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和奔驰会不会合并?

作者: 智通编选 2018-12-20 21:23:15
对于宝马和奔驰而言,也许此时是一个绝佳的合并时间点。但由于人性的弱点,外界还并没有为他们的合并,带来足够多的压力。

本文来自“建约车评”微信公众号,作者余建约。

这几天,全世界的观众朋友们再度被宝马和奔驰刷屏,各种“在一起”的消息甚嚣尘上。

12月18日,宝马和奔驰出行业务的合并交易,通过了最后一个主要市场——美国的反垄断审查,为该起并购的实现扫清了最后的法律障碍。鉴于此,宝马和奔驰决定,双方所有的出行及相关业务的合并将会在2019年1月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12月19日,有媒体报道,宝马和奔驰正在探讨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希望在纯电动整车平台、动力电池和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深度的联合研发。

在更早的时候,这两家还联合奥迪,收购了著名的地图供应商Here,以及在欧洲共同建设充电桩。

这个时候,人们不得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宝马和奔驰会不会合并?Who knows!宝马和奔驰该不该合并?是的!

传统车企的日子,正变得愈发艰难。而豪华车巨头的日子,出人意料地更为糟糕。

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都收获了一份甚为尴尬的Q3财报。

作为全球豪华车的老大,戴姆勒-奔驰在2018年的3季度,销量同比下滑4%,营收同比下滑1%,净利润同比下滑21%;宝马同期销量同比增长1.5%,营收增长增长3.3%,利润同比下跌23.9%。

(宝马的业绩持续下挫)

显然,下一个季度,财报的表现将会更加难看。因为中国市场在Q4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跌;同时,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还将加剧。这些都将会拖累宝马和奔驰的财务表现。

此外,欧洲市场开始实施严苛的WLTP排放标准,美国的贸易孤立主义导致关税的上升,都将会给这些豪华车的巨头的经营带来压力。

在这样的流年不利中,豪华车市场,率先经受到了来自科技圈的“野蛮人”的袭击。尤其是在2018年的Q3,情况开始急转直下。

在不同的行业,替代竞争者的攻击路线并不相同,比如有些从低端市场开始入侵,逐步向高价位市场逼近;也有的,会从高价位市场率先发动攻势。

不幸的是,智能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攻击,是从高端市场开始的。因为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网联,都会显著增加汽车制造成本,只能先做高端车型。

来自于硅谷的特斯拉,起先只在10万美金以上的市场,对宝马、奔驰和奥迪们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尽管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X在这个细分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特斯拉的这两款车加起来年销量才7.6万辆,相对比于宝马、奔驰每年200多万辆的产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8年的Q3是故事的转折点,也是心理预期上的转折点。

在这个季度,特斯拉成功地解决了Model 3的制造麻烦,当季交付车辆达到了56065辆,加上27710辆Model S和Model X,这家公司的单季度销量高达83775辆,其中美国市场的销量达70000辆。

这样的业绩的取得,还是基于特斯拉的Model 3尚未在欧洲和中国展开销售的背景下取得的,还是在特斯拉面临着严重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取得的,还是在Model 3的“丐版”起售价高达4.9万美金、平均零售到达6万美金的背景下取得的。

没有人可以预测,接下来的2019年,特斯拉的销量将会达到多少?是40万辆,还是50万辆?

但是,无论如何,如此规模的销量,将会给豪华车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杀伤。特斯拉的收获,就是宝马和奔驰们的损失。

失血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特斯拉的进攻,对于大众、丰田、福特和通用们而言,也许感觉还会好一点,至少在眼前,还没有大肆吞噬掉他们的市场份额。

但是,特斯拉是宝马和奔驰们不得不直面的噩梦。

除此之外,Alphabet的Waymo,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已经启动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随着该公司向FCA和捷豹路虎预定的8.2万辆自动驾驶汽车逐步生产出来,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高速发展。

而自动驾驶技术,在私家车上的应用,显然也会率先出现在豪华车市场。

另一方面,苹果的SPG的员工数量在急速扩军,他们已经从特斯拉挖来了该公司负责研发和制造的高级副总裁Doug Field,出任SPG的副总裁,苹果的iCar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这些都将会给宝马和奔驰在接下来的运营中,带来实质性的伤害。

