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亿元打造一朵云, 中国银联展露数字雄心

在2020年刚刚迎来18岁成人礼的中国银联,在“银联云”建设项目中,最终选择了腾讯作为合作伙伴。

在2020年刚刚迎来18岁成人礼的中国银联,在其数字化关键基础设施——“银联云”建设项目中,最终选择了腾讯作为合作伙伴。

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场启始于2020年4月初的招标,吸引了包括腾讯、华为、金山云、百度等9家企业均参与了,但最终腾讯旗下的腾讯云笑到了最后。根据此前的招标信息,该金额标的为3.86亿元,而此金额亦登顶目前国内金额最大的金融云项目。

3.86亿元的项目,金额虽高,但条件却极为严苛,执行起来殊为不易。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银联云”建设项目需要执行方提供完整的软硬件方案,搭建多中心的金融云架构,仅在软件方面即要求就是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全场景再造;整个项目的周期仅仅只有30个月,对照中国银联数亿的用户、每年过百万亿的网络转接支付要求,不谛于与时间赛跑。

30个月的时间节点也很有意义,彼时是2022年,这是中国银联成立20年的历史时点,也是“云闪付”推出5周年的重要日子。

诞生于2002年3月的银联,2017年12月推出移动支付APP“云闪付”,目前注册用户突破2.4亿,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并列行业三强;2019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高达189.4万亿元。

如今,面临急速增长的移动支付市场、自身向科技型公司和数据型公司转型需求,在自有云平台的建设升级上,中国银联不再“摸着石头过河”,而是选择与合作伙伴共生成长,由此完成银联云的两重目标:内可支撑其数字化升级的使命,外可对合作伙伴进行金融科技能力输出。

“征途迢遥,其命维新。”在2020年新年献辞中,中国银联董事长邵伏军坦言:“站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一切已经开始,一切又尚未到来,需要我们继续创造向前。”

资料显示,作为搭建方的腾讯云,是全球TOP5云服务商之一,排在其前面的是亚马逊、微软、阿里、谷歌。2019年,腾讯云收入超过170亿元,同比增长超86%,已连续多个季度超过了阿里云、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同期表现。

银联全面上云

“银联云”项目于2020年4月3日开始对外公开招标,23天后的4月26日即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显示中国银联在“银联云”项目建设上的时不我待。

包括腾讯、华为、金山云、百度等9家企业均参与了此次竞标,而其中5家参标公司代理华为的产品,但腾讯旗下的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最终第一个跑到了终点线。

微信图片_20200519113644.jpg

事实上,中国银联并非云服务的初涉者,反而是最初的践行者。此次与腾讯的合作,更多是原有云业务的升级。

中国银联的云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其已在内部进行了云计算的研究应用工作。2012年,中国银联采用开源OpenStack 云平台解决方案,并于当年年底即上线OpenStack E 版本,是中国最早的OpenStack金融生产云,承载移动互联网支付、银联钱包等创新交易业务。

同时,中国银联在公司内部采用托管云模式(有公有云性质的私有云),利用云平台建立托管区,满足分公司及创新部门的快速开发上线及运营。

据智通财经APP获悉,银联云的建设定位是既成为银联内部业务云化的基础设施,也是银联对外服务的支撑平台,定位为一朵开放的行业生态云。

这也中国银联本身的定位有关。作为中国自主的银行卡组织,目前银联已成为全球发卡量第一、交易量第一的国际卡公司,其任务本身就是服务成员机构和支付交易的数字化改造,这使得银联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像是一个科技公司。

在过去的18年里,中国银联还推动各项创新与支付应用、交易处理、风险防控等服务的深度结合,实现支付前、中、后台的协同创新发展。甚至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银联顺应科技新趋势,通过布局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研发下一代更安全、高效、优质的支付方式。

有数字为证,在过去一年里,银联网络延伸至178个国家和地区,银联卡全球发行总量突破80亿张,云闪付APP用户数超过2.4亿,“刷脸付”先后面市;2019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达到189.4万亿元,同比增长54.3%,为近五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随转接清算业务的持续扩大,中国银联深刻意识到传统数据中心网络在稳定性、可靠性、生产业务耦合性、网络安全隔离、网络性能容量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银联需要一套全新的云计算网络体系架构来。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2年里,银联发力金融科技,向科技型、数据型公司转型,并提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这一战略目标。

这也为中国银联全面拥抱云、与腾讯云一起建设“银联云”埋下伏笔。

根据合作内容,腾讯云和中国银联将结合金融行业安全合规的要求以及银联业务发展需要,搭建出多地多中心金融云架构。腾讯云将助力银联构建从IaaS到PaaS的上百项云计算产品能力,以及与公有云场景一致的安全管理和运营运维能力,满足银联对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高扩展、高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邵伏军在此前的新年致辞中表示,2020年,是支付产业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从卡基支付向数字支付跃迁,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必将深刻改变全球支付市场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

从两年前推出云闪付,到迅速上马银联云,银联曾引领过中国银行卡的黄金时代,在这场有卡时代向无卡时代的巨大变革中,银联唯有通过矢志不渝的创新和变革,才能确保自己留在舞台中央。

就像2015年银联总裁时文朝在一次员工大会上所说的那样:“如果那山不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向大山走去。”

为什么是腾讯?

