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00175)PK长城汽车(02333)民营造车双雄究竟哪家更强?

作者: 智通编选 2019-03-25 11:50:55
自主品牌之王PK中国SUV之王,吉利汽车(00175)和长城(02333)汽车到底谁更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作者为范建,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自主品牌之王PK中国SUV之王,吉利汽车(00175)和长城(02333)汽车到底谁更强?

去年底,两家公司因为“黑公关”事件而公开翻脸,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两家公司在市场上互为对手的竞争格局。最终,双方就这一事件握手言和,然竞争不会因此而停止。

最近,吉利和长城相继发布了2018年财报,斑马消费通过对双方主要数据的梳理和呈现,让外界更直观了解两家公司。

业绩PK:吉利更赚钱

对一家车企来说,百万销售、千亿营收、百亿净利这几大指标,是几道重大的坎儿,一旦迈过去,就意味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长城汽车2016年的销售量首破百万大关,同年净利破百亿,次年营收规模即突破千亿大关。

而吉利汽车实现这几个“小目标”的时间均比长城汽车晚。吉利汽车2017年同时实现百万销售和百亿净利,2018年才首次实现千亿营收。

长城汽车在2016年实现百亿净利润之后,次年即遭遇净利腰斩。2018年,营收微降,跌破千亿,52.1亿元的净利润,也与百亿相距甚远。

从上表也可以明显看出,长城汽车的毛利率不如吉利汽车,这也是其盈利能力不如吉利汽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长城汽车表示,2018年公司加大优惠力度,让利消费者导致毛利率略有下滑。毫无疑问,让利也是销售压力使然。

销量PK:吉利销量大涨长城汽车在2016年销量突破百万大关之后,几乎就止步不前,公司推出了全新品牌WEY也未能将长城汽车销量再带上一个新的台阶。2017年,吉利汽车迎头赶上,超过长城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车企。从2018年的销量对比来看,吉利已将长城甩得更远。即便如此,长城汽车旗下哈佛品牌仍连续9年夺得中国SUV市场冠军,还是当之无愧的中国SUV之王。

从上表可以看出,长城汽车的平均出厂价明显高于吉利汽车。

这与两家公司的产品结构有关。长城汽车主打SUV,而吉利汽车产品线更丰富,产品覆盖面更广,进而拉低了单车价格。

最近几年,面对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长城汽车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低端产品逐渐淡出,新推出的车型向更高价格区间发展。

2019年的销售目标,吉利汽车为151万辆,与2018年基本持平;长城汽车则将目标定在了120万辆。

今年1-2月长城汽车累计销售18.07万辆,同比增长7.35%;同期,吉利汽车销量24.19万辆,同比下降9%。

费用PK:长城投入研发更大气销售费用率方面,两家厂商差别不大,而管理费用率吉利汽车明显高于长城汽车,这与两家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截至2018年末,吉利汽车的员工数为5.24万人,长城汽车为6.36万人。

长城汽车一贯重视研发投入,也始终坚持研发“过度投入”,这一费用支出长城汽车明显优于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2018年的研发投入为19.26亿元,其中费用化5.49亿元,资本化13.78亿元。

往年一直坚持研发投入费用化的长城汽车,今年也开始玩起了财务技巧。将39.59亿元的研发投入,分成了费用化和资本化,其中资本化达到了22.16亿元。这一变化,能很大程度提升公司业绩。

新能源PK:吉利抢得先机各大汽车厂商在抢占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同时,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提前布局,这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未来。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产品数量明显高于长城汽车,长城汽车一直专注于做大SUV,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略显迟缓。

长城汽车在2018年才推出新能源品牌欧拉,上市iQ和R1两款车型,以及WEY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8。

吉利汽车表示,未来两年将投放超过30款新能源车型,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

长城汽车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值得外界期待。该公司除生产宝马MINI纯电动汽车之外,还将生产自有品牌电动汽车。光束汽车目前还在审批中。

汽车金融PK:长城盈利更强

造车卖车的同时,顺带做做汽车金融延伸汽车产业链,这是很多汽车厂商都在干的事。两家公司在汽车金融规模上相差不大,规模相对略小的长城汽车,其汽车金融盈利能力优于吉利汽车。

高端品牌PK:相差不大

吉利和长城旗下的全新品牌领克和WEY,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外界拿出来做比较。两个品牌产品均在2017年正式上市,2018年是首个完整的自然年。从销量数据来看,差别不太大。

吉利汽车表示,领克的加入,让公司的单车售价有了明显提升,公司认为领克01的销量和售价均超预期,领克公司的净利润也从上年的亏损0.7亿元转为盈利6.68亿元。

WEY的盈利能力如何?长城汽车并未在年报中单独公布。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