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研发加速,基石药业-B(02616)的“暖春”将至

备受资本青睐的创新生物药企基石药业发布了上市后首份业绩,研发管线加速展现出巨大投资价值

“收入增大、亏损缩窄,一切都在正向发展。”这句话正是创新生物药企基石药业-B(02616)上市后首份成绩单的真实写照。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8月14日晚间,基石药业发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期业绩。其中,其他收入为2862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6.16倍,虽然部分是因为银行利息收入增加,但终究开始有收入进账;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2.76亿元,要知道去年同期亏损额超过了4.39亿元,同比半年时间足足收窄了约1.63亿元。

也正因投资者看到了基石药业的首份业绩的进步,8月15日,该股在二级市场呈现“高开”,最高冲至10.66港元,涨幅超过3个点之多,汇丰、瑞银、高盛等外资大行占据买盘前列。

image.png

行情来源:智通财经

大行主动买进,显然看中了基石药业的成长性与实力。毕竟,在未盈利生物医药圈内,若产品研发进度和研发实力均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短期内配以正向的业绩,这样的公司向来有较大的作为。而基石药业恰好踏入了这样的节奏,因此,其潜力值得每位投资者审视。

肿瘤免疫疗法未来一片蓝海

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攻克癌症将长期成为医学界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围绕肿瘤治疗的医药市场拥有巨大的空间。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3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729亿美元,至2017年已增长为11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11%。预计该市场规模于2022年增长至2018亿美元,并于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4070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支撑,一是全球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增长,二是癌症发病率的提升,与此同时,肿瘤科市场占全球医药市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并且癌症发病率逐年提升,因此国内的肿瘤治疗市场规模无疑的巨大的。据统计,2017年国内肿瘤科市场规模达到1394亿元,预期2022年将达到2621亿元,并于2030年进一步增至6541亿元,年复合增长达到13%左右。

image.png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癌症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迄今为止经历了几次明显变革。传统治疗肿瘤的方式就是手术摘除,虽然有一定疗效,不过主要针对癌症早期,对于发生转移的病症束手无策;之后发展为放化疗,对于多种适应症即便是发生转移,也有了较为明显疗效,但是由于放化疗的机理所致,副作用非常明显。

之后经历第二次变革,出现了靶向药,目前在医院也有广泛应用,相对放化疗更能实现“精准打击”,因此效果更佳副作用更小,但是价格昂贵;第三次变革便是免疫治疗,其优势在于除了疗效好安全性高之外,还具有联合疗法潜力,但目前同样面临费用高的问题。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国内外的生产管线大部分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成药销售相对较少,距离批量生产大规模使用还有较长时间。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7年十大肿瘤治疗药物全球市场份额中,免疫治疗药物只有9.2%,大部分还是靶向药占到约40%。而在国内,则主要是化疗药物,其次是分子靶向药,前十名中免疫疗法药物无一上榜。

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发,这意味着当前各家免疫疗法药研企业就是抢研发速度,谁能站在第一梯队,谁未来就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百舸争流的环境下,基石药业丝毫不落下风。

image.png

15条管线奠定厚实研发能力

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事实上,2015年底才成立的基石药业,早已在新药研发圈中算得上“老资历”。

远的不说,就拿此次业绩中公布的研发管线来看,基石药业拥有15种肿瘤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临床/IND和后期阶段的各5种,包括三种处于临床阶段的肿瘤免疫治疗骨干候选药物(PD-L1、PD-1及CTLA-4抗体)。

image.png

其中PD-L1抗体CS1001为核心产品,进展也最快。作为全人源、全长抗PD-L1单克隆抗体,CS1001可能降低患者免疫原性和毒性风险,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潜在的独特优势和差异化因素。

由于其疗效特性,是治疗相关癌症最安全、有效之药,市场规模也不容小觑。全球PD-1或PD-L1抗体的收益由2014年1亿美元增至2017年10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2.2%。预期2022年进一步增至364亿美元,自2017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3%。

市场不可为不大,所以基石药业在推进其研发进度上可谓不遗余力。

据了解,公司目前已经推进cHL和NKTL的两项单一疗法II期临床试验,以及用于三阶段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试验,和联合标准疗法用于治疗四阶段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试验。

4月份,还在中国启动了一项联合标准疗法用于胃癌患者III期试验。6月份,公司获批在中国启动CS1001联合fisogatinib (CS3008)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试验。公司目前正在进行CS1001的五项注册性试验,包括肺癌及胃癌等大适应症。

据业绩公告披露,2019下半年及2020上半年期间,将进行CS1001联合瑞戈非尼用于多种适应症的Ib试验,与CS3008联合用于治疗HCC患者的I期试验,与PARP抑制剂联合用于治疗实体瘤患者的Ib期试验。

当然,除了CS1001,其他管线也没有落下。截至8月份,CS3007、CS3008、CS3009、CS3010等,都实现了首例中国受试者给药。

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和跨国药企的合作,如与Bayer HealthCare LLC(“拜耳”)达成一项以中国为重点的全球临床合作关系,评估公司的PD-L1单抗药的综合疗效;与Numab Therapeutics AG (“Numab”)达成一项区域性独家授权协议,让公司潜在获得Numab独创的多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

智通财经APP认为,从当前研发情况看,基石药业的产品线属于“一超多强”局面,CS1001距离正式上市已经不远,而且“后备军”充足,更多产品整装待发。若在研产品一旦顺利上市,业绩无疑是分分钟大爆发。

“补给”不断,钱不是问题

当然,拥有如此多的研发管线,巨额投入肯定是避免不了的。财报显示,基石药业2018年研发费用达到8.5亿元,2019H1达到3.84亿元。可尽管投入极大,但其似乎并不用担心“缺钱”的问题。

image.png

因为在上市之前,该公司可就是各路资本的争相示爱的“宠儿”。智通财经AP了解到,2016年A轮融资总共融得1.5亿美元,2018年B轮融资更是得到GIC、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资本大佬青睐,总共融得2.62亿美元。

2019年2月,因上市又募得了净额20.7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所以尽管研发投入巨大,不过资本市场的“补给”也是源源不断。而发展至今,其账面上的现金余额仍旧多达33.34亿元。如此多的现金款,就过亿的研发费用而言,还不是“小菜一碟”。

image.png

综上所述,在生物医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当前,挑选一只富有成长性、可靠性的投资标的,对众多投资者而言显然较为急迫,而拥有强大资金流支持、手握多个研发产品的基石药业则完全有机会在单抗领域兑现自己潜力。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