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学前教育规范:不让上市不等于不让赚钱!

作者: 2018-11-18 11:10:06
《意见》明确规定了不让幼儿园上市,遏制的只是过度逐利或者以幼儿园为工具变现走人,并不是不让民办园挣钱了。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刺客见闻。

11月15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媒体和市场的焦点是文中第七大点第24条的最后一句话“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在美股上市的红黄蓝应声暴跌,最大跌幅超过60%。红黄蓝上次暴跌还是一年前的虐童案,那时候也没跌这么惨。第二天香港市场大批教育类股票也出现大幅下跌,市场担心幼儿园不让上市后,K12和其他教育类公司上市之路也会受到影响。

一份文件,最重要的不是具体某一条,而是文件的起点和立意。《意见》在具体条款之前的开头两段的表述才是文件的核心:

《意见》第一句是:“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就表明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态度:“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思是学前教育是整个国家的大事,意味着国家层面的投入要加大;“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意思是办学不能以过度逐利为目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可以在办学的过程中赚钱和获得合理回报,但出发点和动机不能是去过分逐利的,更不能为了逐利而损害社会公益。

《意见》第二段的主体是:“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从这段的表述来看,国家认为学前教育存在很大问题需要迫切解决。而后面的所有条款,都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说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根据财政部披露的财政收支情况,2017年度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只有1,182.35亿元(人均0.26万元),远低于小学教育8,205.87亿元(人均0.81万元)、初中教育5,184.24亿元(人均1.17万元)、高中教育2,841.06亿元(人均0.72万元)和高等教育4,334.89亿元(人均1.15万元),只占到全部普通教育投入23,792.38亿元的4.97%。

为什么说“学前教育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根据教育部披露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0万所,学前教育入园儿童1937.95万人,在园儿童4600.14万人,幼儿园教职工419.29万人,专任教师243.2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9.6%;民办幼儿园16.04万所,入园儿童999.32万人,在园儿童2572.34万人。学前教育阶段,民营幼儿园数量占比达到62.9%,新入学比例达到51.57%,在园儿童比例达到55.92%。非民办幼儿园园均儿童为214.36人,民办幼儿园园均儿童数量为160.37人。

25.5万所幼儿园是个什么概念呢?据统计,全国居委会和村委会数量大约是66.25万个,也就是说,平均2.56个居委会或村,才有一个幼儿园。而其中60%以上还是民办幼儿园,平均7个居委会或者村,才有一个公办幼儿园!

79.6%的毛入园率是个什么概念?根据教育部统计推算,全国接受教育适龄儿童有约5700万,意味着超过1000万适龄儿童没有幼儿园可上!

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有钱人可以自主选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绝大多数国民孩子的学前教育还得靠国家来保障。当前民营幼儿园数量占比超过6成、在园儿童数量占比超过5成的情况是很不正常的事情。所以说,不是民办幼儿园办多了,而是国家投入太少了。

这个《意见》级别相当高,意味着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供给。

《意见》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并且要求“按照实现普惠目标的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这个要求还是很高的,假设未来两三年人口结构不出现巨大变化,适龄儿童总量大约在5700万人左右,85%的毛入学率意味着在园儿童要达到4845万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原则上达到50%即2422.5万人,当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总数只有2027.8万人,增幅要接近20%!眼看着就已经到2019年了,要达到这个目标,快速新建恐怕来不及了,只能扩招人员扩招孩子。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收购或者收编民办园,现在民办园的在园幼儿一共2572万人,在民办园不增加的情况下,公办幼儿园要达到50%的比例也要“抢人”约150万。也就是说,政策上已经预留了部分民办园退出的空间。

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意味着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要达到至少1453.5万人,按照民办园平均在园幼儿160.37人计算,普惠园数量约9.1万家,占全国民办幼儿园数量比例达56.5%。当前没有普惠园和营利园的统计数据,2017年9月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才明确民办教育可以营利,所以大部分的幼儿园应该还是普惠园,新设的民办幼儿园可能是营利性为主,还有部分在办理从非营利向营利专制过程中。可以预见的是,《意见》出台后新建营利性园及非营利转营利可能会受到限制了,规范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

