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步(UBER.US)和Lyft(LYFT.US)自创财务指标“美化”报表,投资者不买单

这种富有创意的会计做法令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

智通财经APP获悉,优步(UBER.US)、Lyft(LYFT.US) 和其他选择上市的大型初创公司对其新业务模式进行了大肆宣传,这些新模式颠覆了传统行业,但也令这些公司遭遇历史性亏损。

为了吸引投资者,这些公司还提出一些非常规方法来衡量其业绩表现。但到目前为止,投资者并不买账。

据了解,这两家公司都提供了他们认为能更好衡量其业绩的财务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忽略了重大开支。优步称该指标为“核心平台贡献利润”,基于这一指标,该公司去年实现利润9.4亿美元,而不是经营亏损30亿美元。Lyft采用不同方法衡量的“贡献”利润为9.21亿美元。

一些公司在上市首日表现不佳后经营状况会有所好转。而且除优步和Lyft之外,也有一些公司创造了其声称能更好反映自身业务状况和潜力的非常规财务指标。

这种富有创意的会计做法令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当时亏损公司在上市时宣扬“备考”利润能更好地衡量其财务表现。在更近一段时间,硅谷初创公司使用一些非传统的财务指标,比如“年度经常性收入”、“开票额”和“预订额”等,与传统会计指标相比,这些指标能给投资者留下更好印象。

许多公司认为,在了解其业务的增长趋势方面,这些非传统指标是更好的衡量方式。对那些能高速增长的初创公司,风险资本投资者通常会给予估值溢价,而忽略一些前期发生的大额费用。

风险资本投资者和企业家表示,举例而言,营销成本或许会让公司在初期蒙受亏损,但如果争取到的客户从长期来看能提供高利润,则现在投资发生亏损将是值得的。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