竞争对手分外强大。

作为全球豪华车市场无可争议的王者,宝马和奔驰,将不得不在汽车的创新科技上进行坚决的投入。包括电动化、自动化、车联网等核心领域……

所有的燃油车企业,也许可以用观望的心态看待电动化的浪潮,但豪华车企无法围观,它们必须要率先捋起袖子投入到这场变革。

因为作为一个高端品牌,他们的消费者们,会期待着这些品牌是环保的先驱。这也是为何沃尔沃、凯迪拉克、英菲尼迪这些品牌,在电动化上,都制定了非常激进的计划。

宝马和奔驰无法凝视着特斯拉在电动化的进程上发力狂奔,他们的车主们,无人忍受在与特斯拉车主的PK中,处于鄙视链的下端。但是,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然而,电动化的投资耗资甚巨。

宝马和奔驰们,在动力电池上的布局上显得异常被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宝马不得不给宁德时代下了一个47亿美金的订单。为了保证电池的就近供应,还不得不出了主要的建设费用,让宁德时代在德国的图林根州建设了该国的第一个动力电池厂。

戴姆勒-奔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疯狂地向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二线动力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下了一个200亿欧元的订单,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很不真实。

要知道,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的市占率约为40%,而比亚迪达到了20%,孚能科技的市占率仅为4%。

为了解决电动化的问题,大众汽车集团准备在2023年之前,在研发上投入300亿欧元。对于宝马和奔驰而言,特别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口袋。

如果不发生合并,联合研发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自动驾驶是另外一个不得不重金投入的领域。

在2016年,宝马就联合Mobileye、德尔福成立联盟,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然而,这个联盟正面临着Alphabet的Waymo,苹果,通用、本田和软银加持的Cruise,特斯拉,以及中国的百度Apollo和阿里的强有力竞争。

与此同时,大众正在与福特进行紧锣密鼓地磋商,拟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这个时候,自动驾驶研发的入场券门槛,已经提升到了100亿美金,这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将会是巨大的财务负担。

另外一个不利的消息是,承担重任的Mobileye尽管在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L4级别的研发进展令人失望。该公司在今年5月份,高调对外展示自己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demo,结果以闯红灯告终。

戴姆勒-奔驰在自动驾驶领域更是极端被动的,其甚至不能在2021年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通常情况下,领先者的计划是在2019年实现L4的商业化落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宝马和奔驰在自动驾驶领域里抱团取暖,是一个非常理智的抉择。要么加大投入,要么就此放弃,把资源集中在其他领域。

除此之外,电动车的电气电子架构,包括后面的车联网系统,已经成为车企们竞争的新焦点。尤其是车联网系统,这是德系和日系传统汽车强国的噩梦。

全球最好的互联网开发人才,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

哪怕宝马和奔驰希望在这方面发力,都恐怕都需要在中国组建研发中心,开发车联网系统。据车评君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其车联网系统开发的主力,都依赖于中国的第三方团队在推进。

但截至目前,他们的系统还仅仅是依托于安卓的系统进行深度定制,并没有像大众汽车集团那样,打造一个全新的“vw.OS”。

如果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投入,也需要准备几十亿美金的预算。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沉重地伤害他们的利润,影响到他们的现金流。截止2018年9月30日,宝马账上的现金只剩下89.75亿欧元,戴姆勒的现金储备是150.14亿欧元。

鉴于如此之多的利空消息,资本市场对它们的未来也是极度看衰的。看看戴姆勒奔驰过去一年的股价吧,近乎腰斩。

宝马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形势比人强。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双方进行战略联盟,基本上是可以预期的,包括在某些具体的业务领域成立合资公司,都正在发生……

但真正高效的,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的,还是合并。

宝马和奔驰,这对全球豪华车市场的“生死对手”和“夺命双雄”,曾经爱过。

在很多年前,宝马和奔驰其实是一家,共同被一个叫做匡特的家族所控制。宝马被二哥赫伯特-匡特掌控,而戴姆勒-奔驰的大股东则是三弟哈拉尔德-匡特。

只是在1967年的时候,哈拉尔德-匡特在一次不幸的飞机失事中罹难,这个庞大的家族不得不分家。

哈拉尔德-匡特的遗孀和5个女儿选择了出售戴姆勒-奔驰的股票,并获得了一笔巨资,进入了家族财富投资领域。

赫伯特-匡特则带着他的家族,继续在实业里奋战,并牢牢地控制住宝马汽车的控制权。他们的坚持,造就了德国、甚至于全欧洲范围内最有钱的家族。

2018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显示,这个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之一,苏珊娜-克拉滕身家达265亿美金,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到了36位。她的弟弟史蒂芬-匡特身家达225亿美金,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44位。

