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么?国际油价或明年破百!

作者: 陈凯丰 2018-09-20 07:37:44
过去的一年,原油价格从低于30美元/桶连续大幅上涨,目前已经稳定在70美元/桶左右,上涨幅度超过100%。综合考虑供需状况、投资趋势,风险溢价三方面因素,今后一年的原油价格很有可能突破100美元一桶。

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作者陈凯丰。 

过去的一年,原油价格从低于30美元/桶连续大幅上涨,目前已经稳定在70美元/桶左右,上涨幅度超过100%。综合考虑供需状况、投资趋势,风险溢价三方面因素,今后一年的原油价格很有可能突破100美元一桶。

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是油价波动的首要动因。国际能源署(IEA)2017年出版的研究报告称,从2017年开始,原油的需求量超过供给量已基本成为常态。

从供需双方来看,供应端的波动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对原油价格波动率用统计回归的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原油价格的波动中只有三分之一可以用需求波动来解释,而将近三分之二的波动却是来自于供应端的影响。

因此,人们的目光更加关注通过能源革命而兴起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资源供应国的美国。从美国的能源供给来看,数据显示美国的原油库存可用天数已经比2016-2017年大幅降低,从原来的30天以上,降低到了23天(如图2)。而且天然气库存也降低到了5年来的最低点。

传统能源储量下降这一趋势可能是美国政府对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的补贴降低,导致了传统能源被替换的增量减少的缘故。奥巴马时期实行的清洁能源补贴政策,范围涵盖了燃料电池车、电动摩托车和安装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但特朗普时期,已明确2018年以后购买上述车型的车主无法获得税收抵免,预计美国新能源补贴将在2019年全面取消。

补贴减少这一趋势并非美国的“个性使然”。今年初,英国政府宣布其计划从2019年4月开始废止始于2010年的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补贴(Feed-in-Tariff,FiT)政策。去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也宣布了将实施一项新能源保障计划,从2020年开始取消对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补贴,以帮助消费者削减电力开支。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在今年4月提醒该国屋顶太阳能项目的实施机构,他们必须通过透明的招标程序来开发,否则其项目将不再有资格获得补贴。在全球市场新能源补贴滑坡的大环境下,传统能源的需求将再度上升。原油供应的紧俏趋势和需求的增加势必加剧原油价格的上涨。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投资者信心不足。虽然今年原油价格呈现了“一年从低位翻翻”戏剧性变化,暴跌和暴涨都并非稳健投资的驱动因素。市场这样巨大的波动性,对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压力巨大。举棋不定的观望姿态导致了原油市场的投资断层,这使得油气生产技术、开采能力、规模效应作用的发挥直线下降,从而造成了原油市场的阶段性萎缩。

原油是世界大宗商品交易中的重要角色,反应了世界经济的动向。反之,全球性的经济萎靡在过去三年里决定了全球能源公司和资本公司对于油气行业的投入出现断崖式下滑,这已经导致原油生产潜力的严重不足。在2017年夏天的全球商品大会上,能源公司、投资公司、研究机构等讨论的核心都是石油公司的股价大跌,根本不敢提及新资本投入项目。(下图3显示了全球各个主要区域的能源项目资本投入的情况)

可以看到从2015年开始,由于油价大跌,导致很多区域的能源投资降低了30%-40%。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上述投资周期决定了今后几年将会是一个原油生产的断层期。即使各大能源公司从2019年开始大举增加资本项目投入,其产能也需要到2020年以后才有可能上升。而投资在生产技术上的投资回报周期将更长,这势必会延缓原油产出的市场结果。

除了上述两个影响因素外,原油价格的波动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虽然在美国的能源革命后,导致传统意义上原油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大幅降低,甚至有学者认为在2014-2017年原油熊市期间,中东的风险溢价基本上消失为零。但是愈演愈烈的地区冲突,尤其是在伊拉克南部盛产石油的巴士拉地区的紧张局势升级,以及美国对外制裁手段的越发强硬,使得该风险又开始增加,风险溢价的可能性又开始增大。普遍的观点认为,为了平衡地缘政治的风险,原油价格中大约20-30美元来自于中东地区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因素的风险溢价。

欧佩克秘书长默罕默德·巴尔金都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年度能源会议上表示,这一次的原油价格熊市是他工作四十多年来,见到过的跌幅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即使目前原油价格维持在70美元/桶,但这对于很多产油国的财政收支来说是仍然是不可持续,这一次的下跌对于很多产油国家的财政的负面影响极为巨大,到目前还没有完全康复。不难想象,包括欧佩克在内的这些国家将会利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助推油价上升。

(编辑:刘怀洋)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