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苹果(AAPL.US) Mac Pro 只能在中国组装?

作者: 雷锋网 2019-07-02 08:33:50
苹果(AAPL.US)正准备将其新款 Mac Pro 电脑的制造业务从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转移到中国,为何在非常时期将生产业务转至中国呢?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雷锋网”,作者肖漫,原文标题《解读 | 为什么苹果 Mac Pro 只能在中国组装?》。

近日,据媒体报道,苹果(AAPL.US)正准备将其新款 Mac Pro 电脑的制造业务从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转移到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 Mac Pro 电脑是苹果在美国组装的唯一一款主要设备,此次的生产转移意味着 Mac Pro 上的 “Made in USA” 将被 “Made in China” 取代。

据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已经聘请承包商广达电脑公司(Quanta Computer Inc.)生产价值 6000 美元的 Mac Pro,并正在上海附近的一家工厂加大产量。并且,这家上海工厂与苹果的其它供应商距离较近,能够帮助节省零部件的运输成本。

在报道中,苹果公司表示,最终组装只是制造过程的一部分,并指出 Mac Pro 电脑的设计是在美国本土完成的,而且还包含有美国造的零部件。

多年来,特朗普一直反对苹果在中国生产硬件,并多次喊话苹果 CEO 库克在美国设立工厂。苹果此举势必会引起特朗普的不满。那么,苹果公司又为何在非常时期将生产业务转至中国呢?

中国产业链条较为完整,规模较大

报道中指出,此次 Mac Pro 生产迁移的代工厂与苹果的其供应商距离接近,方便零部件之间的运输。据统计,苹果供应商及工厂,90% 都在中国。根据早前的一份统计显示,iPhone 原材料及零件供应链来自于 31 个国家,其中中国的供应商数量最多,达到 349 家。

以 iPhone 为例,不管是较早的 iPhone 7 还是最新的 iPhone XS,这款手机里面的摄像头模组,PCB 线路板,天线,FPC 柔性印刷线路板,扬声器,触控马达,玻璃盖板,玻璃后盖,金属结构件,精密连接器等都有中国供应商供货。

雷锋网了解到,此前 Mac Pro 是在美国生产的,不过,据媒体今年早些时候报道,苹果 2012 年曾大肆宣布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制造和组装的 Mac Pro 因为一颗“螺丝”而陷入难产、初期供货困难的窘境。

在那时,由于设计改变,Mac Pro 需要一种新型的特殊螺丝钉。这种螺丝钉可以在中国轻易生产和买到。但苹果想试试离得州更近的供应商,但没想到最初与他们合作的一家 20 人工厂,一天最多生产1000 颗螺丝。为了不造成 2013 款 Mac Pro 上市大跳票,苹果最终还是选择从中国进口这种螺丝。

除了产业链条完整,中国工厂的制造规模也是优势之一。由于制造规模较大,更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比如,苹果代工厂富士康在郑州的工厂占地 2.2 平方英里,可雇佣多达 35 万名工人。并且,郑州工厂有 94 条生产线,组装 iPhone 需要大约 400 个步骤,包括抛光、焊接、钻孔和装配螺丝等。苹果产品最终的组装、测试和包装能够在工厂中快速完成。

中国工厂技术先进,员工专业度高

媒体此前的报道指出,苹果公司将制造业转移至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美国工人较低,而苹果产品的组装是最耗费劳动力的环节。

但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将生产转移至中国似乎并非明智之举。如果为了降低成本,将生产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国家显得更为合理。

事实上,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 iPhone 系列在中国市场占比的不断下滑,苹果已经开始将部分生产线迁往印度、越南等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苹果已经寻找到了印度和越南作为全新的代工厂,但同中国相比,这两个新工厂的加工能力还远远不足,缺乏熟练工人与配套产业。

2017 年末,库克曾在中国的一场会议上表示,中国工厂的技术令人难以置信,苹果产品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机器和许多知道如何运行它们的人:

在美国,你可以召开工具工程师会议,我不确定我们是否可以坐满这个房间。但是在中国,你可以填满多个足球场。

另外,在媒体文章的解读中可以得知,德克萨斯奥斯汀的事例凸显了苹果将大量生产业务迁出中国时将面临的问题。苹果公司已经意识到,没有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能在规模、技术、基础设施和成本的整体情况上与中国匹敌。

雷锋网总结

苹果全新的 Mac Pro 将于今年秋季上市。不过,随着特朗普一意孤行地加收关税,苹果 Mac Pro 的最终售价是否会受影响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来中国生产的 Mac Pro 不会因为缺螺丝钉而陷入窘境。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