中标名单显示,阿里云没有参与此次银联云的招标,这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好奇。

有一种说法认为,阿里支付宝走的网联通道,腾讯微信支付走的是银联通道,故此阿里放弃此次参标。但这一说法没有获得阿里方面的回应。

此前的1月份,据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联与腾讯旗下财付通公司已就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达成合作,由此打通了万亿扫码市场;在更早前的2019年7月31日,腾讯云中标银联子公司银联数据的集采项目,与后者合作建设生态云。

业内人士则认为,中国银联选择与腾讯合作,主要是源于腾讯云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丰富大型金融行业生态云建设经验的云服务商。

目前腾讯云服务的金融客户已超过6000家,包括150多家银行以及数十家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银行领域,腾讯金融云的客户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等知名银行。

在此之前,腾讯云与中国建设银行携手,基于企业级专有云解决方案腾讯云TCE(Tencent Cloud Enterprise)专有云解决方案,在40多天的时间内快速搭建出一个符合公有云标准的金融级生态云平台建行云,构建了完整的底层基础设施、容器、安全防护以及对应的运维技术能力。目前,该平台已经支撑了建设银行自有业务的运行和多项科技能力输出项目。

金融企业纷相与腾讯合作,除却腾讯2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外,亦与腾讯开放的战略生态相关。

在产品领域,2019年腾讯云以更具前瞻性的战略、重磅产品的推出以及多项技术突破,在4个核心指标均破“100”,实现重大里程碑:全年收入突破100亿,付费用户规模突破100万,全网服务器超100万,带宽峰值突破100T。

微信图片_20200519113659.jpg

图表:2019中国云服务市场占有率排名(Canalys)

以金融为例,2019年全新升级的腾讯金融云解决方案包含 “1+4+5”总体架构,其中以腾讯云基础产品能力构建的安全可控云平台和在此之上的区块链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作为支撑体系,上层包括覆盖金融业务场景的用户连接平台、开放金融平台、金融营销平台、金融风控平台和金融运营平台,将为金融机构提供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全场景金融科技能力。

在战略生态领域,腾讯在连接人、数字内容、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服务、投资,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助力千万家企业与机构,实现万物互联。同时,通过用户连接平台,金融机构能够实现移动数字化渠道转型;金融机构亦可以依托腾讯强大的连接能力,以微信、小程序、公众号、QQ触达C端用户。

这或是中国银联选择腾讯协助建设“银联云”的初衷。

两大科技、移动支付巨头的合作

在此次与中国银联的合作中,腾讯云同样基于腾讯云TCE,助力中国银联打造具备全栈云计算能力的行业生态云——银联云,支撑中国银联自有业务的云化升级,以及面向银联合作伙伴进行金融科技能力输出。

根据双方的合作进程表,项目实施分成三个时间表:第一批供货2020年5月15日,上海站点一及北京站点搭建2020年8月25日;第二批硬件供货2020年9月30日,上海站点二搭建2020年12月31日,项目试运行2021年3月31日;第三批供货2021年5月31日,技术转移2022年3月31日,项目最终验收2022年8月31日。

而到那时,中国银联云闪付的用户数或突破4亿人,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或突破300万亿元,这将考验腾讯云帮助构建的银联云系统整体支撑和承载能力。

有意思的是,中国银联与腾讯云的合作,即是两大科技巨头的携手,亦是移动支付两大巨头的精诚合作。

在中国金融业,银联称得上是最具科技色彩的机构之一。数据显示,目前银联申请涵盖移动支付、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国内专利近1500项,获得授权逾580项,在国内金融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以云闪付为例,以云闪付为例,目前其APP注册用户已突破2.4亿,成为金融系统用户量级最大的APP,其用户数仅次于支付宝和财付通。而从0到2.2亿用户,银联云闪付仅用了2年。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和市场支付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腾讯和中国银联的合作,将进一步撼动此两块市场的格局,甚至会进一步延伸至云服务市场的变革。

据权威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长将维持在20%左右。其中,中国云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根据中国通信研究院的数据,到2022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私有云市场将达到1172亿元。

一些分析机构也预测腾讯云会逐步缩小与阿里云的距离。东吴证券就指出,腾讯云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其与阿里云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预计 2020-2021的收入为 285/442 亿元,同比增长70%/55%。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