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再创新低,美公司债利剑高悬

作者: 万得资讯 2020-03-30 17:23:43
大量页岩油企业可能面临破产,而这些企业一共发行了近万亿美元的企业债。

本文来自“万得资讯”。

周一(3月30日)美原油跌至十八年来最低,一度跌破20美元关口至19.92美元,因对于需求的忧虑和价格战持续的担忧情绪继续打压油价。

相比于美股的暴跌,原油价格的下跌可能给美国经济造成更深重的麻烦——大量页岩油企业可能面临破产,而这些企业一共发行了近万亿美元的企业债。

若已经启动QE的美联储将这些企业债吃下去,最终违约的企业债,可能会让美联储身中剧“毒”。因此,美企业债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需求重新恢复,拉动油价重新上升来解决。目前看,这个希望还远,时点还早。

油价下跌,可能很快引爆美债危机

实际上来说,美国是全球第二大产油国,产量仅次于沙特。因此,这波油价下跌,美国受伤也最重。(原油成本最高)

截至2020年1月,美国原油总产量达1299万桶/日,其中页岩油产量达976万桶/日,占比高达75%。美国6大页岩油产区的平均成本价为46.6美元/桶,成本最低的产区East Eagle Ford的成本价为32.4美元/桶。

业界普遍预期,若原有价格不能反弹至美页岩油成本线之上,近期将有很多油气企业陷入之债务危机。

当然,倒闭潮不会马上发生,因为页岩油公司测算的所谓成本里面很多都是“沉没成本”,油价就算只有10美元/桶,页岩油公司都要照样生产,一方面是寄希望于此后的油价回升;另一方面是能收回多少就收回多少成本。等到油井干涸后(页岩油油井生命周期只有2-3年,需要不断投入资本开采新的油井,才能保证产量),如果油价在此期间没有回升,那不但页岩油公司无法继续生产维持产量,用于支撑其庞大资本投入的债务也将违约。

美国页岩气开发热潮始于2008年,当年7月石油价格高达每桶145美元。正是这个巨大的泡沫刺激下,形形色色的投机分子蜂拥而来,由此形成了页岩气开发的第一拨热潮。从2011年到2014年是美国页岩油的繁荣期,有两个重要推动因素:一是石油价格连续三年平均在每桶90美元以上。这足以让页岩勘探和生产有利可图。 二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发酵,页岩油公司轻易获得巨额低息贷款,仅2014年的贷款总额就达到2500亿美元。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在页岩油大量开采的推动下,美国石油产量从2011年的每天570万桶增加到创纪录的近1300万桶。美国也从原来的原油进口国,转变为有盈余,变为出口国。

全美国油气公司债债券市场,8000亿美元!

页岩油革命改变了世界能源工业的格局,但页岩油开采是一项高度资本密集型的商业投机,完全依靠资本市场的融资融债。

根据国盛证券研报数据,当前美国企业债存量规模已突破10万亿美元;美国能源行业企业债存量规模达8043亿美元,其中97%以上是原油相关。美国能源企业债中,高收益债(BB及以下)占比达31.2%,高于整体企业债市场的21.5%,表明美国能源企业的信用资质普遍较差。

据国盛证券研报,2020年美国能源行业共有448亿美元企业债到期,明显高于2019年的293亿;其中投资级为307亿,高收益为141亿。按月份来看,3月到期规模最大为84亿,其次为2月59亿、11月55亿、12月47亿。

根据穆迪公布的数据,北美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有860亿美元的债务将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到期,管道公司还有1230亿美元的债务将在同一时期到期。

从总规模上看,页岩油企业的债务总额不是很高,还不足1万亿美元,这在已经蒸发了10万亿美元的美股面前,算得了什么呢?

事实上,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次级抵押债券市场规模也不大,仅6000亿美元。问题的关键是,违约两个字,以及信用体系的崩塌。

能源行业违约可能引发美国企业债违约潮

国盛证券认为,能源行业违约可能引发美国企业债违约潮。

当前美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压力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债务压力仍将进一步加剧。近期由于美股持续暴跌,市场流动性显著恶化,美元LIBOR-OIS利差升至2010年以来次高点。若此时能源行业爆发大规模违约,可能成为新一轮美国企业债危机的导火索。

多数的油气公司债都处在BBB级区间,油气板块违约,将引爆大规模的BBB级债券收益率跟着上升,以及大规模的降级潮。

被评为BBB级债券的实际上离垃圾级仅一步之遥,因为长期低利率,这些发行人本身就是垃圾级。

3月末,美圣路易斯联储公布的美银BBB级企业债利差最高达到4.88%,表明高收益债违约风险达到警戒级别。在美联储已经没有降息空间的情况下,美页岩气企业公司债前途堪忧。

(编辑:林喵)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