线上线下无障碍打通。

看完了新东方OMO模式的战略方针,后卫生事件时代新东方的授课形式又将如何呢?

对于线上部分而言,只有少数一线城市的新东方学校表示会在卫生事件结束之后增设在线直播课程,其内容、师资以及价格几乎都与线下课程相同。与此同时,随着市教委陆续批准线下课程,新东方正在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核通过后,受卫生事件影响临时转成网课的部分将逐渐全部恢复为线下授课。

然而恢复的面授课程却也一并回到老样子,取消了在线平台服务的部分,此前云教室app宣称的为线下学员提供线上教室服务、在线作业辅导课、自习课等也通通不见踪影。这样看来,新东方所宣称的OMO模式,究其本质而言,“和十几年前的混合式教学并无差异”,面授课程与新增的线上直播课程相互独立,并没有达到相互交融的效果。也就是说,新东方真正的战略方向并没有发生改变,仍旧以线下授课为主,辅以20%的在线课程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员。

 线下扩张面临的新挑战

电话会议中,首席执行官周成刚表示,未来将全速开发OMO系统以及在线的教学内容和课件;同时,将在第四财季扩大20%-25%的线下容量,并为教师提供更加高级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线上线下的教学技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

根据“OMO战略”的内容而言,接下来的业务扩张无非是继续扩大线下容量,包括教室面积以及师资力量;然后才是发展以OMO系统为首的在线课程业务。据悉,截止第三季度,新东方为改善和维护OMO教育生态系统投入4000万美元;同时,线下学习中心新增110个,张家港和南京也增设了两所培训学校,教室总面积同比增加约30%,环比增加11%。

然而在花销巨大的卫生事件期间,寻求线下扩张的突破可能会使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从费用来看,第三季度的运营成本飙升至8.06亿美元,同比增加15%。

其中以教室薪资和租金为主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8.1%达3.986亿美元;销售费用也由于免费直播课推广和Koolearn.com增加的客户和营销人员同比增长了35.2%。从营收端看,虽然第三季度总营收仍有两位数的增长,但对于收入的一个核心变量——学生人数——却出现大幅下降。第三季度学生报名人数约为160.6万人,相较于第二季度的378.9万人,环比下降57.6。除此之外,面对海外卫生事件的种种不确定性,占比总收入约20%的海外留学板块也同比下降14%。

来源:新东方2019年财报、炼金研究所

不仅如此,当一二线城市的机构数量慢慢饱和,新东方向三四线城市挖掘线下增长潜力的策略将面对来自头部竞争对手及大量新生在线教育机构的竞争。卫生事件为在线教育的市场下沉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众多在线机构出于成本和竞争的考量,纷纷驻足三四线市场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流量,这对新东方线下的获客成本和流量转化都造成了很大压力。

尽管OMO模式的具体内容未来还可能出现很多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成本控制、获客能力和产品控制将是主导第四财季甚至未来两三年内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2020最后一个财季,新东方则给出了较为悲观的预计,营业收入将在7.74亿美元至8.062亿美元之间,同比下降8%至4%。

(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