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多多(DUO.US)冲刺上市的底牌

作者: 智通编选 2019-10-10 21:18:40
寻找资本支持,成为房多多突围的最后机会。但对于现在的段毅而言,上市已然不是故事的终点。

本文来自“地产K线”微信公众号,作者为林振兴。

五年以来,坊间一直传闻要IPO的房多多,终于传来确切消息。

10月9日,房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交易代码为“DUO”,它也或将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

房多多此次赴美上市背后,闪现着多家投资机构或投资人的身影,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前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以及阿里巴巴商学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执行董事陈威如共同担任房多多的独立董事。

很多人都相信,互联网外衣披在房地产行业,钱景无限。然而,段毅的房多多故事却似乎曲折不断。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市到2019年10月终IPO,五年多的时间,房多多的商业模式不断挪移,最新的故事是:跑通“产业SaaS+房源赋能”这条路。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房多多的上市成功与否,对资本市场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成功,市场也就多了一只无突出亮点的,与搜房同类的股票而已;如果房多多上市失败,它对与资本市场而言也并非不可或缺。

从“为上市而生”到没有融资

作为房地产行业连续创业者,段毅是阿里的忠实信徒,他有一个房地产界的“淘宝梦”,并给自己取了个花名叫“阿甘”,来自电影《阿甘正传》,以明在房地产行业坚持创新之志。

2011年,强势崛起的互联网掀起了一股跨行业的风暴,包括在传统房地产行业。段毅看到了那扇门的一束光,他与曾熙、李建成共同创立房多多,致力于通过技术来改进经纪人做生意的方式。

房多多最初从新房代理起步,走B2B路线,由其与开发商签订代理协议,再由入驻到房多多平台上的经纪人去分销。换句话说,房多多是中介的中介。

其后,借助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势头,房多多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成为地产电商风口上那头最得意的猪。联合创始人李建成曾高调透露:“我们2014年的时候,在我们平台上服务的房产交易金额是2000亿左右,主要以新房为主。”彼时,链家二手房年度交易额刚好2000亿元。

好看的成绩单,自然也备受资本的青睐。2012-2015年,三位创始人号称“三个人就值两个亿”,在资本市场圈金无数,房多多分别获得天使轮600万元、A轮6000万元、B轮5250万美元、C轮2.23亿美元的融资。

拿到巨额融资的同时,段毅也开始筹划房多多的上市计划。2014年,房多多专门设立了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深圳市房多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通过股权质押方式运营房多多的实体,从而搭建了为境外上市准备的VIE结构。

同年,有着万科“金牌董秘”称号的肖莉从万科离职,加盟房多多担任合伙人,她甚至直言加盟就是为了助力其上市。在她的带领下下,房多多开始尝试金融服务,包括为开发商找便宜资金、加速首付贷款审批等业务。

但好景不长,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禁止中介机构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房多多的“互联网+地产+金融”之梦,也随之破碎。

2015年底最后一次融资后,房多多当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当年的独角兽明星公司。但随着房地产调控出台,互联网中介陷入低谷,它也停止了“开挂”的脚步,进入了沉默的三年,再无融资音讯,偶尔传出的上市消息后来也均被证伪,段毅也少有公开回应发出。

也是在2015年,段毅将突围方向瞄准到自己并不擅长的二手房市场,模式由B2B变成O2O,并打出了“直买直卖、一键直约”模式,全程服务费仅2999元。

具体来看,房多多抛弃传统的门店和经纪人,让买卖双方直接洽谈,只在适当的时间给予专业支持,只收取相当于十分之一佣金的服务费。

在2015-2017年期间,房多多投入了大量资金、2000名二手房员工去打这一场战役。本想入场颠覆市场,最后不曾想颠覆了自己,引发了另一层矛盾。

“直买直卖”模式本质上是去中介化,抢中介们的饭碗,与房多多自身基础业务相违背。段毅在一次私下与媒体接触的过程中坦言,房多多为这个错误买单花了3亿元。

而此时,二手房市场早已三分天下。安居客、链家成为头部玩家,爱屋吉屋、平安好房等中小玩家经过惨烈厮杀黯然退场,而房多多与第一梯队的差距已不可逾越。

房多多在二手房市场掉队,段毅的技术革命故事也讲不下去,既未颠覆新房市场,也未颠覆二手房市场。于是,在今年3月,他又抛出了新的业务模式:撮合经纪人销售。

而早在去年,房多多APP的标语也换成了“全网经纪人直卖平台”,打造一个新房、二手房代销的超级服务平台。段毅想通过互联网帮助房地产经纪人完成交易,而盈利点则来自于经纪人对这些增值产品的付费。并承诺,做独立平台,不自雇一个经纪人,不开一个线下店。

但讲好这个故事的关键,是拿到优质的房源。然而,目前房多多的大部分房源来自开发商,过渡依赖分销。加上房企在低迷市场下为了快速去化,甚至会同时签多家分销商。最为致命的是,不管是在房源上还是技术上,房多多迄今并没有构建出独特的护城河。

成立后连续6年亏损

最近一年,房多多俨然是“一家活在上市传闻中的公司”,它对资本的渴望,清晰可见。

去年6月,房多多终于宣布了上市计划。三个月后,房多多向港交所投递了上市申请,将于2019年初上市,当大家以为要尘埃落定了,然而没过多久,风向突然改了,上市计划又变成赴美上市。

屡屡“狼来了”背后,真实反映出了房多多对上市的渴望。

但从其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房多多似乎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融资额度也不断缩水,从一开始传闻融资8亿美元,到去年底的4亿美元,到9月上市消息中提到的3亿美元,再到如今的1.5亿美元,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于这家企业的热情消退。

据悉,此次房多多计划募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瑞银集团、中金公司和香港尚乘集团将担任其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席承销商。

房多多此次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投资于技术、销售、营销和品牌推广、营运资本、以及包括为补充业务、资产和技术进行的潜在投资和收购等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房多多的收入为1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2018年增长至23亿元,增幅26.9%,这一速度相比此前显然是慢了许多。截止今年6月底,房多多收入为16亿元,同期增长55.4%。

从净利角度来看,房多多自成立至2016年内连年亏损,2016年净亏损3.321亿元。从2017年开始才实现盈利,净利润为60万元。2018年,房多多的净利润为1.04亿元;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003亿元,同期增幅166.6%。

注册用户是房多多的一张牌。2018年,在中国将近200万名房地产经纪商户中,房多多的注册经纪商户数超过91万名,市场渗透率达45%。而到今年6月底,房多多平台已经拥有超过107万名注册经纪商户,渗透率近50%。

号称数据驱动型服务平台的房多多,企业所持有的房产数据库,是其实现持续盈利的重要原因。截至6月底,房多多的数据库中拥有超过1.31亿条经核实的房屋基础信息。闭环GMV(网站成交金额)由456亿元增长至913亿元,同比增长100.2%。

但不能忽视的是,这条赛道不止段毅在打,左晖也在争。2018年4月,贝壳找房上线,定位就是开放平台,以吸引中小地产中介加盟。易观千帆指数显示,2019年8月,房多多的月活指数为21.8万,链家的月活指数为542.4万。

寻找资本支持,成为房多多突围的最后机会。但对于现在的段毅而言,上市已然不是故事的终点,房多多仍然要在激烈竞争力,迎接更多的挑战,以求不被沦为资本的附庸。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