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郭磊:公共消费、旧改、基建及硬科技构成年内产业政策框架

作者: 广发证券 2020-05-17 15:08:39
公共消费,旧改,新基建,硬科技的框架代表年内产业政策导向,兼顾了增长和结构。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郭磊宏观茶座”,作者郭磊

报告摘要

第一,政治局会议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如何扩大内需?

第二,代表消费领域增量思路的就是“公共消费”:从快件箱事件看公共消费的未来发展。

第三,代表房地产领域的就是“旧改”,旧改属民生工程,又可对建材、耐用消费品、服务类消费、新基建等领域有广泛的带动作用。

第四,代表基建领域的就是“传统基建+新基建”,从项目审批、融资、专项债、相关行业量价看,基建投资二季度加码明显。

第五,代表制造业领域的就是“硬科技”,政策指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第六,以上四位一体的框架代表年内产业政策导向,它兼顾了增长和结构。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要避免单维度化。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由“产出、就业、财政、再投资”构成的内生均衡系统,各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增长过程尤其要照顾中长期和短期的平衡。

正文

政治局会议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如何扩大内需?中央政治局5月15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代表消费领域增量思路的就是“公共消费”:从快件箱事件看公共消费的未来发展。从历史经验看,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身周期规律,所以政策在这一轮也并没有打破消费既定趋势的强刺激政策,一个增量的提法是“公共消费”。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这是中央首次提及并要求增加公共消费。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中再次强调“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此后很多省市相关文件都把扩大“公共消费”当作方向之一。

什么是公共消费?在前期报告《什么是公共消费》中,我们解释了一下公共消费的范畴。狭义的公共消费指的是政府消费,而广义的公共消费则指的是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以及向住户以免费或低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前者是指政府行政活动对公共资源的消耗;后者是指由社会公众即期消费的各种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科学、文化、体育、国防等各项社会事业支出。此外广义的公共消费还包含了消费性投资,即具有当期投资、跨期消费性质的公共投资,如给水排污、公园绿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建设项目。公共消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一起作为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项。

从近期快递箱这样一个小的领域,我们可以看出公共消费的方向,即公共支出、未来消费方向、社会福利及民生项目的三者结合。针对丰巢快件箱超时收费问题,中消协日前称“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消费者需求,既要满足消费者对普遍服务提出的更高质量要求,又要适应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需要,适当延伸或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将小区原有投递箱智能化升级改造作为新基建项目,纳入公共消费范畴”。

表房地产领域的就是“旧改”,旧改属民生工程,又可对建材、耐用消费品、服务类消费、新基建等领域有广泛的带动作用。4月17日政治局会议关于消费部分是“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关于投资部分的看点则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旧改在表述上位列扩大有效投资第一项,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我们知道,房地产是经济的三大终端需求之一(地产、基建、出口),消费和制造业都属于衍生驱动;但“房住不炒”和“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的手段”的大框架已经确定,“棚改”高峰过去后,如何承接这一块需求以保持相关产业链的软着陆?“旧改”在某种意义上是短期唯一合意方向。

旧改属于民生工程,又可对建材、耐用消费品、服务类消费等领域有广泛的带动,与新基建也有一定对接:几乎每个地区的旧改都包括了光纤通信网络与5G通信设备等改造内容,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纳入了智慧城市的内容。在《旧改与产业链脉络》中,我们有详细阐释。从这轮旧改节奏来看,度过了试点期、加速推进期,将会进入全面补短板。年内旧改在地方各省市的升温才刚开始,后续其影响值得关注。

代表基建领域的就是“传统基建+新基建”,从项目审批、融资、专项债、相关行业量价看,基建投资二季度加码明显。基建是经济的另一源发需求。对于基建来说,传统基建仍占据主导(1-4月专项债投向,传统基建占比为63%左右),可以起到稳增长的作用;新基建代表方向,可以起到调结构的作用。

关于年内基建的趋势,我们进一步强调几点:

第一,定性相对明确,即“传统基建+新基建”。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人民日报文章指出“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

第二,项目审批加速。发改委平台1-4月投资项目数累计增长55%,投资额增长61%,居历史次高位;3月以来项目增速加快,3-4月申报项目投资数增长103%,投资额136%。

第三,基建投资加码。发改委1-4月投资项目中,传统基建三行业投资数占比28%,较去年全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投资数同比增长71%,投资额占比25%,较去年全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5%,增幅高于全行业。

第四,项目融资加速。从4月社融数据看,中长期贷款扩张明显,从经验看这一般对应基建项目融资的加速;4月20日财政部又提前下达1万亿专项债额度。

第五,工程机械明显放量,4月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25家挖掘机制造企业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59.9%。水泥价格4月第三周开始企稳回升。

代表制造业领域的就是“硬科技”,政策指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科技是一个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领域,对这一领域政策姿态也非常明确。5月14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关于科技制造领域,我们的认识是:

第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明确的中长期战略。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会议围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这一主题,首次明确布局“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见我们前期报告《中央财经委会议的三点方向将影响深远》)。

第二,“硬科技”产业目前处于加速布局、快速发展的阶段。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销售收入已达7562.3亿。2020年1-4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4.9%,而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增速20.6%。1-4月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3%,而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0%。

第三,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公关,加快推进产业链升级及“自主可控”是核心环节。这一点也将对宏观基本面、产业链趋势、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等环节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四位一体的框架代表年内产业政策导向,它兼顾了增长和结构。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要避免单维度化。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由“产出、就业、财政、再投资”构成的内生均衡系统,各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增长过程尤其要照顾中长期和短期的平衡。中国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内生均衡系统,它涉及几个相互影响的变量:

一是产出和就业:短期经济增长所涉及的不止是增长本身。从以往经验上来看,一个点的GDP增长对应着2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政策要尽量保证充分就业,降低失业率,就需要维持经济增速相对平滑。就业涉及民生目标、脱贫目标和社会稳定。二是财政和再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财政角色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地方增长的发动机之一,还会广泛影响保就业、促消费和调结构。从以往经验看,财政约束条件太明显,则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发展也会缺少支持。

所以增长过程要照顾中长期和短期的平衡,这是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一个现实视角。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海外经济变化超预期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