除了增加公办及普惠园的供给外,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办学质量的关键是老师,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7年全国幼儿园师生比(专职教师,不含职工)为1:18.91,远高于其他普通教育师生比(小学师生比为1:16.98,初中1:12.52,高中1:13.38)。可见幼儿园老师人数严重不足,更不用说质量了。营利性幼儿园可以提高教职工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更多幼儿园能保证达标就不错了。营利性幼儿园收费高营利能力强也不一定把钱更多花在员工成本上,毕竟牌照控制下幼儿园整体供给不足竞争压力不够,少支付的成本就是利润。

《意见》中专门列了一大部分要求“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职工配备数量、地位和待遇、培养培训及管理都做出了详细要求;另专门列了一大部分要求“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对办园条件、保教结合、教研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都做出了要求。并且明确了督导问责机制:“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对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督查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督导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省一级建立专项督查机制,加强对普惠性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等政府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地区予以表彰奖励,对履行职责不力、没有如期完成发展目标地区的责任人予以问责。”

期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督导下,用一两年的时间,能够较大程度上解决“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在加大供给的同时,另一个重要的点是遏制过度逐利,不让上市只是解决文件开头提出的“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不让上市、不让资本化,并不是不让挣钱!这两点有着巨大的差异!

根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全国民办学校一共17.76万所,其中幼儿园16.04万所,占比高达90.32%;民办学校在校生一共5120万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儿童2572.34万人,占比达50.24%。也就是说,除了培训机构外,民营资本在教育领域的主要投资是幼儿园,显然是因为这块领域利润丰厚。据媒体统计,幼儿园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0%-30%,3年多回本很正常,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显然足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民办幼儿园有超过16万所,已经上市的和正在打算上市的、或者资本介入的,不足整个市场的5%,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幼儿园看中的并不是将来可以上市变现而是高额的回报和稳定现金流,以及孩子背后的家长资源。

《意见》明确规定了不让幼儿园上市,不让幼儿园的投资人把相关股权证券化变现,遏制的只是过度逐利或者以幼儿园为工具变现走人,并不是不让民办园挣钱了。

第一,留给营利园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根据《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营利性园的占比依然可以在20%,意味着还可以有接近1000万幼儿可以选择营利性园,这个市场依然非常庞大!

第二,供求关系依然有利于营利园发展。从79.6%的毛入学率到85%的毛入学率,幼儿园总供给不会大幅增加;营利园总量控制了,新增营利园也会减少,意味着营利园的供应量会减少,高品质营利园会更加稀缺,相应家长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第三,收费价格虽受监管但依然可以市场调节。《意见》第十一条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园(包括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具体办法由省级政府制定。营利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由幼儿园自主决定。地方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园收费的价格监管,坚决抑制过高收费。”

不过,对于连锁加盟模式扩张的幼儿园,以后难度越来越大了。根据《意见》的要求,“实施加盟、连锁行为的营利性幼儿园原则上应取得省级示范园资质”,一方面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政府主管部门给连锁经营的营利性幼儿园做了质量背书,对高品质营利园其实是有利的。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意见》只是限制上市公司收购以及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并没有限制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投资营利性幼儿园,甚至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上市公司设立普惠性幼儿园还可以获得补贴。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携程幼儿园虐童案、上海中芯国际小学霉包子案等案件,均引起了舆论的巨大关注。相信没谁反对企业赚钱,赚不到钱谁会去参与这项事业?只有能赚到钱,孩子们才可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市值财富的诱惑下,过度逐利的校园一边疯狂压榨老师的工资,一边从家长手里收取高额学费,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过去若干年,国家在学前教育的投入少了,出现了“底子薄、欠账多”的情形,学前教育成了短板。国家层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力增加公办园和普惠园的供给,“充分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规范营利园过度逐利的行为,督促提高办学质量,对整个国家是好事。

民办园不准上市了,K12及其他民办教育资产会否将来也会受限制?同样具有公益性的医院会否将来也受限制?或者说,哪些行业其实是不太适合成为上市公司的,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挣钱不是问题,证券化上市也不是问题,问题更多在于监督机制尚待健全整个行业尚不规范时面对巨大利益时人性的扭曲。人性和道德是靠不住的,终究还是要靠规范和制度、法律来解决问题。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