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B(06855)价值曲线是一条“虚实线”?30分钟专访中杨大俊说了什么

超购751倍、首日高开55个点、盘前成交额达1.76亿……当亚盛医药-B(06855)所有资本市场数据展现,投资者似乎不得不将其与此前9家未盈利生物药企割裂开。

超购751倍、首日高开55个点、盘前成交额达1.76亿……当亚盛医药-B(06855)所有资本市场数据展现,投资者似乎不得不将其与此前9家未盈利生物药企割裂开。

因自2018年4月港交所IPO新政推出后,清一色的大分子生物药企业让整个港股生物技术板块突显得单一无比,而原创小分子创新药企业亚盛医药的到来,无疑打破了这一僵局,不仅补充了资本市场的标的结构,更寓意着中国生物药企的领异标新。

也正是这独特的市场稀缺性与历史意义,点燃了投资者对亚盛医药的热情。

如今,凭借在细胞凋亡路径、技术壁垒以及高效研发的突出亮点,以及资本市场的火爆,投资者俨然对亚盛医药已如数家珍。而对投资者的认可,还沉浸于敲响上市之锣喜悦中的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在智通财经APP独家专访中表态“这恰好证明生物医药的魅力与魔力”。

感叹之余,杨大俊也针对“未盈利生物药企巨额投入与收益比”的质疑声,铿锵有力地予以了回击。“生物技术企业的价值或者是对投资的回报,并非要等到产品最后上市才能获取价值投资的回报,因为其价值曲线是伴随着投入的增长而增长。”

image.png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亚盛医药专访实录:

751倍超额认购超预期

智通财经:亚盛医药上市以751倍超额认购的成绩成为今年港股“超购王”,公司此前是否预料到了市场会如此火爆?现在来看,是否会觉得此次IPO发行规模偏小?

杨大俊:公司有预料到会出现超额认购,但没想到市场会如此火爆。这是件好事情,首先说明投资者表现出了对亚盛医药以及生物科技公司的兴趣,其次说明市场对亚盛医药的认可,意味着有投资者开始关注生物技术和它的潜在的价值。

关于发行规模,我认为发行规模是相对的。从整体情况来看,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并不算大,目前亚盛账上还有7亿元人民币,资金相对较为充裕,所以我们是根据公司具体需要做的这一发行规模的决定。

智通财经:可以看出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显然不完全在于融资,那此时进入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意义在哪些方面?

杨大俊:此时上市,更多的起到一个市场沟通与教育的目的。在此之前上市的基本上都是大分子生物药企,很少有中国的原创小分子公司的声音。此时上市就是告诉市场在小分子药物领域不只是国外公司在做新药,中国也能做出非常好的原创小分子药物,并且潜力巨大。从目前来看,我们已经达到了这种市场交流的目的。

智通财经:公司为何选择中生制药作为基石投资者?有市场观点认为,若公司在产品商业化方面考虑与中生制药合作或将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对此公司怎么看?

杨大俊:中生制药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销售规模最大的制药企业,旗下的正大天晴在国内范围内无论是肿瘤还是乙肝市场都是做得非常好,中生制药成为我们的基石投资人,我们感到很荣幸。

亚盛医药作为一家本土为主的创新药企业,在短期内,公司专注点还将以我们擅长的研发为主,因此未来的生产或是销售,亚盛医药和中生制药还是有可能探讨合作的。当然从长期来看,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一家制药企业,业务范围包括从研发到生产和销售。

虽然此次中生制药是进行纯粹的财务投资,但今后我们两家在产品以及销售方面应该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技术权威与领先让我们在小分子创新药市场更有竞争力

智通财经:目前的国内新药市场,许多公司还是更偏向于大分子生物药方向的研究,公司为何选择一直坚持在小分子领域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小分子药物市场前景如何,相对大分子的优势是什么?

杨大俊:虽然亚盛医药主要技术是以原创小分子创新药为主,但目前大分子和小分子除了在生产环节不一样之外,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小分子药物通过化学的合成来生产,而大分子药物则要通过细胞或者是其他表达方式来生产。除此之外,二者在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等方面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也有很多靶点大分子是无法开发药物,比如细胞内的靶点,因此小分子开发成功新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更大,也更成熟。

因此分析竞争优势还是要回归公司。亚盛医药之所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在于公司拥有两个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我们能在细分领域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技术手段设计小分子药物;其次,公司拥有细胞凋亡通路的领先技术。我们是全球范围内能在这两方面的药物开发中实现领先的少数几家生物技术企业之一,这就是亚盛医药的独特性和排他性。这决定了我们在未来市场的潜力,也是价值投资者进行投资时最看重的地方。

智通财经:亚盛医药的细胞凋亡新药目前主要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相比国际一线医药巨头,亚盛的细胞凋亡新药有何竞争优势?

