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师如何在恐慌中获利

作者: 云锋金融 2018-10-12 20:06:43
在贪婪与恐惧中摇摆不定,注定了韭菜的宿命,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本文来自“云锋金融”微信公众号,作者林弘炜,李好。

当股市一泻千里时,我放眼望去,只见四面八方,十二个股民里,有四个吃挂面,八个吃方便面。

在贪婪与恐惧中摇摆不定,注定了韭菜的宿命,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有韭菜,就有投资大师。换谁都想成为后者,而不是前者。

那么,那些举世闻名的投资大师,他们在如今天一般的市场恐慌中,都是持什么态度呢?

暴跌中的选股与坚持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说这句话的,是彼得·林奇,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明星的明星基金经理,可谓基金经理中的战斗机。这位哥到底有多牛呢?

打个比方,假如你在在1977年1月1日,分别投资100美元到标普500和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那么到1990年,这100美元就变成了2670美元,翻了26.7倍。而同时期的标普500只涨了5.7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世界上表现最好的基金。

他的基金表现能够把大盘表现按在地上摩擦,离不开优秀的选股能力,以及选股之后坚定持有的信心。

在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狂跌近20%,无数富豪转眼沦为赤贫,许多人不堪重负走上天台。彼得·林奇掌管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天之内损失了20亿美元。但他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陷入恐慌。

他说,“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1987年10月的行情让人感到惊恐不安,许多人在恐慌中廉价抛出股票。没想到当年11月份股市开始稳步上扬。到1988年6月时,市场已经反弹了400多点,涨幅超过了23%。

后来彼得·林奇又经历过数次大跌。每一次大跌之后的恐慌踩踏都成了他入场买入便宜股票,收割韭菜的机会。市场腥风血雨,只见他疯狂地来回收割,并留下收割名言三条:

第一,不要因恐慌而全部贱价抛出股票。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出价格往往会非常之低。

第二,对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坚定的勇气。

第三,要敢于低价买入好公司股票。暴跌是赚大钱的最好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暴跌是赚大钱的好机会。

我们注意到,以上的名言有一个充要条件,那就是持有“好公司的股票”。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好公司的股票”?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看的是两个板,天花板和地板。天花板指一个公司发展前景有多好,成长性多强。而地板指公司即使破产清算,最差情况能值多少钱。

以林奇逆势抄底汽车板块为例。

在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美国车普遍耗油高,美国汽车市场很快被轻巧低耗的日本车侵蚀占领。

汽车行业顿时陷入萧条,美国汽车销量一泻千里,汽车股价跌跌不休。

当时市场对于汽车股的看法极度悲观。以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为例,整个华尔街都认为克莱斯勒即将面临无可挽回的破产。

但林奇没有被市场悲观的情绪影响,亲自去调研了汽车行业。

他先调研了福特公司,结果发现不但福特公司不错,克莱斯勒财务状况更好,账上就有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资产。单单这一点,就足以打破华尔街认为克莱斯勒会破产的预言。

随着进一步调查,林奇发现克莱斯勒产品质量在业内有口皆碑,开发创新上也充满活力。而且从一位公司的高层营销主管那里得知,他们刚刚推出一款新车型,即“T5型微型旅行车”。新型车不但耗油减少,后备箱空间大,非常符合美国人拖家带口,携带大量行李的出行需求。林奇很喜欢,相信这种新车型将会带来销量上的逆转。

如此来看,地板有了,天花板也有了。

1982年春夏之际,他坚定地作出判断,压上监管允许的最大投资规模,不断地买进克莱斯勒,把克莱斯勒打造成他的第一重仓股。

许多同行得知后,都说林奇疯了,竟然在一个不景气的行业,投了一个快破产的公司。

而林奇毫不在意,不仅重仓克莱斯特,还购买了福特和沃尔沃等汽车股。他认为汽车行业是周期性行业,人们纷纷不看好汽车行业,让原本盈利能力就不错的汽车股变得很便宜。彼时的林奇想,“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到了1984年,林奇从福特和克莱斯特两只股票上分别赚到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从沃尔沃上赚到7900万美元,汽车股的丰厚回报让麦哲伦基金的业绩瞬间扶摇直上,脱颖而出。

不贪婪恐惧本人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巴菲特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但都“道理都懂却做不到”。来看看巴菲特自己是怎么做的。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中,道琼斯指数暴跌22.6%。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在一周之内暴跌25%,巴菲特的财富在黑色星期一当日就损失了3.42亿美元。

此时,窗外的金融风暴正刮得猛烈,而屋内的巴菲特却和往常一样平静,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早在一周之前,巴菲特就已经“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卖掉了至少一批本来想用来赚取更大利润的股票。除了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和思科外,几乎所有的股票都被卖出了。“巴菲特的指令很明确——统统清仓”。

可即便如此,巴菲特也难逃股市暴跌的灾害。随后一周,10 月16 日,道琼斯指数重挫108 点,直到10月19日星期一,证券交易所里堆满了出售股票的交易单,黄昏时分,恐慌性抛售终于演变成了大崩盘。重仓股大幅暴跌,巴菲特的财富大幅缩水。

此刻的巴菲特,可能是全美国为数不多的并非每时每刻都关注股市崩溃的投资人士之一。

两天后,巴菲特召集格雷厄姆的门徒在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聚会。尽管股市仍然动荡不安,但这些人似乎都置身事外。他们中途没有人离开过会议室去查看股票行情,甚至大家并没有谈论太多这方面的话题。

正如巴菲特所言:“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面对1987年股市大跌,巴菲特不仅没有抛售手里仅剩的3只股票,更宣称要“永久持有”这三只股票。巴菲特的平静成为了股市恐慌中最经典的故事,而这样的经典是经得起推敲和学习的。

这正是因为巴菲特坚信他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他坚信股灾和天灾一样,只是一时的,最终股灾会过去,股市会恢复正常,他持股的公司股价最终会反映其内在价值。”

此外,面对暴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没能抓住抄底良机,巴菲特依旧非常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他相信下一次机会还会来,只要耐心等待。

1988年,暴跌后第二年,机会来了。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并持续增股。后来,可口可乐一路上涨,1997年底可口可乐股票市值达133亿美元。可口可乐一战成为了巴菲特广为流传的价值投资佳话。

不行的话,求求你别炒股了

资本市场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幻梦,每个人都带着盈利的心入场,却忽略这是个“零和游戏”的事实。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放大了市场的波动,带来了一次次的上涨下跌,周期轮回。

如果了解这一历史真相,就会明白下跌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上涨前的必然过程。

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谁都懂,但却很难做到。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无法成为巴菲特,彼得·林奇那样的投资大师。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不知道如何发掘好的公司,那我还是求求你别碰股市吧。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