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协议?无协议?延迟?英国“脱欧”迎来投票周

作者: 智通编选 2019-03-11 19:25:22
距离3月29日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20天,英国漫长的“脱欧”之旅迎来新的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凤凰网国际智库”,作者:安峥。

“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脱欧’过程中集中展现。维持政治稳定的共识被打破了,但各方又无法找到形成新共识、重回政治稳定的办法。”

距离3月29日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20天,英国漫长的“脱欧”之旅迎来新的节点。下周首相特雷莎·梅将在议会开启“三连投”:3月12日新的“脱欧”协议再次在下院闯关;3月13日投票决定是否“无协议‘脱欧’”;3月14日投票决定是否“推迟‘脱欧’”。

有协议?无协议?还是延迟“脱欧”?有评论称,眼下事态还在发展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们并不希望看到“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

给议员们三次机会

自去年底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以来,英国政坛炮火连天,争议不断。今年1月,英国议会下院更是以230票的差距否决了这份协议,让梅品尝到英国现代议会历史上最惨重、最具侮辱性的失败。此后,她派代表回到布鲁塞尔,试图就修改协议与欧盟谈判。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随着3月底“大限”将至,面对“疑欧”势力的逼宫,困兽犹斗的梅首相甩出“撒手锏”:连环投票。3月12日,英国议会将就新的“脱欧”协议举行投票;如果协议无法通过,3月13日让议会决定是否同意无协议“脱欧”;如果第二招也没有奏效,3月14日让议会决定是否应推迟“脱欧”大限。

特雷莎·梅说,她希望给议员们提供三次机会。那么,议员们又将如何把握这些机会?美国VOX网站认为,这一定程度取决于英国和欧盟的谈判进展。

“铁板”会不会有裂缝

英国议会下院领导人7日表示,议会下院将在12日表决“可能包含修改内容”的“脱欧”协议。有评论指出,英欧能否就协议中爱尔兰问题取得突破,成为投票前的最大悬念。

“爱尔兰备份安排”是“脱欧”协议的一项“保底”条款:如果英欧在“脱欧”过渡期内未谈妥贸易安排,过渡期结束时,为了确保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不出现“硬边界”,英国将继续临时保留在欧盟关税同盟,有批评者担忧,这一安排不设截止期,而且英国退出须经欧盟同意,会有让英国永久滞留欧盟的风险。这项安排可谓同时点燃了英国政治光谱两端以及北爱民主统一党的怒火。“硬脱欧派”认为,英国仍将受制于欧盟;“亲欧派”认为,英国应该始终留在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里;北爱民主统一党担心会在北爱和英国其他地区之间划出一道“事实边界”。在1月举行的议会下院投票中,这项安排毫无悬念地成为众矢之的。

舆论分析认为,12日的下院投票要想通过,关键在于欧洲和英国能否对“保底安排”进行微调。路透社指出,5日英国检察总长考克斯赴布鲁塞尔谈判,提出一套新方案:强化独立仲裁委员会的作用,授权其决定何时终止“备份安排”。但有欧盟外交官透露,这个想法已遭欧盟驳回。

VOX网站指出,8日欧盟首席“脱欧”谈判代表巴尼耶也提出了两种替代选项。第一,欧盟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证,即“爱尔兰备份安排”只是一种临时安排和最后手段,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第二,对“备份安排”进行微调,只要北爱尔兰与欧盟保持一致,英国就可以单方面退出关税同盟。

英国智库“英国在变化的欧洲中”主席阿南德·梅农认为,第一项法律承诺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转变,因为它比现有协议承诺得更多。美国记者简·科尔比指出,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不希望北爱受到与英国其他地区不同的对待,而第二种计划肯定会造成这种局面,估计梅政府接受的可能性不大。

“铁板会不会出现裂缝?”彭博社称,英方已将10日晚或11日凌晨视为与欧盟磋商的最终期限,以便为议会表决前审读“脱欧”协议文本留出时间。英国外交大臣亨特说,他对磋商在本周末取得突破仍“抱有希望”。

“将你一军”的策略

“英国‘脱欧’仍在一个动态过程中,随着期限将近,表面趋于平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但就前景而言,无外乎三种:如期有序“脱欧”、无协议“脱欧”、延期“脱欧”。目前来看,尽管梅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梅能争取到议会多数的迹象,英国从欧盟手中拿到让步的难度也不小。因为就双方来说,任何一方突然的立场变化,都会引起很大连锁反应。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认为,爱尔兰边界问题的确是个重点,但并不是英国方面的全部关切,双方能否达成突破尚不确定;即使达成了,也不能保证协议就能获得议会下院多数支持。因为议员还有其他诉求,如单一市场问题、金融中心地位问题等。议员们的核心思想是不想吃亏,但他们又不知道该拿出怎样一个既不吃亏、又让各方满意的协议。

按照梅的计划,如果经过种种努力,“脱欧”协议还是无可奈何地被否决,她也有两条“后路”。议会将在13日和14日额外再举行两场投票:是否希望无协议“脱欧”;是否希望推迟“脱欧”。

有观点指出,将两个“失败选项”都摆上台面,这是梅“将你一军”的策略,同时给“亲欧派”和“疑欧派”议员施加更大压力。因为一边是灾难性的后果,另一边是可能夜长梦多,甚至出现第二次公投的历史性倒退。