杨大俊:亚盛医药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对Bcl-2蛋白家族、IAP和MDM2-p53这三个靶点进行全覆盖的公司,我们拥有目前最全的细胞凋亡药物管线。我们在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方向上实现了技术突破,这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独家的排他优势。

亚盛医药目前在细胞凋亡通路研究上技术成熟,并且具有对外进行技术输出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公司在IAP和MDM2-p53等靶点领域的研究处在领先地位;亚盛医药在中国市场没有竞争对手,在细胞凋亡通路的原创新药方面,相对国际医药巨头具有较大的市场先发优势。

智通财经:在持续研发的20多年时间里,亚盛医药在细胞凋亡领域的开发策略是什么?

杨大俊:亚盛医药的研发策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公司依托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少萌教授是全球药物化学生物学领域公认的权威,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拥有药物设计优化、化学生物学等世界领先的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公司与密歇根大学签订了生物技术合作协定,核心技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第二,亚盛医药拥有作为中国和美国双边国际化企业的优势。我们在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排他性,通过这一优势,我们可以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选择开发适用于中国常见疾病的药物,例如针对胃癌、肝癌的药物。在拥有开发类似适用症药物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后,亚盛医药再回到全球市场,便会拥有差异化优势。这两大策略将会让我们拥有在未来成为一家全球化优秀制药企业的基础。

智通财经:新药研究难度不言而喻,这也就对研发团队的要求就越高。亚盛医药研发团队配置如何?

杨大俊:公司团队整体员工400余人,主要分为3部分。临床开发和运营部门,约150人,这也是我们现在发展阶段的最核心的部门;产品生产部门,主要负责产品制剂的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约为120人;药物发现及新药设计部门,约70人。除此之外,剩下约40人负责行政支持工作,还有50余人在美国负责美国地区的临床开发和商务开发。

公司的当前整体规模仅相当于一个中等生物技术公司,但我们的业务属于平台化的运作,拥有自己的技术能力,并且还会有后续的产品不断推向临床,然后有很好的产品线。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可以说是厚积薄发、具有丰富平衡的产品线也就是multiple shots on the goal, 同时拥有自己的技术平台的公司,能够在未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提升公司价值。

智通财经:今年4月,亚盛医药与君实生物达成一项临床合作,目前进展如何?公司未来是否会加大与其他创新药公司临床开发方面的合作?

杨大俊:亚盛医药有两个细胞凋亡产品都是可以和君实生物的免疫治疗PD--1和PD-L1进行联合用药,我们已经公开发表了临床的数据,目前正在推进中国和美国的二期临床试验。

未来我们还会加大与其他创新药公司的合作力度。因为肿瘤治疗的整体发展还是需要各种优化的联合治疗,这样可以为病人带来最好的临床获益。

智通财经:除了现有的产品管线外,公司还会有产品管线的新增计划吗?还是目前专注于已有产品的临床推进?

杨大俊:目前公司还是专注已有临床的推进。但是我们也有药物发现设计优化的部门,会紧盯世界生物技术最前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新药开发。

生技企业的价值并非产品上市才能获得

智通财经:目前仍有市场观点认为创造利润才是投资生物技术公司的起点,对此有何看法?

杨大俊:生物技术企业对投资回报,并非等到产品最后上市才会兑现。其实公司持续的投入,在财务上体现的是亏损,但在公司运营过程中体现的是投资,并且这个投资我们在有需要的时候肯定是能够产生不错的回报。

在公司研发和运营中不断加大投资时,公司价值是在不断提升,只是在此过程中并未进行兑现。其价值增长曲线在未兑现之前是一条虚实线,但这在美国资本市场是被认可的,所以希望未来香港资本市场也能够认可这种价值。比如许多价值数千亿美元的高科技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并未实现有利润,不少生物技术公司在上市后市值增加了十倍以上,目前也暂时尚无研发产品上市销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