截止目前,史蒂芬-匡特持有宝马公司25.8%的股权,苏珊娜-克拉滕持有的股份达20.9%。但是,这两姐弟加上他们的母亲约翰娜-匡特女士控制的公司,掌控了宝马集团92.8%的投票权,基本上属于说一不二。

戴姆勒-奔驰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股权极度分散。现在的第一大股东赫然是浙江台州人李书福,拥有戴姆勒9.7%的股权,第二大股东是科威特投资局,持股比例为6.8%,第三大股东为雷诺-日产联盟,持股比例3.1%。

由于是同股同权,哪怕是最大的股东李书福,都不具有单独召集股东大会的权限。戴姆勒-奔驰的现状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内部人控制”的公司。

宝马集团股权的高度集中,以及戴姆勒奔驰股权的高度离散,再加上这两家企业的历史渊源,使得合并成为一种可能。

当然了,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豪华车巨头,要想真正合并,依然面临着重重的、巨大的挑战。

首先,还会有尊严和面子的问题。

尽管目前的竞争形势非常严峻,且长期趋势令人沮丧。但长久以来,经营豪华品牌所形成的骄傲和自豪感是无与伦比的。

经营管理层,是否能够在还没有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做出最佳选择,实在令人怀疑。而且合并之后,最现实的问题是管理岗位的减少。

通常情况下,进行合并的企业,都是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在互联网行业,人们的心态会更加积极一点,强强联手的情况则会时常上演。

其次,需要克服工会的阻力。

在汽车行业,任何一次兼并重组,都将会涉及到与工会旷日持久的谈判。比如此前PSA收购通用在的欧宝,只有在承诺不削减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工会代表们才满意而归。

这些工会代表们在多数情况之下是不顾企业的死活的,因为他们代表了工人的利益。他们回去的时候,不能够告诉工人们说,不好意思,没有保住你们的饭碗。

在欧美,尤其是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搞定工会并不容易。甚至是这次通用汽车试图关闭5个汽车工厂,在宣布之后,就引发了轩然大波,当地的社区,政府,议员,乃至特朗普持续不断地敲打通用CEO玛丽-芭拉,使得她不得不公开表态,将妥善安置被关闭工厂的工人的就业问题。

在德国,监事会(相当于中国的董事会)的成员里面,有一半是工会代表。通常情况下,20人的监事会中,有10人来自于工会。

这样的谈判的难度,一定是巨大的。

还有,需要通过政府的反垄断审查。

德国豪华车巨头的合并,通过欧盟的反垄断审查,问题不会太大。但是,他们将会面临着美国、中国反垄断审查部门的严厉审核,这将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

这样的反垄断审查,其实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实力,还包括政府的人缘,以及整个德国和欧盟的经济和外交战略。

这个挑战恐怕也是巨大的。

最后,操盘如此巨大的一个并购,在执行层面上也挑战重重。

1、要有好的交易结构,如何定价首先就会变得很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各方股东的支持。

2、要有好的组织架构,这样才能够让现在管理层感到愉快。并在接下来的融合中,能够发挥出足够的作用。

3、融合。慕尼黑人和斯图加特人,能不能惺惺相惜呢?不确定非常大。

一般情况下,要操盘如此大的一次兼并重组,恐怕需要卡洛斯-戈恩这样的铁腕人物。然而,连戈恩这样的强人,都已在“宫廷政变”中锒铛入狱,这对于宝马和奔驰现在的舵手们而言,更加增加了对操盘合并的畏难情绪。

对于宝马和奔驰而言,也许此时是一个绝佳的合并时间点。但由于人性的弱点,外界还并没有为他们的合并,带来足够多的压力,比如特斯拉的销量还是不够大,宝马和奔驰的经营状况看起来还可以,苹果的iCar看起来也遥遥无期。

但遗憾的是,往往等外界的压力足够大的时候,再试图合并,恐怕又追悔莫及了。

但愿我低估了匡特家族第四代成员们的勇气和决心。更应该祝愿他们能够在一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