英国企业、地方政府和亲欧盟的分析人士都警告称,如果不能与欧盟就贸易安排达成协议,可能会造成巨大破坏,并导致负面的经济影响。英国媒体警告称,食品和药品将大量短缺,人员和货物将大面积滞留边境;更不要提制造业将遭受的重大打击。不过,也有一些保守党成员驳斥上述担忧,认为这是虚张声势、散布恐慌。

舆论猜测,尽管严重分裂的英国议会无法就很多问题达成一致,但有一点例外:它不希望在无协议情况下离开欧盟。因此,“无协议脱欧”估计会遭到否决。田德文指出,欧盟自然不希望看到“无协议脱欧”,但它并不很“害怕”,反倒是英国承受不起。

延期相当于“耍赖”

如果剔除了“无协议脱欧”的选项,英国议会将在14日启动第三场投票,是否寻求延长《里斯本条约》第50条的最后期限。

特雷莎·梅说,如果英国要求延期,将是短暂延期。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迈克尔·利恩表示,所有迹象都表明,英国可能只延期两个月或三个月。欧洲议会选举将于5月举行,新当选的成员将于7月开始他们的任期,因此,英国应该在那之前退出欧盟。

“但这引出另一个问题,”利恩指出,欧盟一定会做出反应,质疑延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欧盟领导人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他们不愿给予英国延期,因为那只会让英国陷入更多争论;但另一方面,欧盟也不希望出现“无协议脱欧”的混乱局面,这对欧盟来说也是件坏事。因此,欧盟很可能网开一面。不过,延期需要27个欧盟成员国一致批准,而且它们可以附加新的条件。

崔洪建认为,延迟“脱欧”其实是英国方面的“耍赖”之举,它既不能如期完成《里斯本条约》第50条,又不想承担“无协议脱欧”的局面。田德文指出,延期不是目的,它也会引发更多质疑,英国在等什么?它清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吗?争取来的几个月时间足以化解眼下千头万绪的纠结吗?

据英媒报道,英国短暂推迟“脱欧”期限的方案,得到了布鲁塞尔大体积极的回应。欧洲议会比利时议员菲利普·兰贝茨说,“无协议脱欧”“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另一位欧盟官员说,“听到英国理性的声音是件好事”。专家认为,欧洲方面态度开放可想而知,它们也不愿因为拒绝延期而为“无协议脱欧”背黑锅。美国VOX网站认为,欧盟很可能在3月21日开始的欧盟峰会上做出这一决定。

对于可能的“脱欧”前景,美国记者简·科尔比还提出一种大胆猜测:梅是否会就新的“脱欧”协议进行第三次投票。阿南德·梅农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2日协议被否决的程度,这次不太可能像上次那样拉开230票的差距。如果票数接近,比如10票左右,梅很可能会进行第三次尝试;但如果票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即使是50或60票,“我不确定进行第三次投票是否还有意义。”

英国政坛变得更激进?

“无论下周的投票结果如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评论指出,“脱欧”已经让英国政坛变得更激进。“还记得英国政治像炸鱼薯条一样的日子吗?安全可预测、经常令人失望,但很少走极端。那些节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稳定、可靠的英国已经变得危险、错乱。”

英国独立智库“英国影响力”学者乔纳森·利斯认为,“脱欧”之所以陷入泥潭,一部分原因在于英国政府当初“动机不良”:决心结束欧盟人员的自由流动,并把这一问题凌驾于一切之上。如今英国真正的风险在于,新的极端主义无法得到遏制。全国性的讨论变得更加极端;无论“脱欧”与否,公众的愤怒都会加剧;政客们找不出替罪羊,极右翼势力将进一步受到鼓舞。

田德文指出,自启动“脱欧”以来,确实出现一些政坛面貌更激进的迹象:如2017年6月的大选中,光谱更激进的工党赢得超乎想象的议席;以温和理性形象上台的梅政府反倒没能扩大支持面,如今更是激起更多不满。“放眼欧洲,英国一直是比较理性的声音,但却做了一件极不理性的事,让自己始终无法脱身。”

就英国政府当初把“脱欧”推向公投的初衷而言,崔洪建认为,它说明传统的政治体制难以为继,领导层寻求变革,以实现更有效的治理。然而,随后出现的激烈斗争和混乱局面远远超出预期,更是佐证了一个现实:英国政治体制已经很难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民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民众的呼声。与此同时,英国缺乏有担当的政治家和政党,政客们总是把个人利益包装成党派乃至国家利益,利用制度漏洞展开博弈。“各种矛盾与冲突在‘脱欧’过程中集中展现。维持政治稳定的共识被打破了,但各方又无法找到形成新共识、实现政治稳定的办法。”

英国议员们如今把批评矛头对准首相,但在崔洪建看来,梅从仓促上任的那天起,就注定是个悲剧性角色。她曾被寄予“新铁娘子”的厚望,面对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她对大势具有清醒认识,看到了“反脱欧”逆流可能引发社会更深的矛盾和分裂,展现出理性和强硬的一面。但她也犯下误判形势的策略失误,既想守住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却又无法凝聚更大共识,无法找到个人利益、党派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契合点。

“没有人知道英国离开欧盟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是否会离开,”乔纳森·利斯说,过去人们可能觉得英国很无聊,但现在,不会有人喜欢一个危险的英国。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