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大V“高处看海”:浅谈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

作者: 高处看海 2020-04-02 14:45:47
避险资产并不意味着价格会持续保持稳定,而是相较于风险资产而言,波动较为平缓。

本文由资深投资人“高处看海”供稿。文内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原标题《简单谈谈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

世界上的可投资大类资产主要可分为六种:房产,汇市,股市,商品,黄金和债市。

根据投资资产的风险程度,这些资产又可以分为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

避险资产指的是随着市场变化,价格不会波动太大的一类较为稳定的资产,常见的有三种:黄金、避险货币和美债。

黄金作为一种稀缺金属,在人类历史长河里一直扮演着天然货币的角色,使其价格得到了强力保证,长久以来被视为避险资产。

避险货币包括美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美元是全球头号储备货币,这些都为美元价格的稳定增加砝码。瑞士是国际上的中立国,且国内有着极其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瑞士国家银行独立制订货币政策。因此,瑞士被认为是全球相当安全的地方,瑞士法郎长期以来都被投资者视作传统的避险货币。对于日元来说,日本作为全球主要债权国之一,在风险偏好下降时期日本投资者的对外投资(主要指证券投资)会出现回流进而引发日元升值。此外,由于日本维持长期低息环境导致日元成为了国际套息交易中的主要融资货币,当风险来临时投资者会更加倾向于卖出高息货币并同时购入日元以偿还前期借贷。同时,在市场恐慌阶段,由于日本维持低利率导致市场对利率进一步下行的预期降低,美日息差的迅速收窄也对日元产生了正向支撑。

美债又称美国国家公债,以美国国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向社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有世界第一强国国家信用作为保证,价格自然较许多投资品而言更加稳定。

风险资产指的是随着市场变化,价格波动较大的一类资产。这类资产的不确定性较高,具有大起大落的特点。除上述提到的避险资产,其它大类资产都可以归为风险资产。

债市里的企业债属于风险资产,个人理解企业债属于低收益高风险品种,研究企业债的方法和难度与投资股票没有啥子区别,企业债的另一缺点是流动性非常差,并且预期收益率不高。投资企业债失误可能会造成所有本金丧失,这一点与投资股票的风险大致相当,但买入股票理论上的收益是没有上限的,所以从风险收益比上讲,我本人对投资企业债毫无兴趣。购买其他国家的国债,还本付息能力基本不用担心,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债都是以国家信用做担保的,国家理论上可以毫无节制的印钞。如果以公认的世界通用货币美元的购买力来衡量,购买其他国家的主权债,汇兑损失才是最大的风险;另外一个风险就是在利率低点买入长久期国债,在加息周期国债收益率会上升(债券下跌),从而导致本金会蒙受损失;如果叠加在长期持有过程中再遇上通胀,实际购买力又会降低,简直是一次就掉入了三个大坑。避险的最佳品种,是短期美债,可以避免上述三个风险。

房市,商品和股市这三大类资产,通常都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经济大起大落,是最典型的风险资产,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资金总是在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的几个资金池子里流动。当大家觉得市道非常糟糕的时候,无论是真的经济危机还是对于经济危机的担忧,一般这个时候资金会离开股市,离开汇市里的非美货币,也会离开商品市场而去买美元,去买国债以期获得保本和微薄的固定收益,有时甚至不要收益,只要能让资金安全,例如购买黄金去保值,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资金进入了避险的池子,我们会经常看到“风险厌恶情绪(避险情绪)推动资金购入避险资产”这样的说法。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股市、商品以及汇市里的非美货币都会下跌或者是震荡下行的弱势格局。但反过来讲,如果经济很好,或者人们以为很好,很多时候是乐观的预期而非实际情况在推动市场。按国内说法,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所谓的“存款大搬家”,大家把钱从银行里提出来,存定期的定息也不要了,都去开户做股票,去期货公司开户做期货,甚至去做外汇,这个时候资金离开了避险池子,去追逐风险,去购买风险资产。所以风险资产受到追捧,价格一路上扬,当股市、汇市和商品的牛市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久之前的那些利空消息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媒体上大肆唱多的利好消息。

如果按投资目的来区分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就更简单了。一笔投资以保本或保值为目的,大概率投资的是避险资产;反之,如果一笔投资以获取超额收益为目的,大概率投资的是风险资产。

按照风险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大致可以如下排列:商品>股市>房市>企业债>黄金>“风险”货币>美元>瑞郎>日元>美债。

最后强调一下,避险资产并不意味着价格会持续保持稳定,而是相较于风险资产而言,波动较为平缓。任何资产,都会有程度不一的波动。即便是最稳定的避险资产,也只有在价格的低位,才会体现出绝对的避险功能。(编辑:刘瑞)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